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除夕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共计5则】

闽南的端午习俗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除夕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共计5则】

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

今天是大年初二,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着几把小椅子,在每张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浓的奶茶,让人们品尝。墙壁上,挂着蒙古族人民打猎用的弓和箭,还有他们非常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我和妈妈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奶茶,一边欣赏着蒙古包,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为旅客们讲解了摩梭族独特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家里男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家去过夜,早上再回到家,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亲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双方结了婚,男女双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各自母亲家里。

如果这两个人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亲和舅舅照顾,而孩子的父亲却回家照顾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家里由女人掌权。时间过得可真快,不一会儿,便7:30分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民俗文化村。通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国很多民族特有的风情,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除夕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共计5则】

龙图腾_描写各地民俗的作文500字

元代的著名诗人戴表元曾经在《观村中祷雨》中写过:“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西村雨绵绵,东村犹日出。”

宁波奉化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布龙之乡,布龙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传说龙能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每逢佳节,或者各类商贸·庆典活动,奉化布龙队就会活跃起来,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去年,全市40余支舞龙队在岳林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舞龙大会。这气势磅礴的景象让人记忆犹新。布龙主要分为形、舞、曲三个部分,由开幕~高潮~尾声~结局全过程。随着锣鼓声“锵锵锵”,那条龙也跟着节奏,时而盘、滚、游,时而翻、跳、戏。舞者速度快,技艺娴熟,动作干净利落。舞动时做到“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再加上热烈而奔放的锣鼓,只见龙在飞腾,人在翻舞,龙身迎风,呼呼有声,煞是蛟龙出海,令人屏息凝视,目不暇接。锣声渐渐变轻,龙也停了下来,慢慢地龙也缠绕起来。大家回过神来,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布龙不仅是我们的汉族民俗舞蹈,更是我们奉化人的传统和骄傲。奉化布龙曾经去中南海为中央首长和中外人士表演,获得了周恩来等许多老一辈领导人的赞许。现在,奉化布龙已在全世界享有一定的名誉,在许多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不能辜负老一辈人们的心愿,一定要把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让布龙走出国门,舞向世界。

除夕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共计5则】

除夕_各地民俗作文600字

除夕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每当我想到除夕,我便想起今年家一起度过除夕的情景。记得那个时候妈妈正在菜市场买菜买对联。这个时候爸爸和爷爷在楼下把鞭炮摆好;奶奶正在做团圆饭,听妈妈说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而我和弟弟就在家跟表妹玩游戏,正等着爸爸叫我们呢。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爷爷异口同声地叫道:“海鑫你们快下来吧。”我听了之后,便把弟弟和表妹穿上了衣服在我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小区的花园里,爸爸和爷爷正在等我们下来,我们跑到了爷爷那,爷爷让我们捂住耳朵,只见烟花飞上了天空几十个流星样的火花,从天空划过下来,真是美极了。

到了7:30左右,我们回到了家里妈妈回来了,我们全家开始包饺子,只见妈妈把洗过的硬币,分别放进了两个饺子里,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笑嘻嘻地对我说:“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谁今年就会福气多多。”

我们不一会儿就把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把美味的饺子端上了餐桌,我让妈妈给我倒一些醋,我夹了一个叠在最高处的饺子。没想到第一个带有硬币的饺子被我抓到了,然后我弟弟和妈妈也相继吃到了硬币。

吃完团圆饭大概有八点了,我们开始看春晚,同时也在守岁,老年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到了十一点,弟弟和表妹已经坚持不住了,他们睡着了,我终于熬到了,12:00等我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除夕夜,除夕现在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这真是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呀!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_各地民俗作文900字

饮食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www.yuerzhinan.com】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