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春节贴窗花-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汇总9篇)

剪个窗花过大年-家乡的春节作文450字

除夕的下午,我与爸爸开始在家门口贴对联,吊灯笼。看着红红的灯笼与对联,妈妈笑着说:“咱家的年味终于出来了。”走进家里,妈妈瞧着家里,遗憾地摇摇头:“家里边的年味还是不够浓。要是贴上红红的窗花就好了。鑫婕,你去买十个窗花回来,每个玻璃上贴两个,那就年味十足了。”

听了妈妈的嘱咐,我的脑海里立刻想起三年级书上的窗花,什么“喜上眉梢”、

“二龙戏珠”、“龙凤呈祥”,我便立刻对妈妈说“妈妈,不用买窗花啦,我自己剪窗花,好吗?”妈妈一听我的话,立刻用她那大圆眼睛盯着我:“你行吗?”“怎么不行,别小看人,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你呢!”“那你就试试。”“好勒!”

我打开微信软件“小红书”,找到剪纸教程,看完几个后,我挑了一个简单的窗花教程,模仿了起来。我用爸爸写对联剩下的红纸,剪了十个正方形,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留出大约30度的位置,然后将刚才对折的部分再对折一下,将留下的部分与对折部分重合,接着教程的图案画上去,剪出纹样,当我展开时,一个漂亮的三色堇出现在我眼前。我立刻照此又剪了九个,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好看。妈妈看到我建的三色堇窗花,满意地竖起来大拇指。

看着我家窗上红红的三色堇,我自豪地笑了。今年的春节,我格外高兴,明年春节,我定要剪个“喜上眉梢”来。

春节贴窗花-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汇总9篇)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1200字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在外地的亲朋好友都会赶回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货。大人们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小孩子成群结队地去讨压岁钱。

我家乡的春节是喜庆的。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红红的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大红的灯笼还会被挂起来,在晚上,照得整条街通红明亮。

我家乡的春节是热闹的。白天的街头巷尾洋溢着孩子们叽叽喳喳欢快的笑闹声,晚一点儿,卖货的小商户满意地携着赚了一天的钱收摊回家,热闹的街头渐渐安静了,饭香透过挨家挨户的窗户飘了出来。

春节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回山东的列车,四五个小时后,到达了一个小镇,车站外站着来迎接我们的人,有我的姥姥、姥爷、舅舅、还有双胞胎小表弟们。

姥姥姥爷的家是一个大宅院,这里每户人家都有一大片地,房子有一层的,也有两三层的,够住许多小孩子的。每次回来过年这里都有很多人,十几个孩子在小院子里奔跑,有时还会有人一脚踢翻了院子里放年货的筐子。

这儿每逢过年都会包饺子,有猪肉白菜馅的,也有牛肉大葱馅的,闻着浓浓的饺子香,真让人馋涎欲滴。这次包饺子的时候,我趴在餐桌前看着妈妈用擀面杖擀着一个又小又圆的面团,很快,面团就成了一个薄面皮。

“你怎么没跟弟弟们去玩呀?”妈妈问。

“我想学包饺子。”如果让别人吃到我做的饺子,那是多骄傲的一件事呀。

姥姥拿起一个薄面皮,教我盛一勺肉馅放到面皮中间,稍微用力压实一下饺子馅,然后把面皮对折,再用两只手交叉着把饺子托起来,然后往中间一压一挤,就可以像封口袋一样把饺子里的肉馅包到面皮里去了。真神奇,一个像小元宝一样形状漂亮的饺子就在姥姥的手里出现了!

我仔细地看着姥姥包了几个,真没想到包饺子这么简单。我学着姥姥的样子也包起了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有点扁,边也有点大,形状也没有姥姥的好看,但是大家都夸赞我第一次包饺子就包得这么完整真是非常厉害!我简直自信心爆棚,于是就兴致高昂地包了很多饺子,想到除夕夜每个人都可以吃到我亲手包的饺子,我就倍感自豪!

姥爷包饺子的时候,会每包一个就往里放一种东西,有糖豆、花生、大枣、开心果、硬币等等。

“姥爷,为什么饺子里要这些东西呀?”我好奇的问。

姥爷笑了,他说:“放糖呀,代表甜甜蜜蜜;花生呢,代表生活美好;枣儿呢,代表勤奋努力;开心果呢,代表开心快乐;硬币呢,代表能赚钱有钱花。”原来包饺子还有这么多讲究,不知道我会吃到什么呢?

