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
爸爸妈妈常常跟我说:“在家里,尊重父母就是尊重自己,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在外面,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为别人办事时要有公平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让我重点读第二条:尊老爱幼,平等待人、、、、、、爸爸妈妈让我以“和睦相处、善待他人、尊老爱幼、、、、、、”作为做人的目标,他们对我的教育都融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养孩子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一个人如果不把孩子教好,丢脸的是整个家庭。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回爷爷奶奶家、去外公外婆家玩,每次去的时候,他们都会买些水果、营养品回去给老人家,每一次都会告诉我:有好吃的,要先给家里的老人吃。每次回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我都会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捏捏腿、、、、、、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我经历过的好玩的事,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有时我还帮他们扫扫地、擦擦桌子、做做饭、、、、、、。每当这个时候,我总能听到他们在旁边夸我:我们家的孙女长大啦,懂事了,能做好多事了,我们可以享福啦、、、、、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所以,一有空,我就回去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聊天、做事。
我父母还教育我们: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别人有难,要主动帮忙,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谨记着父母对我的教育,这样,才不会给我们家丢脸,才不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影响自己的孩子及后代,还能影响到别的家庭,乃至社会。所以,我们要让好家风流传下来,让我们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指导老师:郭信岚、甘凤娇
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参观东至县周氏家风馆有感700字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去年国庆节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到周氏家风馆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引用的这句典故的深刻涵义。
周氏家风馆坐落于东至县城文化市民中心,是东至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展馆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以东至县梅城村布衣出生的清代两广总督周馥生前教育子女的好家风、好家训为主题,分三大版块,以图文、实物、影像形式,全面介绍了周氏家族六代人物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无论官做多大、成就多大、名气多大,始终不忘“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崇儒尚德”的家德祖训,坚持奉献社会、报答国家、回报乡梓的事迹。
周馥协助李鸿章办理事务长达30年之久,对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水利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四子周学熙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翘楚,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实业救国”,并在家乡梅城开办宏毅学舍。其孙周叔弢,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除经营实业外,则投身文化事业,将珍藏的文物古籍无偿捐献给国家,是开明的爱国人士。百年家风造就了周氏家族六世书香。
周氏家风馆自2019年建成以来,年接待省内外各界人士上万人次,现已成为全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池州市青少年研学基地和家风教育基地等。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向全国推出《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次到周氏家风馆参观学习,教育深刻,受益匪浅。深深懂得了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之命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一定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要将“个【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人梦”融入“国家梦”,永远跟党走,做“强国有我”的始勇者。要加强学习,练好本领,长大后用真才实学、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好家风伴我成长
家风像一位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家风像一位朋友,随时帮助着我们;家风像一本书,传授我们知识......优良的家风让我们从一个21世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变成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以前的我总是不守时,总要让人等我五六分钟才行。现在的我诚实守信,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我的妈妈总要提前几分钟才行。她总是说:“这样别人才不会等我们。”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说:"宁教我等天下人,勿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当我捡到50元钱,面临着道德难题时 ,家风像一位老师,提醒着我。这时我猛然想起妈妈曾告诫我的话:“捡到了钱要拾金不昧地交给老师。”我终于鼓起勇气,把钱交给老师。当老师表扬我时,我才真正懂得拾金不昧的真正含义。
父母的一些行为总能影响我们,优良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出来的。这就是我家的家风,优良的家风。
我们的家风家训_我的好家风作文600字
“福不唐捐”来源于《普门品》,是指努力绝不会白费。唐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唐捐就是白白地丢失。所以福不唐捐可以解释为:世界上所有的福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迟早是有回报的。
从小爸爸妈妈让我读诵、背书、做事,有时我很不愿意,他们总是说这是福不唐捐,读小学懂事后,爸爸对我说,福不唐捐是我们的家风家训,是指你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好事、实事,最终将惠及于你,不会毫无作用,不会白白的流失,当然反过来说,你做的坏事也不会白做,迟早会受到处罚的,这跟民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这是鼓励我努力和做好事。
每个认识我的人都会夸我是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少年,因为爸妈从小就引导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不仅多年坚持下来爱阅读、练书法,还参加了杭州经典读诵会,到现在为止已读诵了《三字经》、《老子》、《大学》、《中庸》、《论语》等,爸爸说这些活动你从小努力了,长大后肯定会受用的,福不唐捐。我现在已从古文化中领略到做人的道路,做人先要修身养性,再齐家治国,只有从小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好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还热心公益,关爱他人志愿服务,认识到不仅要关心大自然,更要关心周边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双休日到小区义卖,去湘湖边捡垃圾,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到丽水山区和小朋友结对子等,做这些都是最开心的事,妈妈说你做了这些好事,就是对你的锻炼,福不唐捐。因为人一定要有爱心、有理想、有精神追求,这样才是一个高尚的人。
福不唐捐,这就是我的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