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咀嚼古诗-记叙文700字(共计6篇)

古诗“变味”了

古诗“变味”了

广东省桂城桂城中心小学六<3>班钟轶凡 由古至今,古诗三百首一直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每一个国家都十分羡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把这些中国人的骄傲——古诗,忘记了。虽说小学课本上也有古诗,但是,一本书上又有几首古诗呢?有些人,虽然还记得一部分,例如:春晓、鹅和一些幼儿园小朋友都会的古诗外,那些含有深刻道理的古诗有谁会记得呢?人们不但不记住这些传统的文化,还把这些含义深刻的古诗改写,就拿“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来说吧,一些不理解古诗含义的人,居然把这首诗改成这样:日照烤炉升香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虽然我刚刚听时也觉得挺好笑,但是笑过后,我却觉得这简直是侮辱了古诗,李白把这首诗写的那么好,那些人却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水比喻成口水,就算不是侮辱,也恶心。
这些人只是初级性的改写,有一些不良少年,还把古诗的词改的不堪入耳,完全是对小学生的身心进行影响,把好学生都教坏了,差生更加不用说。如果他们把古诗的词改掉,但是也是含有教育意义的话,我是百分之百的赞成,因为那些古诗都是古文,一般人很难理解;但是改成现代文后,对人们理解也有好处。可是那些可恶的人,不仅仅把古诗的词改了,而且改的并不是对我们有益的。这种行为是不可以原谅的,他们改掉古诗是对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的藐视,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不敬。难道这些人可以饶恕吗?
对于这种人,我们不应该理睬他们,更加不能学习他们。听到他们说时,应该对他们进行批评,不应该笑,这样会使他们更加猖狂,继续为得到那种没用的虚荣而继续改写古诗。所以,我们不仅要从自己做起,还要告诉别人,不要这样做。让古诗“变味”的机会再少一个。
我希望古诗不要继续“变味”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目睹我们中国的文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为这伟大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吧!

指导教师:黄妙莲
比喻形象,富有真实情感。

咀嚼古诗-记叙文700字(共计6篇)

“古诗大战”

还记得星期四那天,令同学们热血沸腾的古诗词背诵比赛隆重开幕了。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我们603班的同学早就摩拳擦掌,把古诗词背的滚瓜烂熟了。不管对手抽选哪一首,我们都一定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比赛在4班举行,学号1-10的同学在讲台前,11-20号的同学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21-40号的同学在教室外举行。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十分紧张,手心中的汗珠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指尖上游戏。可我却风轻云淡地站在对手面前,微笑的看着他。首先是对手先抽查我,哈!他君然朝我扔来一个“重磅炸弹”——《古朗月行》,虽然这首诗字数很长,但我也不是吃素的,我举起“防护盾”——滚瓜烂熟地背诵起来,对手接着开了架“轰炸机”过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连忙钻进“重装坦克”里——像古代诗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对手大吃一惊,可能这首诗把他们班里众多同学难倒了吧。不等对手回过神来,我就拿起【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加特林”朝对方扫射过去——抽查了一首《望月怀远》,对手慌忙穿上“防弹衣”——急急忙忙地背诵起来,还算通畅流利,然后我又朝他扔了个“高爆手雷”——《赤壁》,这首诗很难,它难就难在字的发音很绕口,句句没有衔接,根本连贯不起来,我这个古诗大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只能断断续续的背出来,对手是绝对背不出来的!万万没想到,结果大出我所料,对手君然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我情不自禁地向对手竖起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目光。最后,我们3班以比4班不会背诵的人数少一个人的优势赢取了胜利。

这次古诗词背诵比赛让我充分了解了我们中华人民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还能增强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短短几句诗就能让我们知道作者的喜愁忧苦和当时社会的情况,何乐而不为。Let’spoemstogether!

咀嚼古诗-记叙文700字(共计6篇)

《慢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700字

时至今日,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意义。而作者的《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人间要好诗:唐宋诗百句》《释中国事书》等书全面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这本书写了不同诗人的亲身经历与创作灵感,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了重要的铺垫,诗圣、诗仙、诗魔等皆是后人对诗人们的尊称。每个诗人的生活环境,所闻、所见、所听,所感皆是不同的。李白写的诗都气势宏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将进酒》了。陆游是在北宋亡的南宋时期,所以他写的诗都与希望国家统一、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有关。更直接一点便是爱国诗。李白所在的朝代正是唐朝鼎盛时期,而陆游却是身在北宋灭亡南宋君王沉迷于酒色之中,不顾国家生死存亡,所以两个人两位是人的是有着鲜明的对比。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清朝未代皇帝退位。中国历史上出现大大小四百余位皇帝。他们有的有雄才大略、有的昏庸无道,有的励精图治、有的亡国受辱……这当中也不乏有才气,会写诗的皇帝。他们留下了有声有色、个性十足的作品。汉高祖刘邦写的《大风歌》没有寻章摘白的套路,而是直抒胸臆,铿锵有力。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诗不多见,但也有一首诗非常当名叫《赐萧瑀》。如界提起唐宋的皇帝,人们一定脱口而出“唐宗宋祖”,李煜和赵匡胤。

他们在金殿上举行了一场诗词大会,使者一上来就背起了李煜的咏月诗,赞扬李煜是如何博学多才,宋太祖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吟诵了一首诗。“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所见所感不同,吟诵出来的诗也不太相同。并且是人的心情也占一定的因素。比如同样是一轮明月,李白吟出了孤独、苏轼吟出了思念,而赵匡胤吟出了霸气。

