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轼-人物作文550字
北宋时期,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苏仙、坡仙,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曾在美丽的西湖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西湖最好的广告词了。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曾在年老时写了《浣溪沙》,其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包含了“宝刀未老”的雄心壮志。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代表作品有《留侯记》《晁错记》,苏轼这一生,笔下皆是精品。
苏轼是一个书画家,他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黄州寒食》、《枯木怪石图》,“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他的画中洋溢了他的为人处事,他的满腹情感。
苏轼是一位政治家,他的官途十分坎坷,他曾到14个县做过官职,他的官职大到吏部尚书,小到护卫队队副队长;苏轼也曾是一名水利专家,他在杭州做官时,西湖时常发大水,杭州的人们民不聊生,苏轼见之,发动了群众修建了著名的“苏堤”,造福百姓。
苏轼更是一位美食家,他走到哪吃到哪,被贬时也不忘研究“吃”,可谓吃货一枚。即使这一生坎坷不断,挫折连连,被一贬再贬,也照样吃好喝好。有一次,他一天吃了许许多多的荔枝,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谪的落魄岁月,硬生生被他个吃货变成了美食的“创作之旅”,苏轼还发明了许许多多的菜,如硬菜“东坡肉”“东坡肘”,小菜“东坡豆腐”、凉拌菜“东坡凉粉”,主食“东坡饼”“东坡羹”。在吃这件事上,苏轼绝对不马虎。
苏轼是一名全才,是天才中的全才!
走近苏州-写景作文650字
世人皆喜爱苏州的园林,而我却独钟情苏州的水。
我随父亲上了苏州的画舫,就开始在护城河上飘荡。画舫与水相依,荡开一面面扇形水纹,与两旁的黑瓦白墙相衬,形成一幅富有诗意的水墨画。我们置身于画中,丝毫不敢高声喧嚷,唯恐破坏了这画面的宁静与和谐。
这时却正是傍晚,火红的夕阳遥挂于天际。河面上波光粼粼,像跳动的精灵,只扰得你眼花缭乱。沿河的人家开始准备晚饭,炊烟袅袅升起。不一会儿,水面上便弥漫着雾气。它越来越浓,画舫的周围出现了一片浓浓的白。我们仿佛正在腾云驾雾,仿佛置身于仙境,而望着不远处的水,又有了踏实感。
苏州的水路四通八达,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当年的吴相伍子胥,在这姑苏城边,开凿了护城河。它们经历了吴王夫差战胜越军,称霸中原的辉煌,也经历了姑苏沦陷,吴国灭亡,夫差自尽的衰败。它们倾听了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绪,见证了苏州人民反抗明朝奸佞魏忠贤的壮举。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记忆,而护城河却依然造福于苏【http://www.yuerzhinan.com】州人民,依旧响起波涛之声。它们穿越历史,成为了苏州永恒的伴侣。
我与父亲下了画舫,便漫步于古城墙上,苏州的风景尽收眼底。护城河像一条蜿蜒流淌的玉带,系在苏州的腰围上,微波荡漾着,仿佛永不停息。父亲点着头,仿佛若有所思,然后说:“这就是苏州。”是的,风雨就是风雨,沧桑就是沧桑,芦花白了,菜花黄了,但船还是船,桥还是桥,苏州还是苏州。无论庙堂之上,朝野之间,怎样的人来人去,云起云飞,苏州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以及在平淡宁馨中所包容的博大和深刻,都是永恒的。
同时代的许多城市已经消亡,而白发苍苍的苏州却依然生机勃勃地存在着。我品味着苏州,而苏州怀抱着我。
走近苏州,便能体会到苏州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永恒的精神!
跟着王维走近秋日空山-写景作文400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旷的山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夜幕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王维笔下的山是如此宁静,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领略这诗情画意的秋日空山吧!
刚刚下的这场雨,给空荡荡的山林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澡,你看她浑身清清爽爽的。不一会,大自然在一天中上演的戏剧便结束了,天空拉上了那由浅变深的望不到边的幕布。丝丝凉意袭来,初秋已悄然来临。
明亮的月亮挂上了幕布,散发出淡雅的银色月光,照射在松树林里,给松树林点亮了一盏荧光灯。没有污染,泉水越来越清澈,从山石间流淌而下,波光粼粼,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竹林里又传来一阵阵笑声、喧闹声——原来是洗衣服的女子回来了,她们一路分享着过往的精彩与美好,时而你追我赶,时而你推我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开心,像极了无忧无虑的小孩。
不觉,山下的莲叶轻轻地左右摇晃,频频点头,想必是哪个调皮的孩子从上游荡下一叶轻舟。不一会,就见“轻舟”顺水漂流,不知将去何方。。。。。。
漂亮的花朵总会枯萎,那就任凭它干枯吧!我随诗人停留在这静谧、美好的空山就好!