这时,舅舅在旁边坐了下来,问我:“你知道人们在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吗?”我摇了摇头。舅舅说:“传说,这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用黄土造人时,由于天气太冷,黄土小泥人的耳朵容易被冻坏,女娲为了让小泥人的耳朵不要被冻掉,就在他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然后再用线连接耳朵和嘴巴,小人儿一口咬着线,一端牵着耳朵,这样耳朵就不会掉了。之后人们包饺子,就包成了耳朵的形状。”舅舅继续说:“饺子谐音‘交子’,有‘更岁交子,吉祥如意’的寓意。”

到了除夕的晚上,炸雷般的鞭炮声响彻夜空,无数的烟花飞了上天,好似黑布绣上了无数斑斓的大花。我们跑出去,抬头看着被照得如同白昼的天空,爆竹的劈里啪啦的声响混着人们的说笑声、拜年声充满了这个平时宁静的小镇。

除夕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姥姥和妈妈端出一盘盘刚出锅的www.yuerzhinan.com热乎乎的饺子,一大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吃年夜饭,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了一个饺子塞进嘴里,咔哧一声一下子咬碎了一颗糖豆,我开心地笑了!

天上烟火摇曳,饺子的温热暖在心间,幸福而又美好!

春节贴窗花-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汇总9篇)

春节贴窗花-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大扫除,都想把自己的屋子布置得喜庆一点,我们家也不例外!

早晨,妈妈便买来了窗花,准备贴窗花。

我自告奋勇要去贴窗花,可妈妈不放心,但经过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答应了我!妈妈告诉我窗花是贴在窗子上的所以先要把窗子擦干净,于是,我拿起一块抹布,在窗子上仔仔细细的擦了起来,有时有几块污渍,怎么擦也擦不去。我便先哈一口气,然后用趾甲小心翼翼的扣,这样污渍就消除了。接下来,就准备贴窗花了!同学们贴窗花很难的,因为窗花是用纸做的,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撕破或贴歪了。首先,我把漂亮的窗花背面贴上双面胶,然后把白色的那一层撕掉,再把窗花小心的拿起,看正了一贴,当窗花均匀的铺在窗子上的时候就可以松手了!另外一张也是如此,窗花贴完了之后还要打开一下窗子,确定能不能打开!窗花十分好看。全身黄红相间,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旁边两条鱼,寓意年年有余。看着自己贴好的窗花,心里美滋滋的。

贴完窗花,我和妈妈便齐心协力把家里的里里外外全部的打扫了一遍,看着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家,我们开心地笑了!

怎么样?春节前,你们帮爸爸妈妈打扫了吗?

春节贴窗花-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汇总9篇)

春节_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也是如此吧!要说中国民俗的传统文化里哪个节日最喜庆,最隆重?那必定是历史悠久的春节了!

我的家乡在临安,这次的春节来到我的外婆家——昌北来过,感受一下当地民俗习惯。

在昌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了。腊肠二十四过小年,所以每家每户都要赶在小年之前把年猪杀好,在小年,大年用猪头供祖宗。小年相较于大年隆重程度稍逊色一些,但过年的味道却愈发浓重起来。

当大家伙儿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接踵而至。这一天,村里最热闹,家家户户用盆盛着刚蒸好的猎头,端到村中的祠堂供祖宗,还在一旁摆上各种水果,干货。祖宗供完后,村中的人们都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下午时分,村中必定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一眨眼,到了傍晚,由祠堂中的人算卦给出吉时,到点时,每户人家放完鞭炮后方可动筷,这个时间每年都不一样。这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先敬长辈送上祝福,长辈也给小孩定下新的目标。吃完饭后,长辈为小孩送出红包,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到了十一二点时,老人们都要到门外放鞭炮,象征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春节开始了。

正月初一,村中的人都开始拜年,走亲访友。根据昌北的民俗,到每户家中拜年,主人都会先呈上“三遍茶”是昌北最有名的民俗特点。所谓“三遍茶”就是:清茶,冻米茶,鸡蛋茶。清茶也叫“清身茶”,寓意喝了清茶,清清洁洁。冻米茶也叫“暖身茶”,冻米用糯米炒制成,寄托了对丰收的喜悦。鸡蛋茶寓意团圆美满。喝完三遍茶,老人为小孩奉上长寿面,小孩为老人奉上长寿面,小孩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一家平平安安。这天,小孩还要钻“狗洞”,希望来看长得更高。在昌北每年正月初一都要上坟祭祖。

昌北在正月十五还要过个新年,新年过完,这才算春节结束了。

一切又恢复正常,学生上学,大人们又去田中干活,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

作者:王启航

指导老师:吴芳芳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俗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一个团圆的日子。

