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书香里的年味-叙事作文600字【摘抄7篇】

年味_节日作文1000字

过年啦,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回苏北老家。

我们坐在车上,看着车外,向北开的车特多。这大概也是回家过年的人们吧。听着爸爸放着愉悦的音乐,交谈着“年”的话题。那年味是不是就在匆匆的归途上?

回到老家,就见到姑奶奶们开车送来了许多的年货,有牛肉、猪肉、羊肉……还有海鲜:黄鱼、燕子鱼、大带鱼等等,那海鳗竟有2米长。我们家距离海边还是很远的,姑奶奶弄来这么多的海鲜,不知要花多少心思呢。年前的几天里,天天有亲戚朋友送来年货。那年味是不是就在浓浓的亲情里?

我们家有一个16平米的大厨房,妈妈、奶奶,还有爷爷,在厨房里忙碌着:烧带鱼,炸鸡翅,做红烧……还煮上了10斤重的大鱼,喷喷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那年味是不是就在厨房的香味里?

过年,其实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腊月初八我们就吃上了奶奶精心熬制的八宝粥。接下来就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是送灶日,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过后是大年三十,新年初一敬天地,“敬天地风调雨顺,供神明万物茂生”。年初五敬财神,“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些日子都有一定的仪式。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年三十的仪式。这天早晨,爷爷奶奶就在厨房忙开了,他们把腌制好的猪头、猪尾、猪脚,洗干净,放进大锅里,蒸上蒸汽,然后移到面盆里,猪头是正着放好,猪嘴上扬;猪尾安放在猪头的后边,猪尾上翘;猪脚放在猪头的下边,成趴卧式。这样就成了一头简易的“整猪”,在这头“猪”的周边还放上煮熟的鸡蛋。这样的一大盆,端到堂屋的大桌上,在堂屋的老爷柜的香炉里点上香,我们就朝里叩头。爷爷告诉我,这是敬菩萨的仪式,感谢菩萨当年送福祉,期盼菩萨来年保平安。这表示人们心怀感恩,展望新年,能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到了中午,在堂屋的大桌上摆上鱼、肉、粉、豆腐,还有米饭,点香、叩拜、烧钱化纸,爷爷告诉我,这是祭拜祖先的仪式,过年不忘祖先,寄托哀思,也祈求祖先佑护子孙后代幸福安康。这实际上也是提醒我们:不忘过去艰辛,珍惜当下生活,创造未来美好。过后是贴春联、挂红灯笼。这时再看家家户户,一派旧貌换新颜,红红火火。面对这“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景象,我想,人们对一年美景的回望,对新生活的憧憬,都蕴含在这一副副春联里了。

到了晚上,在堂屋的大桌上摆上汤圆,点香、叩拜,恭迎灶王爷下界。这是人们祝愿来年能幸福安康。

这实实在在的年味,是不是就在一个个庄重的仪式中?

大年三十的晚上,更值得记忆的是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吃团圆饭,喝守岁酒,太爷、太太叙述以前过年时的习俗,我们话当年得失,讲来年规划。家,热气腾腾,和和美美。之后太爷、太太、爷爷、奶奶给我们兄弟俩压岁钱,说给我们压邪祟,祝福我们快乐成长。我们也祝福长辈们开开心心、健康长寿!那年味是不是就在合家团聚的气氛中?

每逢过年,我都很高兴,也很兴奋,因为我是在祖国传统文化里成长,在丰富多彩的年味里长大。有人说,“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过了年,忙种田”,所以,我们要做“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的少年,让过年时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

年味,便随着我们一路前行!

书香里的年味-叙事作文600字【摘抄7篇】

吆喝声里的缕缕书香-写事作文400字

叶秀梅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中,仿佛发生着什么大事一一没错,就是湖里进修附小一年一度的跳蚤书市!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位同学,看看这书啊。。”“买一送一,‘清雅书院’清仓大甩卖啦!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啊!…”哼呵!我们班的推销员又在拉客了!瞧!又有一个低年级小朋友被骗”过来了。

“给,把这些推销出去!”我循着声音定晴一看:《童年》《意林》《森林报》《红岩》。。越往下读我脸【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上的黑线就愈发浓了起来,心想:这么高级的“草根”叫我怎么卖出去啊这世上”骆驼”可不多啊!

突然,一位中龄女子来到我们的”地盘”,“这本<森林报>3块卖不?

