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学会“淡出”?-散文作文650字【集锦10篇】

书墙-散文作文600字

现在,我用砖砌墙,只希望将来能建成高楼大厦。

每时每刻都在拾砖,拣砖,再砌墙,这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有梦想开始,我就在为建造自己的高楼大厦而砌墙。这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程,我坚持不懈地砌着的是一座书墙。

我总是跟着时钟走,顺着秒针、时针,一边走着,一边砌着。墙的这边是一副眼镜、一支笔;墙的那边是父母期盼的眼眸。我习惯地向上攀爬,父母也在另一边打着鼓励的拍子。

那是一座坚固的书墙,需要用知识的砖才能砌。那也是一座不踏实的书墙,有几次,我砌着,攀爬着,一下子摔得眼镜破碎,书墙也塌了一块,希望几乎破灭。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在痛斥我。

望着夜空,北方的北斗星座在黑夜里闪闪地发出光芒为我指引着方向。于是,我重新捡起书本,继续构筑自己的书墙。每一砖我都认真砌合,每一步我都谨慎登攀。书墙的这边仍然有眼镜和笔在配合着,书墙的那边依然有父母的双手在支持着……

黎明的阳光,夜晚的星月,都令我感到时光匆匆。即使感到倦怠,感到困难,感到枯燥,我也不曾放弃。时代的进程日新月异,唯独那座高高的厚厚的书墙不曾改变,因为我坚信北斗星的指引。学习是辛苦的,繁忙的,但它是取得成功的必经阶段,是砌墙的最好材料。高中的生活是关键的阶段,脚下的路要靠自己去走。自强不息是力量的源泉,艰苦奋斗离不开手中的笔。我坚信,北斗七星永不消失,等到有一天我也会发出如它一样闪亮的光芒,不久的将来,相信我的书墙会是一座高楼大厦!

学会“淡出”?-散文作文650字【集锦10篇】

三峡-散文作文650字

诗人厌烦了世俗的纷扰,想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景色,陶冶陶冶情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久,变准备出发了。

可他刚出发不久,心中又产生了一个疑问:那么多的秀美景色,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他该去哪一个地方好呢?于是,他重新考虑,仔细思考一番后,被三峡的风景所吸引,所以,作者整装待发,遍去了三峡。

来到七百里的三峡当中,作者放眼瞧去,那繁盛的景象令诗人充满了希望,带给他无线的想象,拥有美好的憧憬。仔细一看,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延绵不绝,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就是因山太多,太高,太大,所以它们就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它们的踪影,真是让人浮想联翩:隔江对峙的群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人们带着妻子儿女,嘻戏其间,宛若仙境,这里像是天上的宠儿,人们的天堂。

到夏天江水猛漫上山林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这难免会让人会有些失望,不过还可以试试打水漂,身子一斜,腿一登,手一甩,石头撇出去,打在水面上,溅起了白色的浪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般,洒向地面,真是不得不让人惊叹。但有时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晨坐船从白帝【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骏马,架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中倒映着各种各样景物的影子,原来,这些景物偶尔也会打扮打扮,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经常听到高处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鸣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像是在怀念已去的春夏。