春节令我心跳加快、口水直流、面红气喘的还是——饺子,我对饺子独有情钟,饺子不仅能活络气血,令人食欲大开,不同的馅料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在汉朝末年某个春节,著名医家家张仲景周围的很多百姓耳朵都冻裂了【yuerzhinan.com】,张仲景便把姜、肉馅、葱……包

进面皮里,做成耳朵状,百姓们吃了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所以每年春节人们都会包这种“耳朵状的包子,饺子就这么诞生了。

春节这一天,我会卖力地包饺子,就为在吃的时候能多吃一些,肉馅必须加的足足的,直到饺子露出圆圆的“西瓜肚”,按照四川的老规矩,妈妈还会在一个饺子里偷偷塞一枚硬币,而吃到硬币的人,那一年都会有福气。所以,我每逢吃饺子,都会多吃几个,不但因为更有机会吃到硬币,也因为饺子实在太好吃了,一口咬下,肉汁在嘴里乱窜,香味扑鼻,蘸一些醋,一口包入嘴中,嚼一嚼,面料混合肉馅,香味能够飘到十里之外,除此之外,春节还有舞龙,舞狮,赏花灯……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得当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遐想。

春节_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春节。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特色。

按照广东的老规矩,在除夕前是要大扫除一次的,把灰尘都扫干净。然后还要去逛花街。花街里一盆盆鲜花争芳斗艳,一盆盆金桔硕果累累。金桔象征着大吉大利,所以通常人们都会在屋外摆放一盆大桔树,屋内摆放一棵结着金光闪闪果实的小金桔树,以求来年大吉大利。

盼着盼着,除夕终于来临了,人人都穿上了喜庆活泼的新衣。屋里摆上了糖果饼干,屋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忙着准备饭菜又需要装点屋子,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也忙着,又是吃饼干,又是吃糖果。吃完中午饭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为的是晚上的那顿年夜饭,有的人在酒楼也早早订好了酒席。天一黑,人们就陆陆续续的去酒楼,酒楼里可谓是人山人海,还没走进去就已经被喧闹声包围了。好不容易年夜饭做好了,开饭了。餐桌上有鸡寓意“有计”;有鱼,寓意“年年有余”;有生菜寓意“生财”,还有很多……

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转眼八点了,电视机里的春晚就要开始了,家人们团团围坐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十一点了,还不能睡,因为要守岁“五、四、三、二、一”,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新年来临了!“嘭嘭嘭”屋外,有人放上了美丽的烟花,我也没心思去看,回到房间倒头就睡。

大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天人们不再忙碌,都在休息。街道里时不时传来舞龙舞狮的锣鼓声,人们见面都会说新年好。从初二开始人们就会去好友亲戚家拜年,一进门小孩子就会说恭喜发财随之红包也会到来。孩子收到红包后,不管大小多少都是笑盈盈的。当父母口不停地和主人聊家常时,孩子们也口不停地吃东西。在初二至十五的那段日子,父母的手机都“叮叮叮”地响个不停,都是亲朋好友发来的新年祝福。待到十五那天,元宵节,大家还要吃元宵,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来地快,又离开地快。细细回味,我还意犹未尽,仿佛又听到了那一声声新年好。

春节贴窗花-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每逢春节都会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吃年夜饭、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当然必不可少的是贴窗花。

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妈妈从超市买回来一些新年的装饰品,其中有些是漂亮的窗花:有鲤鱼围绕的“福”字,有奔腾的骏马。“露露,走,帮妈妈一起贴窗花!”

这事在行,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先把门上的玻璃用抹布擦干净,然后我找来透明胶带和剪刀。妈妈把窗花整理好,摊好,拿出一卷双面胶,一段一段的把双面胶撕下来,仔细地贴到春联的反面。

我搬着一张板凳来到门旁,小心翼翼地站上去。妈妈把窗花递给我,我接过窗花,刚想把双面胶的另一面撕下来,可又停下来了:不能这么早就把它撕下来,因为窗花是用纸做的,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撕破或贴歪了,还是先放在玻璃上试一下吧。

我小心地捏着一张窗花,请妈妈来看好不好。“就这样,很好。”妈妈在对面说道。听见了妈妈的声音,我才小心翼翼的撕掉顶端的双面胶。

我两只手分别抓着窗花的左右角,紧紧的贴到窗户上,为了防止窗花没贴牢,在调整下一个部分的时候歪了,我使出吃奶的劲摁着春联,确定了窗花已经彻底贴牢固后,才放心的去调整下一个部分。

