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集锦4篇]

读《水浒传》有感500字

不必说宋江和柴进的仗义疏财,单说李逵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就足以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都拥有一份令人敬佩仗义。他们都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在所不惜的勇气,实在令人动容。

我试想,假如让《水浒传》的英雄豪杰来到现代社会,应该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吧?因为,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但是思想却在大后退。因为这个社会太多勾心斗角,人人尔虞我诈,时刻生活在担心被别人算计的阴影下,导致他们都将自己的心重重地裹上蚕茧。那种仗义出头的气概大概早已被他们埋到心底最阴暗的地方了吧。他们从不像这些绿林好汉般掏出心窝来跟你做兄弟。所以他们不相信好汉们会真的待人真诚,疑心稍重的人还可能误会成他们别有用心,口蜜腹剑,其实是想加害于自己。

《水浒传》,绿林好汉的那种分甘同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现在已经消失得荡然无存了,没有人会再带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去帮助别人。即使是朋友有难,需要帮忙,他们也要经过久久考虑,才决定帮不帮。在街上看见需要帮助的人,也只是冷眼相看,一副“事不关己,己不留心”的漠然的样子。我还记得有一则新闻,令我记忆犹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路上的行人只是看热闹般的围观,还有的打电话报警,竟没有一个人下手去扶起老太太!他们都怕如果自己去扶起老太太,就可能会被人冤枉是他推倒老太太。那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帮老太太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受伤,或者扶老太太坐起来的吗?他们都只顾着自己,难道这不是”人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典型社会写照吗?在别人困难时,第一时间就想到自己会不会被连累,也未免太过于自私了吧!谁能像史进对待素不相识的王进那样呢?要整治的不仅是人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心态,改变人们的素质!

罗夫·瓦尔多·爱默森说过: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若果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获得一份满足感,不要再做无谓的看客了,不要再做冷眼旁观的路人了,挣脱自己心中的蚕茧,破茧重生,当别人有难时,不要吝啬自己的热心,学会像《水浒传》中的好汉们,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吧!这就是我看完《水浒传》之后的感受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集锦4篇]

读《水浒传》有感500字

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当我将《水浒传》全看完时;

却并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绪,而是迷迷茫茫地了无头绪。

也许是对最后结局的恍惚,仿佛这不是原本应该有的。

我再看看那些醒目的字眼,悲壮的场面又再脑海上演。

恍然才知道这原就是结局,心不知怎么地随泪水伤心——题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陆续上了梁山泊并且不断壮大,渐渐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灭田虎、除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但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最后只得剩下寥寥无几。

《水浒传》描绘的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大义凛然的及时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锋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风李逵、贪图女色的矮脚虎王英、深明仗义的小旋风柴进、热情豪爽的花和尚鲁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性格各异,却也为乱世之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们终究汇聚于梁山泊上开始了他们的对抗当时腐败黑暗的朝廷的起义。屡战屡败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汉们抛出“橄榄枝”———招安。其实这正是梁上好汉们的众望所归。尤其是宋江,这更是他最为希望看到的结果,毕竟为官比为贼要好名声啊!然而!这却让他们走向了“不归路”。他们帮朝廷扫除了障碍,让王朝得以巩固,得到的回报却是战死沙场、颠沛流离、惨遭谋害。原本在梁山春风得意的好汉们如今的晚景凄凉。不由得让人心中唏嘘不已———身处乱世的他们,原本可成为乱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一步走错了。其实是“造化弄人”啊!他们原本为落草为寇,身为“义盗”的他们最令当时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惧。当他们的实力渐渐减弱、分散时,在原本是“敌营”的朝廷中里必然有诸多“仇家”虎视眈眈,这般情况下怎能有好的结果呢?这便是他们的可悲之处———“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集锦4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400字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里的鲁提辖,指的就是鲁达,“提辖”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渭州一卖肉老板郑屠仗势欺人,自称“镇关西”,让生性好打抱不平的鲁达听到了。看到这儿,我幸灾乐祸地想:郑屠这下死定了!不出意料,鲁达三拳两脚就让那个“镇关西”命丧黄泉了。政府缉拿他,鲁达不得不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

鲁达逃出渭州之后,生活漂泊不定,没想到在半路上碰到了几天前曾救助过的金老汉父女二人。为了报恩,金老汉托关系将鲁达送去了五台山做和尚躲灾避难。

五台山寺庙长老为鲁达取了个法号——智深。谁都明白佛门是和尚修身养性的地方,哪是鲁智深能够呆得住的?虽然做了和尚,但他本性难改。鲁智深爱喝酒爱吃肉,实在受不了寺里的清规戒律,好几次接受寺规,要被打四十大板。每次都是方丈看金老汉女婿的面子,宽恕了他。

一次,鲁智深在寺庙下的镇子上铸造了一把戒刀,喝了酒,还带肉上山。喝得醉醺醺的他一甩手,亭子的一根柱子被打折了,亭子塌了。随后力气无穷的鲁智深又用拳头擂鼓似的敲门,从栅栏上撅起一根小孩胳膊那么粗的木头,朝哼哈二将的泥塑横扫过去,泥塑的颜色和泥巴都脱落了一地。因为这哼哈二将专门监督和尚不许喝酒吃肉,所以鲁智深看了不爽,借撒酒疯要捉弄这两个泥塑。乱踢胡打一气,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两米多高的泥塑倒塌下来。方丈无可奈何,只得介绍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集锦4篇]

读《水浒传》有感500字

全书最令我感伤之处在于“宋江与李逵饮毒酒一事”。当中兄弟们纷纷离世,自己与李逵即将不久于人世时,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昔日的美好时光时,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错路,投错主了。当如此悲壮的场面在上演时,我想恐怕愤慨之意最深的并非是我,而是此书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毕竟宋江这等英雄们落得如此下场,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实这样的悲剧也可反衬出当时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乱。我想当作者写完这本书时,恐怕会感慨万千。即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为如此乱世唏嘘。作者此番也必会想到当世,何谓乱世又何谓安世?自己身处的朝代可否为清明之朝?当世可否为太平之世?自己的晚景是否也会凄凉?种种疑问油然而生。

其实不然,当我看完此书时,些许茫然后,也概叹今朝的中国虽不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谓为太平之世,身处之中还算幸福。这不由得想到前阵子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斗争,想到了前不久被处死的文强。文强等人这般“重臣”也会因贪黑腐败而“落马”。可见当今我们的“朝廷”是不会有“烂根基”的,中国的共产党总体作风清明廉洁,不会有《水浒传》的悲剧再上演了。同时,作为未来中国的接班人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创建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只希望《水浒传》永远只是传说,而不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