难忘的一堂课
难忘的一堂课福建省漳州市龙师附小六年一班陈林馨 自从我跨入小学的大门以来,我上过许许多多的课,有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有妙趣横生的数学课,还有奥妙无穷的自然课。其中三年级的一堂自然课让我记忆犹新,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星期二上午,临近放学,洪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那就是每人回家准备两个蛋壳。听到老师布置这项作业,我们都愣了,有的猜,也许老师准备让我们用做手工制作;有的猜,也许老师准备让我们画彩蛋;我猜洪老师一定让我们做实验用的。
看着我们纳闷的样子,洪老师露出了“诡秘”的一笑,好像在说:“下节课迷底自然会揭晓”。
上课了,大家急盼着洪老师赶快把谜底给揭开,洪老师猜透我们的心思,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请把准备的蛋壳放在桌上,我们准备用这蛋壳做个实验。”听到要做实验,我好不得意,我猜中了洪老师的意图。
“同学们,您们看这蛋壳,是拱形的那面容易破还是凹陷的那面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凹陷的那一面容易破呢”
“为什么?”大家茫然不知其中的道理。
洪老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把准备的蛋壳拿出来,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我把蛋壳放在地上,拱形面朝上,举起手中的笔放在蛋壳上约5厘米的高度,轻轻一放,笔击中了蛋壳。唉!蛋壳却安然无恙。我想:也许我没使上劲吧!还是再试一次。这次我索性用笔尖直接对准蛋壳的拱面用力一戮。奇怪蛋壳还是完好无缺。我环视四周,同学们和我一样也露出不解的神情。
看到我们茫然的样子,洪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再用蛋壳的凹陷面试验一下,然后比较它们的差别。”
我们将蛋壳反过来,让蛋壳的凹陷面朝上,用笔轻轻一戮,蛋壳破了。原来蛋壳的凹陷面是这样不堪一击。
“老师,这是为什么?”有些同学已耐不住性子,开始向老师发问。
洪老师顺手拿起前排同学桌上的一个蛋壳说:“这就是薄壳结构原理,由于这种结构的拱形曲面可以抵消外力的作用,结构更加坚固。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悉尼歌剧院都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原理,当然我们日常生活中薄壳原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请同学们去发现和发掘。”
几年来,我也慢慢发现了安全帽,汽车的挡风玻璃……都出自于薄壳原理,洪老师的这堂课留给我许多的思索。
指导教师:邹慧珍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_难忘的一堂课作文700字
我上过很多堂语文课,这六七年几乎天天都有,一开始的新奇早已变成了枯燥和乏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语文不甚在意。于是看到题目的时候,我愣住了,后来便笑了。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是小学四年级的第二堂课。那时候的老师是一个很出名但也很严厉的人。四年级的时候压力很大,所有老师都是名人。所以在班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但是这堂语文课颠覆了我对语文老师的认知。
这节课刚上课,老师便朝我们鞠了一个很标准的九十度躬。我们正吵的不亦乐乎,看到他的动作的时候,我们全部愣住了。周围的嘈杂声全部化为了寂静。“对不起,同学们。”开场白惊得我一下手滑,笔掉在了地上。不敢置信,最严厉的语文老师,如此清高的语文老师,也会对我们这些小孩子说对不起?我眨了眨眼睛,和别的学生一般静候下文。
“上节课上我说错了,护士节不是3月12号,而是5月12号。因为我搞错了日子,所以有可能会让你们也记错。老师对不起你们。”近乎诚恳的道歉声,我们只好都安静地应对这近乎尴尬的沉默。
不知是谁带头起的掌声,我们的教室被掌声淹没,那掌声响的似是要掀翻屋顶,为老师的可爱,也为老师的勇气。后来他又【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鞠了一个躬,可是这次说的却是谢谢。他给了学生尊重。
我的印象中他训了学生,即使是错了也不会像学生道歉,大部分的老师都是这样,于是我总是认为他和别的老师都一样,只会将气撒在学生身上,认为自己教学成绩不好,全都认为是学生的错。
接下来课上的十分温馨和融洽,难得的没有一个学生故意在课堂上捣乱。我彻底的改变了对语文老师的看法,终于在四年级结业的时候,语文是考的全班的最高分。这堂课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很多人,全班的平均分明显提高。
这堂课是在掌声中结束的。
这堂课成了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也许是因为这两次鞠躬,亦或是因为一次道歉和一次谢谢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它在我对语文课无数不多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掌声_难忘的一堂课作文700字
掌声,既无形又有形。无形,在于它只是一种声音;而有形,在于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头。
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每次上课都不敢举手发言,怕说错了被同学们笑话。但是,一次老师叫我发言后,之前的想法荡然无存。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数学课,老师抽学号发言,竟然抽到了我的学号!没办法,我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看了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题目,发现脑子里一片空白,不得不胆怯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做。”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我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这时老师突然严肃地大声说:“安静!如果你们也被嘲笑的话,心里会好受吗?一个人回答错误,应该给他鼓励而不是嘲笑!”随后对我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做最好的自己就行。来同学们给她一点掌声!”啪啪--,啪啪--。一声声掌声回荡在我耳边,我深吸了一口气,静下心来想了想,小声地回答了问题。随后再次响起赞扬的掌声,我的心里顿时暖哄哄的。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举手发言了,甚至喜欢上了举手发言。
掌声代表的不是赞许,但掌声给我了鼓励,是我对自己的信心。大家一定有同样的感受,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把它献给每一个所需要的人。让我们用掌声去感染每一个身边的人,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人的鼓励和肯定;掌声,是一种激励,更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掌声,是一首乐曲,更是治疗自卑的良药。掌声对于我们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两只手相互一拍,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是掌声了。但是我们似乎都没有感觉到这清脆响声的正真含义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弱小的人因为掌声的鼓励而变得强大;自卑的人因为掌声而变得自信;那些被看不起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因为掌声而变成人人仰慕的人。掌声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让一切变得十分美好。
难忘的一堂课一堂课作文500字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健步走上了讲台,用威严的目光扫视着全班。
一分钟、两分钟.....,老师一言不发,同学们正襟危坐, 教室里鸦雀无声。“小胖、小军你们俩给我站起来!”语文老师略带沙哑的声音终于响起。
他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无辜站了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小胖和小军犯了什么错?””是呀,这两个同学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小宝贝呢”,“老师平时很温柔,今天怎么啦”……语文老师板着脸,一声吼:“你们说说今天为什么私自调换座位?”