三峡景色奇绝,值得仔细品味。

学会“淡出”?-散文作文650字【集锦10篇】

青春模样-散文作文900字

南方的夏天进入了尾声。窗外,一方被暴雨冲刷得澄碧的天空中,总会掠过片片或独行或结队的鸟的影子。它们的翅膀在高空气流中翕动,穿梭,勇往直前,恰似最美的青春模样。

去年的冬天,我不得不像往常一样早起,步行上学。冬日的黑夜格外长,往往是天还黑着,我就必须要出发了。推门而出时,总看见一盏盏路灯亮得凄凉,冷风呜呜地往人衣领里灌,天黑得可怕,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走路时手脚冻得麻木。走在路上,对学习、对生活的不满霎时填满胸膛。但路上并不是总寂静无声的。树枝间,灌木丛中,一片片鸟鸣,咿咿呀呀,从黑暗中响起。冬日清晨惨淡的光线中,鸟影扑朔。鸟儿们早就醒了,它们醒得比时间更早。它们鸣叫着,滑翔着,召唤太阳。黑暗中,这点鸟声突然使我振作起来,并充满勇气:既然鸟儿都能与黑夜抗衡,我有什么理由失落于眼前的小小困境呢?想到这里,我便会在寒风中奔跑起来——我也要做勇敢的,不惧黑暗的飞鸟。终于在校门口站定时,抬起头,天光已然泛白,朝阳在远方燃烧。熔金般的云彩间,一只年青的大鸟向着远方飞去,它的翅膀剪着日光,消失在其间,背影柔和坚定,宛若一个浴火而去的勇者。

我仰头看着,耳边鸟声不绝。渐渐地,渐渐地与教室里早到的学生们的读书声糅杂成一片,更具活力。眼前,天色明朗。我明白,那只直面挑战的、充满希望的飞鸟剪影,便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很久以前,我曾经到年迈的曾祖父家做客。彼时,他已年逾九旬,却仍独居乡下。他的屋檐上,有一个小小的燕子巢。燕子成日进进出出,斑白的粪便染在干净的水泥台面上,他也不恼,只是拿了书来,就在那檐下看。“看啊,”他指着放大镜下,象形文字中的一个燕子图腾:“燕子来了,春天就来了。燕子就是青春,一年之计在于春,青春要好好为国奋斗啊!”他说这话的时候,总会拍拍我的背。他当了数十年教师,退休后,仍不辍学习。梁上之燕,也许寄托着他对青春,对家国的向往吧。檐下,望着那一对年复一年进出的飞鸟,我收获了关于青春的,更为隽永的理解:青春是对光阴的珍惜,是月月年年的,亘久不变的志向与追求。

那时的春风吹皱了他的脸。他凝望着春鸟,却不知未来还有几个春天,生命中还有几次这样的凝望了。但燕子和老人,亦可以将青春永存。

当我厌倦了当下,厌倦了青春时,总会再看向天边飞鸟。它们奋力地鼓动翅膀,坚决而目标明确地冲过阳光,穿过云彩。它们极少停歇,亦从不向岁月低头。回过神来,心中总要平添几分向往。向往着,飞鸟般美好的青春姿态。

学会“淡出”?-散文作文650字【集锦10篇】

学会“淡出”?-散文作文650字

自古中国是不缺深谙“淡出”之道的高士的。

自接舆痛快地教训孔子,庄子讲出“曳尾涂中”这个精妙的比喻的时代,“淡出”之道便已与儒家提倡的汲汲用世分庭抗礼。

早在陶渊明扔下官印,回家种菊之前,“淡出”已与高尚等同,那片山林,那座田园在读书人心中闪着诱人的光,“永忆江湖归白发”是精神的寄托,也是人生的退路。

只要做了官或是出了名,若春风得意,名利双收后,淡出还乡,则“无案牍之劳形”,可安享莼菜鲈鱼脍的鲜美,若厌恶官场或不得重用亦可毅然淡出,不失高士之名,成为高山景行。

不可否认,无论是得意失意,懂得“淡出”的士人们都拥有高尚的品德,淡泊、清高,并未言过其实,只是当他们潇洒淡出后,国家的脊梁何在?

魏晋士人们娓娓清谈,自是遗世独立,任凭奸邪当道,却默不作声,之后亡国毁家,自取其祸。当精神的日月们隐入山林,还有什么能照亮社会的黑暗?

司马光、欧阳修......宋朝德高望重的老臣们因为不满王安石变法,接连辞官“淡出”,明哲保身。却让执政权全部落入小人手中,宋朝中兴便成昙花一现,当朝中的中流砥柱折断,还有谁能担起匡正天下的重担?

