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言必行,行必果-《永远追随》读后感400字(合计4篇)

永远跟党走-读《永远追随》有感650字

马蹄踏出的一阵阵尘土,让我难以呼吸,腿又软了,手又麻了,我瘫坐在地上,望着远去的大部队,那有力的跺脚声还在我心中回荡....

一个喷嚏,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永远追随》那几个镀金的字,在灯光的照耀下更璀璨了,永远追随,呵,不就是永远跟着吗?不,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这个故事的结尾,周三才和陶百川,将永远跟着战士们一起打仗,第二,也是让我们现在的孩子永远跟党走。这个题目是多么精巧啊!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借住到周三才和陶百川家里,在红军撤离时,借走了毛驴小白,却没有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小白,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进入红军长征途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的现场。

跟随着主人公的目光,我们也看到了红军的艰难、困苦,很多红军好多天都没吃东西了,有些红军连觉从来都没有睡的安稳,还有的红军被炮弹炸的眼睛都瞎了,可他们还是一刻不停的忙着,忙什么?忙什么?忙着打桂军,忙着打湘军,忙着打国民党忙着成立新中国呢!

也许有的人就会问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给红军洗衣服,给他们做饭,给他们当后勤呢?”可是国民党太残忍了,就连老百姓给红军搬东西,都会灭门之灾,更何况给红军做几天饭呢?那肯定要杀几辈的人了,这就是当时国民党的残忍,不顾老百姓的性命。而我们又怎么舍得让老百姓受苦呢?

在这本书的结尾:周三才和陶百川,因为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鼓舞,也毅然走上了跟着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战士们的生活艰辛,也感受到了他们不惧困难,不怕危险的战斗决心。正是这样的精神和力量,让我们走向了光辉之路。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坚定目标,坚持不懈跟党走,在党的指引下,开拓视野,敢于创新,为祖国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言必行,行必果-《永远追随》读后感400字(合计4篇)

《永远追随》-读后感500字

多读一本书,就是多活了一个人生,当我全神贯注投入《永远追随》这本书时,我仿佛与川伢子和三娃子一样,经历一段红军长征之旅。

《永远追随》中,陶百川和周三才两个少年与家人一起平静而又希望地生活着,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在他们家住了数日,离开时借走了他们家生存基础和快乐来源的毛驴——小白,却没有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驴之旅,一步步追随奔波在长征途中的红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和无私。

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人民军队,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吃喝老百姓的,都会先付钱;他们会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尽量不麻烦、不打扰老百姓;他们无比地重视承诺,在那样险恶的条件下,还会竭尽所能去【http://www.yuerzhinan.com】帮助两位少年见到毛主席,而毛主席为了兑现诺言,赔偿了两匹马给陶百川和周三才,要知道一匹马可抵得上三头驴呢;他们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即使知道前进战略存在问题,毛主席还是一直强调以正规途径去争取新的战略规划,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地去直接行动。

毛主席说:“只要有人民在,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存高远又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引路人存在,正是因为有这样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人民军队存在,我们才能拥有如今这样的幸福生活。

言必行,行必果-《永远追随》读后感400字(合计4篇)

永远追随-读书感悟600字

在这个缤纷多彩的暑假里,遨游在书海之中,有一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追随》。

故事的主人公陶百川和周三才,家中顶梁柱毛驴被红军借用后,未如期归还,为了讨回这对他们家庭十分重要的财产,两位少年便踏上了寻驴之旅。旅途中,他们意外地进入红军长征之中,还亲眼目睹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几经危险,历经千辛万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毛主席的帮助下,得以拿到了赔偿的马匹踏上了归家之途。

少年的勇敢令我敬佩,红军的英勇令我钦佩,书中的很多情节都令我难以忘怀。尤其是有一个情节更让同为少年的我不得不大加赞叹,当李天佑听陶百川、周三才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依他所见,建议用马匹来赔偿小白,但陶百川坚守原则,借什么还什么,依旧希望还是由马天来找回毛驴,不占人家一丝便宜。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清官海瑞的故事,“海阎王”上任淳安县令,立马下令:除朝廷俸禄之外的钱一律不许收。以身作则,他不领火耗,步行上下班,上堂审案下堂种菜,不应酬不贪污,只拿该拿的俸禄。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坚守自己的原则,尽管得罪不少人,但明朝第一清官名副其实。

无论是陶百川还是海瑞与否,这种坚守原则、正直律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不禁想起,爸爸在我的成长路上一直警醒我:“孩子,我不求你一定要有光辉的成就,但你一定要正直磊落,正直是最根本的道德品质,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原来,这就是爸爸的期待,书本让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同学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坚守原则、正直律己是为人之本,让我们将书籍中的知识履行于生活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言必行,行必果-《永远追随》读后感400字(合计4篇)

追随内心的信仰-读《永远追随》有感650字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这是罗曼?罗兰的一句关于信仰的名言,就在这个充满欢乐笑声的暑假中,我心血来潮地看了一本关于信仰的书——《永远追随》,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本书是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编写的。书中讲述了两个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与他们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基础与快乐的来源是一匹勤劳能干的驴子小白。红军长征时借住他们家,经过数日相处后,感情日渐浓厚,红军转移时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然而红军却没有按照诺言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陶百川和周三才踏上了追寻之旅,并由此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记得那个早晨,天上有黑沉沉的敌机在不断轰炸,无数红军冒着炮火,在汹涌冰冷的江水中泅渡,一枚枚炸弹从天而降,瞬间,鲜血就染红了江水......

这个故事的动人情景,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如果当时陶百川和周三才并没有决定去追寻毛驴,就不会经历这后来的种种事件;如果红军当时丢下陶百川与周三才不管,就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因此丧命;如果我当时也在那湘江战争中,就不会像红军那般镇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陶百川与周三才这两位少年与陶家驹、陶柳氏执着勇敢、坚强不屈、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令我感动的是红军们那舍己为人、严以律己、言而有信的高贵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长征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对比了文章的人物,我不禁心生愧疚。而另一颗小小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萌发,我以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树立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

在新的时代里,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将永远追随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不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付出和期望,我们一定会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