“好歹4块吧这时她又拿起另一本<<森林报>,我们的奸商同学立马见机行事:”要不,两本算你7块。

对方犹豫了一会,慢条斯地吐出一句:“6块”“7块,7块,阿姨,您是再也找不到这么便宜的啦”那位客人刹时间被我们的“热情”和”真挚”打动了,甩下7块钱,就匆匆地走了!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中我嗅到了缕缕飘出的书香!

书香里的年味-叙事作文600字【摘抄7篇】

年味是什么

坐在窗前,我突然想:“年味,它是什么?”经过回忆过年的流程,我给自己提交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年味,是从亲戚手中接过的,从异国他乡运来的特产的味道,是奶奶精心准备的酱肉飘陈出的肉香,是热气腾腾的茶味。过年那一天,奶奶早烧好了色香俱全的酱肉,沏好了清甜可口的茶水,盛于桌上。一些客人到了,大家抱拳鞠躬,到了茶桌旁,便开始高谈阔论。又一些客人到了,便盛请入座。屋内的气氛顿时喜庆起来。

年味,是大雨过后那欢喜的泥土香,是从千门万户中溢出的果香,是放炮后留下的火药味。过年那一天,,雨“稀啦啦”地下却无法消退人们那激动与急迫交织在一起的心情。游子从各地回家,与父母谈天说地,吃水果。这水果或许不及外面的甜,却是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啊!为了记住这温暖一刻,炮仗陆续升空,用“噼啪”声中记录下这一瞬间。不论哪儿都是一片喜气。

年味,是电话那端的声音,那个慈祥的,温暖的,沙哑的,熟悉的呼唤声。这像是一股魔力,在瞬间解除了你所有的疲惫。

年味,还是电视机的声音。对于“蛟龙”号潜艇上的工作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电视机中主持人的问候更幸福的了。

年味,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

书香里的年味-叙事作文600字【摘抄7篇】

年糕里的年味-冬至印象作文650字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徒然草》中写到:“我在世上已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气的推移还不能忘怀。”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现在不少地方在冬至这天也有祭祖、做团子、包饺子、打年糕等习俗。

在我们农村,临近冬至,家家户户都要打一些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就如乾隆所写,“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着幸福、五谷丰登、年年高、节节高的意思,所以每逢此时,奶奶都会拿几十斤糯米去舅公的村上请人打年糕。今年,出于好奇,我也跟着奶奶一起去了打年糕的现场。

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感觉像过年一样,有扛着米袋排队等的;有看他们打年糕的大人和小孩,等打好了可以尝几块;也有几个打年糕的壮丁,时而吆喝,时而说笑……一片欢声笑语。一个巨大的石臼,一根粗大的木杵,是纯手工打年糕的必备工具,听大人说,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才最好吃。

只见他们忙而不乱,密切配合着。先把蒸熟的糯米粉倒进石臼里,一位年轻力壮的叔叔就马上举起大木杵用力砸向糯米粉,另一位大伯趁他提杵的时候把粉团翻个身,他俩就这样,一个翻,一个砸,配合得好不默契。他们穿得不多,却大汗淋漓,看来,打年糕真不是件容易事啊!当他们把糯米粉打得软软的,打成一团的时候,一声吆喝,两人一齐把它抬到桌子上,两个人拉住粉团的两端,这粉团越拉越长,等拉到了一定的长度,他们就停止不拉了。 然后拿出一根线,你可别小看这根线,他能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为了怕黏住,会有专人马上整理年糕,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吃个年糕头,讨个好彩头”,我乘机拿了一块,看着雪白柔软的年糕,咬一口,更是软糯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每当我闻到那一丝丝年糕的温吞糯香时,我才恍然感觉到冬至已到,年味便更近了。年糕,冬至的味道,更是过年的味道。

年味-叙事作文650字

春节三件宝—— — 春联、饺子和鞭炮!2017年是丁酉年,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列是鸡年。其中,丁酉年是按照汉初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的,而十二生肖的排列也在干支纪年法之中,丁酉的“ 酉”便是鸡年的意思。

过春节贴春联的传统,始于宋朝而盛行于明朝。据清人陈尚古的《簪[zā n]云楼杂说》中【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 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现在,人们过春节时所贴的春联,也都用红纸写上祝福的话语贴在门上,以示对新年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瞧,邻居们也都纷纷贴上了一副副对联,左边邻居贴的是“ 财源广进,一帆风顺,吉星到!” 右边邻居贴的是,“ 心想事成—— — 迎新春万事如意;接鸿福喜地欢天!” 而我更是把家里都贴满了“ 福”,希望新的一年福满人间!