有德有才者方知“淡出”之道,但矛盾的是,社会需要他们的光和热。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太阳也学会了“淡出”的后果。

相比于他们的淡出,我们更需要他们的坚守。与其多一个高尚的隐士,不如多一个朝中的刚正之臣。但很可惜,大多数人选择了做前者。

“淡出”实际上也是抛弃了对国家或是社会的责任。泛舟五湖的确比鞠躬尽瘁更令人向往,因为责任消失了,生活只属于自己。

但是责任必须要有人承担,像是希腊神话中撑天的巨人,为人们默默承受。既然德才兼备,就有带领人们的责任,否则剩下的沉默的大多数,只好沦为错误的应和者。

历代中国往往小人当道,治极而乱也许是因为少了几个不明白“淡出”,只知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祸避趋之”的老实人。

君子掌灯-散文作文700字

玉树以临风,风飘以吹衣;处乱之不惊,临威之不移。君子,是佩剑束冠,穿行于古今之中的掌灯之人,举灯而立,站成了一条精神,绵延万代,且看那古旧的灯盏,彰显着他应有的重量。

庄子为灯。他独树一帜,照亮一片乘物以游心的天空。在他烟波浩淼的天空之中,我们找到了一种心与天地的和谐。在天地不言其大美,四时不议其明法,万物不说成理的谦和中,我们找到了心与心交融的通道。庄子所谓的谬幽之言,无端崖之辞,真正为我们照亮了谦和之路。庄子为灯,谦和之灯。

司马迁为灯。他忍辱负重,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他真正的做到了“外化而内不化”,这是他做人的目标,也是他的精神。中国式的死观,一者是屈原,二者便是他。一种不死。他内不化,因为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把生命的重心放在了一卷卷竹骨之上,让它们述说着自己的尊严与不甘。司马迁自称大屈,可他也是不屈。因为他的挫难,使得他能更自在的燃烧理想并义无反顾。司马迁为灯,坚定之灯。

屈原为灯。名家曾曰:“屈原是被撕碎了理想打破了希望”。确实,面对国破,山河依旧。士大夫的心痛之又痛,不做逃兵,不做遗臣,只好让这逝去的理想携着【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江浪带走自己,让自己凝固在时局之中,沉淀在江底的沙泥之下。于是,他高歌着,伤心欲绝。投江的那一刻,因血液的迸溅,他生命中的那盏灯被熊熊燃起,烧成一片天空。屈原为我们引亮了大义的基路。屈原为灯,大义之灯。

李煜为灯。他的古琴扬扬于西楼,他的罗带空持于双手,那是寂寞令人发狂的深院。樱桃落尽的凄凉,梧桐不解人情,恨、怨、悔,他的末生被三字所充斥着,殷红一片。不堪回首南国满城飞絮,只有今朝千里江山冷,后主的心怎能不碎。然,只因为这些恨与怨、悔与痛,才造就了这个文字的奇才,不然,他只能是那个酒恶拈花嗅的昏君。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惨烈的痛与死,换取了平衡他一生名的平衡。他掌灯,掌一盏悔恨之灯。李煜为灯,悔恨之灯。

君子,是千年之中沉淀下来的一种色彩,他们身受种种,只为掌灯,为后人掌灯。是的,君子为灯,照亮了千路万路。

我梦-散文作文600字

昨夜做了一个梦,但我好像忘了梦见的是什么。这就好像,我明明有一个梦想,却忘了付诸行动。

人应该有一个梦想,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曾经被写在高中教室门外的小黑板上。长长的走廊,有风吹过来,我一个人盯着它看了好久。文学的梦想,我从来就没放下过。却也未能拿得起,那对于文学美好的误解从高中开始。长篇的议论文,让我头疼。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小学时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不再是初中时候“原来世界这么小”,后来,我们不再写自己想写的,而是写别人喜欢看的。高中语文老师给我第一篇作文的评语是:不要总写自己的事,没人关心的。要多用名人的故事来充实文章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写文章好像被框住了。有些拘束,再也自由不起来。更多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像一个空壳,没有灵魂。只要你试图打破,就会有人告诉你:这样写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我以为上大学了就不一样了,但是,投出去的稿子总是被退回来,偶尔有被征用的,却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后来,我放弃了投稿,只是依然每天阅读和写作。我估计也不怎么豁达,所以拘泥在小我的世界里。只关心那微小的生活,外界的万千风景总不能入我心。

