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后感400字【经典4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后感400字【经典4篇】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600字

中国有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诸葛亮在《三国》里的一个很有计谋的人。

有一次,周瑜想杀诸葛亮,立军令状,让他在三天之内交出十万支箭,交不出就有理由杀他。

诸葛亮很有计谋,他知道三日之内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造不出十万支箭,于是就想到“草船借箭”。调借二十只船,每只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等候调用,第一天,第二天不见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令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向北岸进发,这天夜里大雾迷漫,长江之中,雾气更浓。对面不相见,诸葛亮令船只火速前进。

头向西,尾向东,一字摆开,然后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曹军听到江上擂鼓呐喊,慌忙向曹操禀报,曹操立既传令,弄雾迷江,敌军忽到,必有埋伏等切不可轻动。“拔水军和弓箭手乱箭射之”。箭如雨下。诸葛亮又令各船调个过,头向东,尾向西,逼近曹寨受箭,让军士们在船上拼命地擂鼓呐喊。等到日高雾散,令返航,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还让军士们齐声喊:“谢丞相送箭!”当曹军向曹操禀报时,诸葛亮已返回二十余里。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气得曹操悔恨不已。

从“草船借箭”这则故事里充分的反映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上知天文。地理【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下知阴阳。八卦,看阵图,懂兵势。而且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真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连周瑜都称赞佩服他,说自己不如诸葛亮!后人也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诸葛亮的智慧常被后人称赞,“三个臭皮匠,才顶一个诸葛亮”,充分说明了诸葛亮有超人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也常被后人引用,如毛主席领导我们中华民族就是用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才有现在的繁荣昌盛,国太民安的生活。

《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后感400字【经典4篇】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600字

草船借箭之后,周瑜的剑又一次告急了(借了十万支箭,还不够用,看来敌人还是真的多。)军中的箭只剩下最后几百支了。他和诸葛亮商议,要用上次借箭的方法继续去借,但诸葛亮不答应了。他可是高人,怎么能一个方法用两次呢?但实在抵不过周瑜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决定帮他一次。

这次,出发的船有60多条,船和船紧紧地并在一起,草坝子也有几百个,每个草坝子手上还拿了把弓,做出射箭的样子。周瑜让诸葛亮赶紧观测天气,以免错过了好时机。诸葛亮掐指一算,第二天的上午天会有大雾,正是他们借箭的好时机。周瑜一听,赶紧让大家准备准备,第二天就往曹操的水营开去了。

船缓缓地向曹营开去,快到达曹营的时候,诸葛亮让士兵们把鼓打起来,那个鼓声震耳欲聋,气势如虹。把睡梦中的曹操给震醒了,他听的声音如此之响,便派士兵赶紧去看看。士兵一看回来报告了曹操,说对方有敌军进攻,人数非常多,但雾太大,实在看不清楚,听这个声音,应该人数不少。曹操大吃一惊,敌军突然来袭,实在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赶紧先让弓箭手先上前摆好架势,准备放箭。

十万多名士兵摆好了架势,正准备听候曹操的指令放箭,这时曹操突然说:“慢,放火箭。”原来曹操经过第一次的教训,从中吸取了经验了(看来诸葛亮说计谋不能用二次是对的)。

火箭就像一颗颗流星一样,划过长空,落到了船上。周瑜说:“什么情况?”诸葛亮说:“大事不妙,他们放火箭了,大家赶紧撤!”顿时,整个船队被烧得精光。士兵们纷纷都跳入了水中,狼狈不堪,落荒而逃。诸葛亮和周瑜也抓住了一块船上的木板,往自家的营地漂去。这时诸葛亮耷拉着脑袋自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坚持原则,把同一个计谋用两遍,自己的一世英明就这样毁了。周瑜则在那里仰头叹气说道:“即生瑜,不生亮,何生曹?”

《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后感400字【经典4篇】

读《草船借箭》有感5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草船借箭》这则故事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就故意为难他,让他在十天内造好10万支箭,还立下军令状,若完不成就要重罚。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叮嘱手下人不能给诸葛亮制造箭所需要的东西,想要诸葛亮好看。可诸葛亮却运用自己懂天文、知人心的智慧,算到三天之后江面会起大雾,又知道曹操比较多疑,雾天不会轻易出兵。于是,他趁着第三天起雾的时候,把草船开到了曹军的水寨附近。诱骗多疑的曹操放箭,就这样,诸葛亮顺利地“借到”了十万多支箭。周瑜知道后,自叹道:我还真比不上诸葛亮。

通过这则故事,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才华、顾大局的人。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利用智慧去化解矛盾。比如有一次在学校里,我不小心把同桌气哭了,她要告诉老师我欺负她。我很担心老师知道后责怪我,便机智地对她说:“同桌,你等一会儿再去吧,这会儿外面风那么大,你这么瘦,一不小心会被风吹走的,如果吹走了,我就没有这么好的同桌了。”听完我的话,同桌破涕为笑。在阵阵的笑声中,我们又成了好朋友。

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很多矛盾。有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用智慧去化解。诸葛亮为人处世的聪明智慧,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