贴完春联包饺子喽!吃饺子是我国北方过春节的老传统,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子”为子时,“ 交”与“ 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勤劳的奶奶早早弄好了饺子馅,爷爷也卷起了袖子,爸爸、妈妈铺开了桌面,我也拿了一张饺子皮。我们全家齐上阵,聊着天、有说有笑地包着象征“ 吉祥如意”的饺子。

丰盛的年夜饭后,是我和朋友们最开心的时间。往年这时,我们都是放烟花一直到午夜。 但今年,我和小伙伴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买烟花了。因为我们的空气环境实在太糟糕了,而且大量放烟花留下的垃圾还会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所以今年年夜饭后,我和小伙伴们相约在一起, 玩起了环保的扑克牌, 学着大人的模样打了一晚的“ 掼蛋”,原来不玩烟花过年也能很开心!

听,外面震天的鞭炮声,那是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年,我会长得更高,学得更好,身体更健康,知识更丰富!小伙伴们,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快乐地成长吧!

包在饺子里的年味儿_快乐的春节作文55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如今在城市中的年早不如以前,没有鞭炮没有烟花。但正因如此,记忆中儿时的年才愈发清晰。

小时候,过年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每年除夕夜的包饺子。记得第一次参与和面时,我和表哥表姐十分兴奋,找来一个大大面盆,放入面粉,然后我“专业”地提醒大家:“按照经验,要先少放些水,然后慢慢加水。”表姐一个白眼抛了过来,不服气地说:“按照经验,也可以先加点水,再慢慢放面粉啊。”我们两个互相不服气,后来表哥说:“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同时加,一个负责加水,一个负责加面粉,我负责揉面,行了吧!”说干就干,六只手手忙脚乱干起来了,结果面粉撒出了盆,水喷到脸上,搞到十分狼狈。大人们在旁边看着也没阻止我们,可能是让我们尽情地享受亲自动手干活的乐趣吧。和完面,我们几个头发上、脸上,身上都是白一块,黑一块,成了“小花猫”了。大人们笑得前俯后仰,而我们照照镜子,自己还觉得这“劳动得来的妆容”很漂亮呢!我们在镜子前“臭美”了好久后才肯去洗掉。

其实,包饺子过程中也有很有意思的一个步骤,那就是包糖饺。在红豆沙之中加些糖之类甜的东西,便成了“糖饺”。据说,吃到糖饺的人在新一年中会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因为都想吃到糖饺,所以饺子一煮好,我们小孩子就迫不及待抢着吃。我和表哥表姐几乎每年都可以吃到糖饺,一直以为是我们年年运气好。等长大后才知道,大人在糖饺上有做有小记号,故意把这些糖饺盛给我们吃呢!

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关于年味的作文55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腹八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人们最喜欢的日子,也预示着春天将要来临。家家户户过春节都要有个讲究,我们也不例外,但此情景与老舍笔下有些差别。

在我们家里,放在首要的不是享受过春节的安逸,而是年前的大扫除,它的苦在于:户外的冷寒受冻;屋子里卖力地擦洗家具使得浑身燥热而流汗,甚至使我腰酸背痛,那时候,我和妹妹表现出不满,爸爸于是安慰我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那时虽听不懂这话,但还是感到倍受鼓舞,于是又手忙脚乱地干活……

到了除夕这一天,我们会比往起得晚很多,为守岁养精蓄锐,这天可以不用写作业,所以我们就换上新衣服出去玩了!幸福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中一闪而过,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了,“砰……砰”……邻居们的院子里已经开始争先恐后地放开烟花了!好美啊!你看它们既像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似朱熹的“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像黄浩杰

的“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白水寻"……天空逐渐恢复了平静,我回到家里,妈妈的年夜饭已经端到桌上,我使劲一闻,真香!之后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饭,饭后放鞭炮,燃旺火,好不热闹!可是不管我们玩得多么开心,在十二点之前必须回来,因为守岁嘛,大概一点钟左右,我们才睡的觉。

在这春节里,我们一家其乐融融。这样童年的幸福场景,经常在我脑子里浮现,那浓浓的年味记忆永远不会被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