我似乎明白了卢梭的这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孔子教会世人积极入世,老子让世人学会出世。先贤们的境界是很高的,而我还未入世便想着出世。那梦想也如蒲公英,一直飘荡在风中,茫然也惊慌。只有等到风停下来的时候,它才会落地生根。

我还有梦想,只是胆怯。可是那胆怯最后也会摧毁摇摇欲坠的梦想。这一生我们看到过很多格言,明白了很多道理。可这人生并不是空想就能过得好的。

用我手,写我心。我梦还是需要我来行。不付诸行动,梦永远都只是梦。

忆外公-散文作文700字

那些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里总少不了外公的身影,外公是我这辈子最亲、最爱的人。2003年10月16日,我最最敬爱的外公与我阴阳相隔了。此后,我每每回忆起外公的音容笑貌,都会忍不住红了眼眶。

犹记得小时候外公逼我洗脸的情景。数九寒冬,我被外婆好不容易拉下了那张小床。最麻烦的就要数洗脸了。外公先是用糖果吸引我的注意力,然后拿出玩具逗我开心,可我就是不肯。他气得发抖,要用竹棍打我,可棍子却停在了半空中。耳边传来了外公的叹气声,调皮的我仰头给外公一个灿烂的笑脸,将手伸进脸盆里开心地洗了起来。外婆说我是外公唯一舍不得打的孩子。

外公一生爱鸟,但我知道他爱我胜过那些鸟儿。

小时候最爱做恶作剧了,外公的鸟儿没有一个不被我玩弄过的:把小绳系在鸟儿的翅膀上,在它们即将飞走时猛地一拉,鸟儿就不得不跌落在地上,也有不甘心的,即使是向下坠也要垂死挣扎,做困兽之斗。每每此时,外公都会笑着无奈地摇摇头,粗糙的大手在我的头顶上轻拍。

外公极其疼我,每次我从温州回到外公家,总有许多糕点与零食等着我。外婆说,表哥表姐都没有吃,外公都留给我了。即使在病重时,外公也常常将探望他的客人送来的好东西留给我。“给媛媛吃,她的嘴最馋”,这是外公最常说的话。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响。

外公去世前,母亲留在老家照顾病重的外公,而我却要回温州继续读书。没想到与外公这一别却成了我们的永别。就在我离开的第二天,外公离开了人世。我在外公的灵堂跪了三天三夜,直至下葬,泪没有干过。我至今仍万分遗憾,没有见到外公的最后一面。

我至亲至爱的外公啊!您教我懂得了那么多知识和道理,却没有教我如何去平复失去亲人的悲痛。多想,有来世,您仍是我亲爱的外公,我仍是您疼爱的外孙女。在树下,我伏在您的膝头,听您讲美丽的童话,共享那天伦之乐……

人-散文作文650字

“人”是什么?

哲学家说:“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历史学家说:“人是历史洪流的中流砥柱。”

经济学家说:“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人”字,很简单;人,却不简单。它是对生命的“大写意”,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诠释。

还记得,当大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你依然站在讲台上,指挥学生紧急疏散。尘土弥漫了整个教室。你将还没来得及撤离教室的几个学生召唤到身边,让他们躲在讲台桌下,自己用身体支住了突如其来压下来的巨大水泥板。像凤凰涅般,你的生命瞬间化为一道最美丽的彩虹!

还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你正和同伴高空作业。忽然牵拉吊板的绳索意外断开了,你和同伴几乎同时抓住了近旁一根木头。木头一点点地弯折,你和同伴的心悬得越来越高。你看了看同伴,只说了声:“带好你的娃……”就松开了手。在那个上午,你像彗星般坠落地平线,瞬间逝去,你为工友与人生作了最壮烈的诀别。

你们虽然都是平凡人,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却都能高风亮节毅然做出选择,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义无反顾。你们就是英雄,就是大写的“人”!