走进百草园,走近徐氏中医_参观作文600字
今天我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到徐氏中医的博物馆参观。路上坑坑洼洼的,不一会就到了。下了车,目的地百草园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就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空气清新,几栋平整的楼房,树林深绿,几棵柚子树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柚子。
右边是徐氏中医的博物馆,老师请博物馆的解说员给我们讲解徐氏中医的文化。解说员向我们介绍道:“徐氏中医由徐永生创始于1992年!”老师还对我们说道:“徐氏中医的中药渣,能给家畜吃,家畜排出的粪便能够给树木做肥料!”我看了看四周,只听见鸟语的声音,闻见野花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花园的世界。
接着解说员带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关于徐氏中医的文化。我们发现二楼不仅有关于徐氏中医的知识,还有许多重要中药材,有白茹,人参……等等数不胜数。我惊讶地发现右下角有一个超大的灵芝,像一个大蘑菇,也像一把巨伞。我还了解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知与疾病抗争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是人类健康繁衍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是我们祖国的国粹。
看着一张张图片,想到中药是多么的伟大,我们还看到徐绍萍与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的合影。徐绍萍医生荣获上饶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她原来是徐氏中医的五代传人。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完二三楼后,又带我们去静心坪休息。
当太阳缓缓升起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百灵草山庄。期待下一次能够再次来到徐氏中医的博物馆。
老师点评:文章分别从“博物馆,静心坪”两个方面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此次参观“百灵草山庄”的行程。结构紧凑,描写细致。很棒!
走近动物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见各种各样的动物,虽然画面上的动物栩栩如生,但我却更渴望亲眼见到老虎、狮子等真实的动物。
今天,机会终于来了,桔山广场举办动【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物展,我和表弟决定去看一看。
我们来到桔山广场的临时动物展馆,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跑进去。一进门首先看见的是狮子、猴子和熊。猴子正在吃“午饭”,它居然还吃蜂蜜,熊慢腾腾地靠过来,把鼻子伸出栏杆,使劲闻,口中发出模糊的声音,好像在说:“猴子,我吃点蜂蜜,行吗?”猴子不理它,竟然胆大包天地跑去摸狮子,狮子发出威胁的低吼,猴子自讨没趣,就爬向自己的领地,边想边爬边发出低低的吱吱声:“你不跟我玩,我回去吃东西,馋死你!”它回到自己的领地后,拿起一个袋子用力抖,抖出两个香蕉,猴子边吃边跳,很得意的样子,太好玩了。
我们来到金钱豹展区,金钱豹正在睡觉。我仔细一看,它身上的毛有一个一个的圆圈,圆圈里面是一个一个的棱形图案,很像古代的铜钱,我感到非常惊讶,跟着恍然大悟,原来金钱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
我们还观看了东北虎、澳洲狮、越南百斤大蟒蛇、泰国大鳄鱼、非洲大雄狮、孟加拉虎、西北野狼、千年海龟、西双版纳毫猪、特大印度老鼠和豹猫等等。一只特大老鼠有小狮子那么大,猫都比它小,人们还说猫捉老鼠呢,现在应该是老鼠捉猫了吧!
弟弟很顽皮,看完后,又跑去拿小石子打猴子,最初猴子被吓坏了,上窜下跳,后来猴子生气了,愤怒地向弟弟冲过来,好像在说:“你敢惹我,我就敢反抗你。”弟弟没理它,用闪电般的速度跑回来了。
今天,虽然满足了我们想看活生生的动物的愿望,但这些动物被关久了,已经没有了多少野性,大多数显得懒洋洋的,我要是能去昆明的动物园看看就好了,那里的动物应该更有活力吧。
春姑娘走近大地-五年级写景作文400字
近了,近了,春天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春姑娘走近大地,使大地变得更美丽。
微风吹拂着大地,吹醒了青蛙,吹来了燕子,吹绿了小草。
快看,快看,小草从地里钻出了头。微风吹拂着小草,小草像似在说:“快下一场细雨吧!让我的朋友都醒过来吧!”
