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我心中的诗_《经典咏流传》观后感300字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诗词与歌曲、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竟然这么好听,朗朗上口,又让人耳目一新。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有一位小姐姐和她的警察爸爸上台咏唱的那首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以前我背诵过,但是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还是另有一番感觉,尤其是那个警察叔叔的故事更让我潸然泪下。
那位叔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虽然他的胃被切除了,但是他仍然坚持工作,保卫着祖国的安全。他说他坚信那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这首诗就这样藏进了我的心里。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也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做诗中说的那棵小松,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茁壮成长为“凌云木”,像那位警察叔叔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唐诗宋词永流传-记叙文700字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它璀璨而华丽,而“诗词歌赋”是这文https://www.yuerzhinan.com化历史长河中的永远的明珠,象征着情感和传统文化。
在周朝,有一本书经十分受欢迎,它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情感,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它仿佛让我们进入了那个年代,它让我们感悟到了那个时候人们的丰富多彩,自由的精神世界。它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始终回荡在我的心中,向我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美丽,他就是诗经。
在不知过了多少年之后,一个新盛的朝代--唐朝建立了。这个朝代,可真是人才辈出。有斗酒诗百篇的酒仙李白;有忧国忧民,心系民间的诗圣豆腐;有清闲雅兴的写景大师,贺知章。诗人们随着国家兴衰而不断变化着。
在盛唐,李白游遍五洲四海,写下无数篇千古名诗。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使我联想到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在晚唐,安史之乱爆发了:生灵涂炭,野草哀魂遍地,诗人杜甫行于沦陷的长安城内,看着满目萧条的景象,他痛心疾首,含泪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我不尽看到的长安城,杂草丛生,一眼望不到炊烟的惨景,内心便一阵痛楚。
紧随唐朝和五代的是宋朝。这个朝代,一位“全职”诗人。他是一位美食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许这些不足以概括他,他笔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就是博学多才,乐观向上的词人---苏轼。
继唐诗和宋词后,元曲,逐渐风靡起来。元曲的写作风格像一幅多彩的油画,将大自然的景色完美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读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仿佛踱步于一个黄昏的小村中。小村中有一座小桥,淙淙的流水从桥下流过,我走过一棵枯黄的老树,脚踏到落叶的沙沙声,树上上的乌鸦,不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感受到了,曲作者马致远的浓浓的思乡情,心中的心中暗自希望他早日回到家乡,见见乡亲家人,现在诗词歌赋,慢慢演变成了近代的歌曲,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但经典永流传,那些民居已收在人们的心中,被反复欣赏,传唱。
我是龙的传人,我多么的希望。我多么的希望我能全治好诗词歌赋的文化,也成为诗词歌赋中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美食永流传-状物作文600字
我对美食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看见美食就情有独钟,食欲大增,这些特色美食是永流传的,永不过时的。
我去过北京,吃过许多美食,让我难忘的美食就是北京烤鸭,北京烤鸭让人吃了回味无穷,使人吃了还想再吃,就说说我吧,我仅在北京待了七天,就吃了五次北京烤鸭,我还特意去观察了厨师,发现才几分钟,一只鸭就骨肉分离了,本来吃烤鸭,要单吃肉或者单吃皮呀,我恍然大悟,但我很好奇,为什么厨师送上来的烤鸭还要带一些面皮,我好奇的问厨师,厨师对我说:“北京烤鸭有许多种吃法,口上面皮包住北京烤鸭就是其中一种吃法。”我心想:“原来北京烤鸭还有那么多种吃法呀!”,我尝了一口,真是美味可口,北京烤鸭的皮,吃起来脆脆的,像吃饼干一样,北京烤鸭的肉,吃起来软软的,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真是不爬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
我还很好奇北京烤鸭的历史,便上网去搜索一下,原来北京烤鸭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惊讶得口都能放进一个苹果。
北京烤鸭又美味、又好吃、历史悠久,难怪北京烤鸭,是中国最好吃的一道菜之一,是具有世界声誉到北京著名菜式,北京烤鸭还被誉为“天下美味”。
东莞荔枝柴烧鹅、重庆火锅、湖南大碗菜、新疆大盘鸡……当有客人来时,当地人就会点特色菜来招呼客人,不仅是因为这些菜美味无比,更是因为这些菜代表了当地的习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些美食永流传。
中国各地还有许多特色美食,这些美食都是舌尖上的美味,使人回味无穷、念念不忘。中国不仅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美食的美味,更是向世界传播饮食文化。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他只活了二十二个春秋,他的精神如同三月春风般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着祖国大地,直到现在,直到永远。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就是——雷锋叔叔!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所开了药回来,看见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施工。他询问后才得知是给一所小学学校盖楼,雷锋毫不犹豫地推起小车立即加入到了忙碌的运转行列中。有人听说了这件事情,说雷锋可真是好人呀。雷锋却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事后,室内建设公司敲锣打鼓地为雷锋送来了感谢信。
当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很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洞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使劲挤进去的,使劲钻进去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雷锋”。其中有一位就是感动中国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二零一二年五月八日,在佳木斯市胜利路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粹性骨折。张丽莉同事说:“事发前,张老师正面对着大客车,只要她退后一小步,定能安全无事!”张丽莉老师连饭菜都让给那些没来得及吃饭的学生们,还用自己每个月的工资给那些来不及吃早餐的学生们买面包、牛奶、饭菜。
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我们那些身边的“活雷锋”无时无刻都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奉献与付出,他们值得我们铭记、学习!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要做生活中的“小雷锋”,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动他人的心。让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
祖国永驻我心
祖国永驻我心【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河北省石家庄维明路小学六史晨硕 当我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说中国,告诉我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华夏儿女,是龙的传人;当我刚刚懂事的时候,爸爸就告诉我,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我们的国家富饶而美丽;当我上了小学时,老师就教我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不知不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大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变成了永恒的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我的祖国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造就了伟大的国家,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甲骨文到唐诗宋词元曲,从万里长城到丝绸之路,从造纸术到指南针,无数光辉的记载铸就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高楼大厦遍布城乡;随着火箭、卫星的成功发射,高科技的捷报不断传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繁荣发展。这些胜利的喜讯谁看了之后,不为之惊叹,不为之自豪呢?
不仅如此,我们在其他领域内也都取得了的喜人的成绩。我国的南极考察员在南极建造了长城站、中山站;我国的运动员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吗?
因此,作为中国公民,就要培养一种“祖国至上”的精神,应时时刻刻地维护祖国的尊严。大家都知道吉鸿昌这个伟大的爱国将领吧!在我们的祖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凌辱的时候,他仍时刻心系祖国,一次,他在国外邮寄包裹的时候,邮局的工作人员问他是不是日本人,他坚定地回答到“我是中国人”。从此以后,他就自己做了一个写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天天带在身上,挺直胸膛,昂首走在异国他乡的大街上,以此来回击外国人的蔑视,为祖国赢得了尊严,他这种“祖国至上”、“民族至上”的精神多么感人啊!可是,现在有些人却想尽一切办法到国外去,抛弃祖国,他们应该多么羞愧呀!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努力学好各项本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我坚信美妙、灿烂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的心中有一个亲切的名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