小军红着脸说:“我俩未经允许擅自调位是不对,不过......”没等小军说完,小胖接过说:“他知道我视力不好,担心我看不见黑板上的字,主动提出和我调位。”。这么一辩解,老师似乎更加生气了,大声说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罚扫一周!”
“小军和小胖,真冤!”不知道哪位同学小声嘀咕着, “老师也太严了吧,罚得这么重。”其他同学乘机窃窃私语。 见状,老师清了清嗓子: “有意见吗?可以提出来嘛。” “为同学着想,是好事呀,”“批评一下就得了,没必要罚扫。”几个“胆大包天”的同学直言不讳。 “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部分同学理直气壮反驳着。同学们形成两大阵营,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
……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打断了同学们的辩论,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语文老师,只见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这节口语交际课就上到这里……特别感谢小胖同学、小军同学。”
“啊,原来如此。”同学们恍然大悟,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大胆创新的一堂课!
令人难忘的一堂课!
最有意义的一堂课_难忘的课堂作文550字
今天,普普通通的课,一一般般的学。但直到下午,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
老师把我们领到了阶梯教室,坐到位子上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是谁给我们讲课啊?”“讲些什么啊?”“肯定精彩!”同学们的兴致犹如一条正向上飞的青龙。“看!”只听一位同学大声说,大家齐把头转向了大门,只见一位神采奕奕的伯伯踏着兴奋的步伐向我们走来。陆老师告诉大家:“这位是苏慎先生,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第32代传人。”陆老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苏慎先生,接着,让我们背人人敬仰的苏轼先生的诗,各个同学都想在苏慎先生面前表现一番,一鼓兴奋也涌上我心头,同学们朗朗上口的背开来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慎先生非常惊讶,他并不知道我们这么熟悉苏轼先生的诗。接着,苏慎先生神采飞扬的为我们讲述了“苏轼与常州”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苏轼先生对官职已无兴趣,决定买一套房子安家,可很穷,于是他就典当了身上所有的珠宝托朋友买了一套房子。过了几天,他住了进去。一天晚上,他听到一位老婆婆在哭泣,他上前问了来龙去脉,原来这套房子是老婆婆祖宗留下来的房产,她没钱还债,债主就要她那房子抵押,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呀!苏轼二话不说,把房子还给了老婆婆,老婆婆问:‘那这房子的钱……’苏轼打断了老婆婆的话,说:‘没关系,我送给您了。’”这个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苏轼先生是一位宅心仁厚的人!最后,苏慎先生为我们介绍了他写的著作《苏轼与常州》,我多么想【育儿指南yuerzhinan.com】有一本啊!
今天的一堂课是一堂我终生难忘的课!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湖北省黄石市湖北省黄石市英才小学603班艾隽如 在我的记忆中,上过很多的课,印象最深的那堂课要数语文兴趣班的那堂了。记得那是星期五的下午,只听见“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便迅速走进教室,等待柯老师的到来。这时,柯老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篮球。咦,明明是语文课,怎么会成体育课呢?平时严肃的老师,今天却是两眼微眯,嘴角还挂着微笑,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正当我迷惑不解时,老师发话了:“今天,我们上节活动课。”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便沸腾起来。老师接着说:“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请十六个同学上来,用最快的时间,使每个人都摸到球。今天我们来看看谁的想法最好,谁最聪明。”顿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思索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有的头靠着墙;有的紧锁着眉头……柯老师见了,说:“我想了一个办法,下面请十六个同学上来,一个同学拿着球,其他的同学站在两排;把手伸出来,拿球的同学从那边推过来,这样每个人就都摸到了。”“噢!”全班同学恍然大悟。“试验一下吧!”不知谁叫了一声。这时,柯老师叫上来了十六名同学,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哇!只用三秒钟,真是神速呀!”全班同学惊呆了,这时,我们的脑筋豁然开朗了,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点了一名同学,他说:“直接把球放在中间,每个人一起摸不就得了吗?”这时,另一位同学马上反驳道:“如果那样,就一定有同学摸不着。”“那能不能改进一下呢?”柯老师问道。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他们有的说分两边,有的说在里面转一下……
还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如安可人说:一位同学站着,一位同学蹲着,站着的往下扔,蹲着向上扔;柯登说:十五名同学围一圈,一个同学在中间,拿着球转一圈。最后,我们把所有的方法都试了一遍,最后柯登的方法最快,只用两秒。
这堂课真有趣,让我在玩中知道了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变得更聪明。你说,这堂课给我的印象有多么的深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