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在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做贡献。而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远不止古诗词,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咀嚼古诗-记叙文700字(共计6篇)

《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600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经典古诗文则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放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我打开一看哇,都是我熟悉的经典古诗文,很多我都能熟练地背诵了,妈妈对我说,仅仅会背古诗文还不行,要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领略到古诗文独特的魅力和意境。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这本书读上几段。通过每天诵读古诗文,我感觉我慢慢的喜欢上了他们,也走进了他们。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绚丽的晚霞和红叶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他,杜牧,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吟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不朽诗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迎风斗雪,我仿佛从诗中听到了苏轼勉励朋友和自己,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困难只是一时,切莫畏难不前,意志消沉,抒发了作者对同处困境中友人的勉励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仿佛看到了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诗人历尽艰险后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遨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经典古诗美文,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诗,一处别样的风光,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携诗而行,我仿佛看到河畔垂柳的婀娜多姿;与诗同行,我仿佛感受到故乡久违的泥土芬芳……读诗,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诗意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好。经典古诗文,这里的风光别样好。

与诗为伴的年华-读《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有感700字

我的诗词之行是从李太白的一首《静夜思》开始的,当我伊伊呀呀、摇头晃脑、似懂非懂地随着妈妈读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立刻就被这种平仄有致、言简意远、朗朗上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从此便蹒跚走上了诗词诵读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入了小学后,我更是如鱼得水,时不时驾一叶轻巧的扁舟,自在地徜徉在诗林词海中,体会诗词那令人齿颊留香、或铿锵或婉约的优美声韵,也是在这期间,我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

这套书几乎囊括了课本中所有古诗词,作者用精巧的笔触给了这些诗文不一样的解读。它以创新的方式串讲、趣解文章创作时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 让我轻松漫步上下五千年,让我自如读懂大中华,让我与历代的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育儿指南www.yuerzhinan.com】赋,赏月观菊。在书中我看到了贺知章金龟换酒的豁达,闻到了幽静的山谷中那一声清脆的鸟鸣,闻到农家腊酒朴素的香醇,尝到惠州荔枝的甘甜可口,聆听了汉高祖的激昂高歌和无奈叹息。我与杜甫咀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苦涩,我与毛主席感叹红军“五岭透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勇,我与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看“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大好春光,同时向泗水滨的孔老夫子致敬。在这些前辈们赐予后人的宝库中,我上下求索着,快乐着,悠闲着,惬意着,更成长着!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几年的诗词积累让我受益良多,尝到不少甜头,平日与小伙伴玩飞花令,我常常一马当先;平日写作中偶尔融入些许诗句,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至平时和老妈打嘴仗我也用诗句频频反击,让对方堂目结舌。除却这些,诗文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烦恼不如意时,苏轼的《定风波》给我洒脱的安慰;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李白的《行路难》给我张起勇气的风帆。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诗词无疑是东方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永恒的珍贵馈赠。当我们身处物质极大丰盛的年代,让我们的精神也在这个璀璨诗园中丰盈起来吧!

那与诗文为伴的年华啊,多么闪亮又耀眼!

《漫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700字

这个暑假,老师推荐我们利用假期读一些读本,于是,我从书店选了一些读物,包括朱首彦老师著作的《漫画课本里的古诗文》。

我认真品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这本书是对我们课本中的古诗文进行的发散式的解读文本,它用开阔的视野挖掘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和意蕴,把历史、文化、人物、知识串联起来,内容清晰、丰富、有趣。书中最后一节“诗词趣话”,解读的是三位皇帝写的诗:“汉高祖的心愿”——《大风歌》、“唐太宗的见识”——《赐萧瑀》、“宋太祖的气魄”——“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位皇帝。他们有的有雄才大略,有的昏庸无道,有的励精图治,有的亡国受辱……这当中也不乏有才气、会写诗的皇帝,他们留下了有声有色、个性十足的作品。

其中,“汉高祖的心愿”——《大风歌》,可不是我们现在所唱的流行歌曲《大风歌》哦,下面,请让我给你分享一下吧。

公元前 209 年,四十七岁的刘邦起兵反秦。两年后,他夺取关中,秦朝灭亡。又经过四年楚汉相争,公元前 202年,汉朝建立,刘邦便是赫赫有名的汉高祖。

公元前 196 年,刚刚平定英布叛乱的刘邦专程返回家乡沛县,叫来昔日好友、邻里尊长,一起欢聚畅饮。席间,刘邦想到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又联想到近几年平定的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等叛将发动的叛乱,不免悲从中来。此次平定英布叛乱还受了箭伤,年迈的刘邦已经察觉自己来日不多,他不求自己长命百岁,只盼亲手缔造的大汉王朝能够江山永固。酒酣耳热之际,刘邦一边击筑,一边即兴高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当时这首诗没有名字,后人根据第一句的头两个字,将其称作《大风歌》。刘邦唱的是:大风吹起来了啊,白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回到家乡,如何才能得到有才干的勇士啊,保卫国家。

一面踌躇满志,一面忐忑不安;既是一曲高歌,又是一声叹息;他做了盖世英雄,也成了垂暮之人。七个月后,刘邦病逝。刘邦身故后,大汉王朝又延续了四百一十五年,而《大风歌》流传千古。

历代皇帝既是如此。所谓时势造英雄,恐怕也就是这么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