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人曾经富甲一方,官位显赫,然而最终都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但历史却记住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记住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记住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何哉?因为他们是大写的“人”!

可悲的是,在当代社会,有的人仍在被欲望所驾驭,为争夺钱财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欲望一旦缠绕心灵,其毒液就会将原本纯洁的灵魂变得污浊丑陋。一个贪财如命、缺乏诚信的人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又怎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字呢?

人,本应心胸坦荡地立于天地间;人,要有点儿精神,要敢于去书写大写的“人”字;人可以不伟大,但绝不可以渺小。

守心而已-散文作文700字

读莫泊桑的《一生》时,有一句话很触动我:“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坏,也不像想的那么好。”

历史学得越久便越对那些泛黄褪色的故事兴致勃勃。从正史到野史,从人物传记到口耳相传的小故事,一个个活灵活现又千变万化的形象在脑海里拼凑而成。如陆小曼,她可以是红尘三千里的痴情女子,也可以是纸醉金迷间的虚妄过客。如林黛玉,她可以是秋水情态,才华惊世,也可以是弱柳扶风,多愁善感。如李太白,他可以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逍遥剑客,也可以是“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爱国志士。所以越读历史,越明白:世事皆千人千言千面。

历史可以是成功者的记功簿,也可以是失败者的喋血呐喊。可以是寂寞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可以是逍遥者的绿水青山,万般世界。所以,历史教一个人活得通透,也让一颗心变得敏感。常读历史的人,他可以在一撇一捺中看到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也可以在万千繁华中只看到江边一缟素。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历史是似水流年里的渐次厚重,是世间万物的最后归宿,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然后在沉默里,被历史铭刻到属于它的角落。

所以说,历史承得住造福一方的英雄,也容得下罪大恶极的坏人,它常常是温柔的,冷淡的。它知道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故事,风有风的故事,它懂得最多,却总是静默,所以令人心动。历史有一种淡到极致的美。它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款步有声,舒缓有序。它可以是一弯浅笑,万千深情,尘烟几许,浅思淡行。历史,应该是于时光深处静看花开花谢,虽历尽沧桑,仍含笑一腔温暖如初。

我喜欢与某个历史人物凭着一点灵感的相通,喜欢在它的博大浩瀚里忘记自己的渺小与世界的繁复。它像流行的光辉,带给我时时的慰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也永远给我存一个绮丽的过去。它告诉我,人这一生,贵在守心。

收藏幸福-散文作文600字

幸福是来自灵魂深处的香味。——题记

寒来暑往,日升日落,生活中的欢笑和痛苦汇集成温馨的小河,流淌着。美好的日子总是如白驹过隙。那么在过去的日子,你失去了什么,又收藏了什么呢?

你会说你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时间等;也收藏了很多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等。但千万不要忘记你收藏的最重要的东西幸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或许会扪心自问:“我幸福吗?”是啊,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大人们忙于工作,学生们忙于学业,几乎忘记了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幸福的瞬间。

幸福是一种感觉,往往在我们舒心坦然,不为所思的时候,它来了。幸福不可追逐,假如我们追逐幸福,它会离我们而去。幸福是来自灵魂深处的香味,我们可以把幸福的瞬间收藏起来,把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等到我们年老时,坐在藤椅上,把我们收藏的那些幸福“拿”出来,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滋味。幸福如同干果,耐人咀嚼;如同醇酒,耐人回味;如同音乐,令人流连忘返。到那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在人世间白走一回,因为我们收藏了幸福,我们还奢求什么呢?

因此,当我们得到他人的夸奖和肯定时,把这些语言收藏起来;当我们收到我们喜欢的人送来的鲜花时,把这一瞬间的感动收藏起来;当我们考上大学,圆了自己多年的梦而开怀大笑时,把这些笑声收藏起来。

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我们一出生,便已踏上了一辆单程的列车,窗外的景物悄然而过,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在旅途中得到的幸福收藏起来。

点点滴滴收藏,点点滴滴感悟,这才是智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