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唧唧地叫着,好像在说:“你好哇,春姑娘,我们又见面了。”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着,活蹦乱跳地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柳树也发芽了,长出黄色嫩叶的柳枝就像柳树姑娘的头发,在微风的吹拂下随风摆动。不知名的小花也竞相开放,,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果园里,桃树、杏树、梨树上也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许多蜜蜂也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争先恐后地采着花蜜。远处稻田上,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使万物复苏,春天充满生机和希望。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走近林语堂
走近林语堂
很早就知道我的家乡漳州出了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文学大师,他的名字叫林语堂。但是,我只是读过几篇关于林语堂的介绍、评论文章,对林语堂的了解仅仅局限在“文学家”、“翻译家”、“哲学家”这些头衔上,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取得过什么杰出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多耀眼的头衔?我都不甚了解。对于林语堂这位前辈加老乡,我一直怀有一颗好奇心。
这天正值周末,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把郊游的目标锁定在林语堂纪念馆。来到纪念馆所在地天宝镇五里沙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蕉海”,“蕉海”深处,一座精致的半圆型两层建筑便是林语堂纪念馆。馆前竖立着林语堂坐像,身着长衫,手持烟斗,神态飘逸。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林语堂的生平介绍,字里行间展示了林语堂从故乡小镇走向世界的历程。林语堂1895年生于漳州,曾留学美国、德国,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任教。他创办了《论语》、《人间世》等杂志。他还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他提倡幽默文学,他的短评、演讲语言精辟,常常赢得满堂喝彩。他创作了《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等大量经典名著,并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展厅里展示了各种版本的林语堂作品数百册。林语堂擅长用英文写作,同时又极力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林语堂最大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一位西方人士这样评论他:“东方和西方的智慧聚于他一身……”翻阅林语堂作品,拜读林语堂语录,我似懂非懂,但是,我已经能够从中感受到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师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也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头衔。
参观完林语堂纪念馆。站在纪念馆前,眺望四周,蕉林环抱,绿浪起伏,阵阵蕉香随风飘来。这优美的景色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这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这位一代文化大师。我为我的故乡拥有这样一位文化大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走近丽江_小学生写景作文700字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公里。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pǔ)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jùn)的峡谷、清澈(chè)的湖泊、宽阔的坝(bà)子……
七月下旬(xún),我终于走进了丽江古城,得以见识她的真面目。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澜(lán),别有韵(yùn)味。街道宽度刚好可以容纳两匹负重的马通过。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huò)药材经过这里转销内地。而西双版(bǎn)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guà)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chán)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shèn)透到黑龙潭(tán)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wèi)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ái)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wānyán)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yù)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pò)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shì)族的最后乐园——泸沽(lúgū)湖及其神秘的摩梭(mósuō)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xiá’ěr)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róng)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带你走近杭州西湖-写景作文650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座美如画卷的江南城市。西湖,则是一颗明亮的夜明珠,镶在了杭州中央,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为其折腰。我也终于有幸来切身感受西湖的美。
炎夏已过,正值秋天。早晨时分,我来到了西湖旁,微风拂过岸边的杨柳,在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湖面极为宽阔,犹如一面平镜,平镜中映衬着晴朗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实在是让人心情大好,心旷神怡。
我沿着湖边小道散步,正品味着那秋色美景,眼前刹那间出现了一座断桥,断桥两侧的金黄色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传说断桥是牛郎织女的相会之地,在七夕时会自动闭合。这里背倚青山,蔚蓝的湖水,青翠的山峦,金黄的荷叶,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图画。
我继续向着那小路深处走去,约有十分钟后,我来到了湖旁的栖霞岭。栖霞岭正是南宋爱国将军岳飞的墓园所在地,栖霞总是让人联想到“青山有幸埋忠骨”一句诗。西湖是一位心胸宽广的仁人志士,它包容了岳飞,也融汇了历史上诸多的文化传承。
走着、走着,陶醉于西湖美景的我眼前出现了雷峰塔。雷峰塔曾经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站在塔上,你会感受到“山色空蒙雨亦奇”之美,也可以瞭望那宽广的西湖。此时,太阳将大地照得金灿灿的,漫山遍野的红色、黄色交织在一起,湖上的游船荡起了白色的浪花,恰似“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红碧透。百舸争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雄壮厚美之景,令人宠辱偕忘。
最后,我走到了沿湖那条路的尽头,但我眼前依旧是胜似仙境的湖中之景,仿佛我依旧在湖旁浏览,令人难忘。
带你走近西湖,就像走近一册展开的画卷,泼墨流淌的是唐诗里令人醉心的烟雨山水,工笔细描的是宋画里朱颜未改的亭台楼阁,既潇洒俊逸,又顾盼生辉。
“只言山色秋萧索,诱出西湖三四峰。”
怎可不叹一句:人来人去,最忆是杭州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