我不仅贴好了春联,还和爸爸妈妈合作布置好了家,家里别提有多好看了!这时,窗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愉快的新年就这样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风俗作文5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不同风俗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在春节期间,我们家乡这边比较冷清,街上空荡荡的,鲜少有几辆车子会在马路上飞驰而过。那你肯定会发问了:这么多人都去做什么了呢?其实,过了正月初一,我们这儿的人便都会前往亲戚家去拜年,这便是我们春节的一大习俗。早晨,一家老少会提着大大小小的年货,如大米、某籽油、牛奶,坐上私家车;去往亲戚家。到了目的地,小孩子们只要将祝福送出,便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这拜年,便是寓意将新春祝福带到各家各户。

到了端午节,我们这边儿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系五彩缕。节日当天,长辈们会为小孩子戴上一个五彩的手环,叫作五彩缕。五彩缕象征着带走身上的邪运、灾祸,因此颜色会附着在手腕上。小孩子若是擅自摘取五彩缕并扔掉,那么也就失灵了,无法护主平安。等到了时候,长辈们会帮孩子摘掉彩缕,放到活水河上,让活水将邪气带走,彻底消散。

到了腊月初八,我们这边会有一个常见的风俗,那便是喝腊八粥。腊八粥常用八种食材熬制(小米、花生仁、赤豆等),所以也称“八宝粥”。腊八粥在以前是用来祭祖祭神的,但现在只是大家享用。从上午开始,用小火慢熬,让腊八粥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一直熬到傍晚。晚饭上,一家人坐在餐桌上,用勺舀起那黑褐色的浓稠液体,让它顺着食道滑下去,所到之处,又黏又烫,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指导老师:周炤莹

家乡的风俗-叙事作文1000字

相传越王伐吴,吴国都城被围,弹尽粮绝,城中饿死不少人。伍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国家苦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粮食。”他死后,人们将信将疑去挖城墙,挖了三尺深,果然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解除危机,赢得了胜利。原来伍子胥早在造城墙时,就未雨绸缪,做好了战时储备。此后,每逢过年,吴国人都会做年糕以纪念伍子胥。而这一习俗流传至今。福州人很重视年糕,在除夕吃团圆饭前,祭祖时都要将年糕摆上。俗话说:“吃了年糕,步步登高”年糕谐音“年高”,意为新年进步年年高。

每到腊月廿七的时候,我们家乡随处可见“嘿,嚯!”的打糕声。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专门用来打年糕的石槽。石槽是方形的,高约一米,中间有一个圆形的槽。我们家这个石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记得前年寒假,我们来到外婆家过年,到了家后过了几天,正巧碰上了打年糕。外婆先把一大袋糯米淘了淘,加了许多水,分5份装到了电饭锅里。等糯米全煮完后,外婆把熟糯米都装到一个干净的桶里。然后指挥我们搬出石槽,用清水把石槽洗净,又拿出一根很大很大的木锤,我举了举,大约有20千克重。外婆把那桶糯米全倒到了石槽里,又加了两碗热水。然后外公举起锤子,用力一砸,那团糯米就有了一个很深的凹坑,然后那凹坑又慢慢地不见了。

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外公又打了几锤后,我主动要求外公给我锤子,外公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听了这话,我可不高兴了:谁是孩子,我才不是孩子呢!我立马拿起锤子,用力往上举了两下:我力气大着呢,我可不需要你同情!外公说:“那好吧,你就拿去锤吧。”我高呼:“万岁!”便举起了锤子,锤起糯米来。

才过了几分钟,我感到胳膊越来越酸,最后竟有胳膊要断了的感觉,这比我打羽毛球20分钟还累。我只好放下锤子,沮丧的坐到凳子上休息。头发就像淋了雨一样湿,不过歇了一会就感觉好多了。于是我又拿起锤子用力砸。经过我的反复锤炼,终于把石槽中的糯米砸成泥状。

外婆把一袋白糖和一袋红糖递给我,我用锤子把糖和糯米慢慢混合,最后打成了棕色,这时的糯米团黏黏的,打的时候需要不时地刮下黏在锤子上的糯米。最后,我把糯米打成了一团棕色的光滑的面团,我从面团上捏下来一块,放到了嘴里,甜甜的,很粘牙,非常好吃。外婆拿来一个圆形的模子,我们把面团放到了模子里。过了一会,面团成了型,非常像我的生日蛋糕的形状,我们把芝麻和红枣放在年糕上面做装饰。

最后,外婆把面团放到蒸锅里,蒸了十分钟后,我们就把年糕拿出来,用绳子一块一块地切下来,我吃着自己打的年糕,心中感到非常高兴。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付出辛苦,才能品尝自己辛苦努力劳动出的果实。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美。劳动为别人带来幸福,为自己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