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读《故乡》有感400字
“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都会有在故乡的回忆:一花一草,一水一木;一只昆虫,一个故事。这都包含了我们对故乡的喜爱!
鲁迅(1881至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这本书主要讲了鲁迅小时候在故乡的故事。直抒了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快乐时光。一些有趣的人与事,或是一本书。也都是鲁迅先生快乐的例子。
关于鲁迅先生,“横眉冷对,戟独仿徨;以笔为枪,战士的形象。”这种原有的思维是不是已经定势了?远不是这么简单:他的爱心,他的情趣,它的丰富多彩。常常被遮蔽、被忽略了。鲁迅从故乡走向开阔的世界与人生。爱是他创作的根。也许,只有读懂了鲁迅的大爱,才算真正读懂了鲁迅。本书从“爱与梦”“人与事”“观与思”等角度,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可爱可敬、真实可信的鲁迅。是一部为学生读者编选的鲁迅读本。先生的诸多名著,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雪》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故乡的路,坑坑洼洼。时代的改变,让泥地成了水泥路。正如鲁迅所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苦难与坚强-读《童年》有感550字
“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由于生活的穷苦贫困和单调乏味,俄罗斯人都喜欢拿痛苦来寻开心,像天真的孩子似的,遭到不幸也不会为之感到羞耻。”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出自《童年》这部作品,是大文豪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之一。
《童年》这本书细腻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时期痛苦、黑暗的成长经历,道尽了生活苦难与坚强,传递了希望与信念的力量,吹响与命运抗争的号角,给人以感染与振奋。高尔基在作品里通过边叙边议的方式,作了及其明确的交代:“我不是在讲自己,二十讲那些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正是在重压下同无尽的苦难及黑暗势力的顽强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童年》不啻是一部表现俄罗斯一代新人成长过程的艺术佳作。
读完这本书,我对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感到同情,小小年纪却要承受这么多身体与心灵的困难;同时,我又替阿廖沙感到幸福,因为他的童年有外祖母的百般呵护,以及小茨冈的舍生相救;我更佩服阿廖沙,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打倒,苦难能磨炼了他的意志,丰富他的阅历,让https://www.yuerzhinan.com他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反观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就在全家人的关爱中成长,受不得一点批评与委屈。从小就失去“抗压”能力的我们怎能与阿廖沙相提并论?所谓的挫折,只不过是一段令你难熬的时光,把它熬过去了,就能迎来苦难之后的甘甜了!
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乐观,从容不迫地接受挑战;面对失败,我们要告诉自己勇往直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面对困难,我们更要学会坚强,要像梅花凌寒一样,不惧冰霜,枝头独放!
报刊与童年_回忆写事的作文500字
深吸一口气,拿起报刊,默默的看着内容,心绪却飞到了三年前……
那时我们第一次拿到《少年时代》这份报刊,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会有什么。翻开书,那温馨的图画立刻把我们迷住,新秀的文字却被我们忽略。当书里的图画已经翻遍,书皮已变得古老而陈旧,我们只得读那相对我们而言无趣的文字来度过这百般无聊的日子。但就在我阅读完第一段文字后,我的心里却起了一种如饥似渴想要读书的冲动。从那以后,我看懂了一则则故事,明白了一个个道理,学会了一个个手工;心里的愉悦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也就在那时我爱上了报刊。
过了一年,报刊成了心中永远的渴望。当捧起一份份报刊时,那心潮澎湃的感觉直冲而来。阅读每一个文字都让我觉得生动而美好。当同学们愉悦地玩耍的时候,我静静的坐着、阅读着;他们的声音化作了报刊的一部分。
时光飞逝,三年级悄然而至,学习变成了重中之重,而报刊似乎成了学习的敌人。可是,我还是爱它,它给了我绚丽多彩的童年。捧着它,心里一种温暖的感受缓缓升起。
如今,我已是四年级的学生,而报刊几乎要在学习中隐去;但是我对它的喜爱永不会擦去。它已成了心灵中最深刻的回忆。它就是童年的象征,是童年的欢乐,是童年最大的信仰。
作者:黄诗懿
指导教师:蒋丹
故乡·童年-我的故乡作文550字
每当我想起我的故乡,总是思绪万千。回忆着那枝繁叶茂的大榕树,那生机勃勃的菜园,那清澈见底的小河……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多么熟悉的记忆啊!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了,我像离了弦的箭一般,抱起书包以闪电般的速度跑回了家,看着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我如饥似渴,狼吞虎咽般的吃了起来。随后,扔下书包,穿过大街小巷,喊来我的小伙伴们,游戏开始了……
“玩什么?”
“捉蛐蛐!”
“看谁捉的多!”
“好!”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小伙伴们开心的一蹦三尺高,接着,我们开始分头行动,不一会儿,我就瞧见一位身披黄色大衣,非常威武,活像一位“绅士”的人影。我猛的向它一扑,“捉到了!捉到了!”我高兴的嚷嚷着。
故乡的童年时光是多么的欢乐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一个人的故乡里都有一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小月亮”。每到晚上,我都会吵着让奶奶在两树之间搭起一个吊床,躺在上面,看月亮衔着远处的青山,把影子倒映在那波光粼粼的河水中,充满了诗意,微风拂过我的脸颊,仿佛吹走了我一整天所有的烦恼。听着奶奶唱的歌谣,渐渐地,渐渐地,在月亮的照映下,我入睡了……
故乡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清晨,我从困意中朦胧听见公鸡的叫声,随后,从床上慢慢地爬起来,看着窗外,一片“白云”,原来是奶奶正在烧炉子,那烟味直呛嗓子,而奶奶,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拿着椅子坐在旁边,时不时的用扇子扇一扇,回忆着那闲适的场景,不正是现在的我所向往的生活吗?
故乡,那是我多么深爱的地方啊!那里充满了我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回忆童年-《故乡》读后感450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每个人的故乡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的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早年在新式学堂读书,又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其作品【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乡》这本书中有很多个小故事,比如:《在酒楼上》: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眼圈微红的一位叔叔,他不怎么吃菜,但是酒却不停的喝了一斤多了,后来他的神情和举动都活泼了起来,渐近于先前的吕纬甫了。
《故乡》这本书是精选了《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中的经典作品。鲁迅先生从反封建出发,尖锐的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他对冷酷的现实人生进行冷峻刻面,关注最底层普通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与命运,意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关怀。鲁迅先生的小说语言简朴凝练,眼光冷峻,寓意深刻,其现实主义的深广性,对中国小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