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_龙应台目送读后感1000字
说老实话,没怎么看懂。所以,光写读后感的开头就用了良久。
刚开始,一直没弄明白,龙应台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她总是说了这个说那个?为什么书一开头说的“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和后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目送》——这个独一无二的书名又是什么意思?
带着满心的疑问,我开始探索这个奇特的书的世界……
那些路,那些岁月的路
如果我想得没错,那么第一章是写对妈妈,对儿子,对生活的情感。
有些特定的东西,特定的事情,会在特定的时间,让特定的人来完成,而那些人,有时,是一群,有时,仅仅一人,正是有了那些独一无二的人,事,才会有独一无二的果,所以,就有了我们,七彩斑斓的生活。
不知不觉,想起了小时候,上小学时,小升初的那个暑假,读初中的那段时光,路途中的风景截然不同,陪伴的人儿也有了细微的变化,甚至,辞去了旧面容,迎来了新面容,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岁月,心中五味杂尘……
有些路,有些岁月的路,永远不变的主角,是,我自己……
印,音,影
第二章,不得不说,有些杂。从香港到老挝,从词语到诗歌,从保姆到朋友,无所不谈,应有尽有。
像是面对面的,龙应台就坐在我身边,一杯咖啡,一盘糕点,就坐在那儿,看世界,我们聊怎么煮粥,我们聊那些医学常识,聊聊旅行时的见闻,再聊聊二战时期的那些故事。不知不觉,第二章,就这么读完了。
沙中的印,风中的音,光中的影,几人能够一一捕捉?
有许多人忙,但是,他们都在忙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茶花、昙花、菊花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设想一下,如果小沈阳的“眼睛一闭不睁”是一位哲学家说的,你是否会觉得,很有道理?
每一个普通人,人生就像花,青年时像茶花,香气扑鼻,含苞待放,渐渐,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汗水,到了昙花一般的中年,很少被别人看到最美丽之处,短暂,无闻;好似浓烈,好似平淡,时间从咖啡的热气中流逝,从斑驳的树叶间像阳光般流逝,不知不觉,皱纹像小鱼游到了脸上。不知不觉,变成了灵魂,变成了人们手中白色的菊花……
但,人们,那些手中捧着菊花的人们,应该怎么面对呢?只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但嘴上说的总比做着容易,最终,还是会晚晚睡不着,顿顿吃不香,真正的平和,不容易。所以,我们才会,苦苦追寻,心中的宁静,才会让自己,像茶花一样芳香,昙花一样清亮,菊花一样蓬勃。
目送自己的儿子去远方发展,目送自己的兄弟去远方生活;同时,又让自己的母亲无奈地目送自己去远方,等待;又是一次的命运,让父亲,在天边,永远目送,自己的儿女,可望,而不可即;一句话不说,却满含感情……
回望是目送最好的回答_《目送》读后感1200字
是时间教会我们只能目送光阴流逝吗?
是历史告诉我们只能目送历史苍茫吗?
以至于我们只记得目送亲人远去而忘了回望亲情。
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
在我抱怨作者儿子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周末返校时,总要出现送别的情景,母亲那不厌其烦的嘱咐声总要跟到自己踏上校车台阶的那一刻。每次都是这样,已经和母亲说再见了,她的话还是会铺天盖地的过来。我越嫌她唠叨她越说不停,我走的越远她说的就越大声,"记得每天都要吃维生素片"这是我每次进校车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我有时甚至不懂事的认为母亲的话像‘机关枪’,‘咻咻的扫来’,而我像是‘落荒而逃’。
我突然想起,我从来没有一次回过头,看着她说:“好的,我知道了妈妈。”母亲肯定像作者一般“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和作者一样“一直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而我也和作者的儿子一样一次也没回头,一次也没有。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也丝毫不敢想象母亲那是心中的落寞。只要是对你好的,哪怕重复过千遍万遍的,母亲也还会对你说。你以为她不烦吗?她也会烦。原来不单是离别是需要回望,父母的心思也需要你的回望。
“一件事的毕业是另一件事的开始”,生命也是这样,一个终点联系着另一个起点。或许母亲在嘱咐我的同时脑海里会想起外婆对她离开时的嘱咐,如同我身后的背影一样,母亲的身后也有一个背影。
外婆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母亲强忍着痛楚准备着外婆的葬礼,而父亲带过的一句话让母亲更加自责:“葬礼是给活人看的,人在的时候不多孝顺一点。现在人没了,做些表面文章有意思吗?”后来闲聊时,母亲常和我提及:年轻时和我一样,想要什么就突然要了。也不管外婆辛苦,然后外婆就大街小巷的去找去买,现在你外婆走了,轮到我遇到你这个“小祖宗”。
我想母亲和外婆也是这样的,在母亲成长的过程中。外婆对母亲如同母亲对我一样百般呵护,但也少不了母亲长大后对她一次又一次的目送,直到母亲目送外婆离开。母亲也有回望,也有感激,只是她总自责说晚了些。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时,千万要记得及时回望,及时回应那束渴望的目光。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便是今生www.yuerzhinan.com今世不断目送他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生命的脚步是无法追逐的。但也不能忘记回望啊!对自己来说,那是一种学会感恩的发现,如同朱自清回望,看到自己老父亲翻栏艰辛的背影。不知我们回望,有会发现一个如何艰辛付出的背影。对于父母来说,那一回望。则是内心对自己所付出的肯定,是内心不知名的喜悦与安心吧。
如果说目送是父母眼底止不住的泪珠,那回望就是替他们拭去泪痕的双手;如果说目送是父母心底无声的呜咽,那回望便是使他们释怀的安慰。回望永远是目送最好的回答,感恩永远是亲情的回报。
目送_小学作文600字
天色不早,阿太要回家了,爸爸搀扶着阿太,我与妈妈在小区门口望着阿太渐行渐远的背影。
在阿太衰弱的背影中,我看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她的背驼了,行动不是那么方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爸爸,慢悠悠地走着。她已是满头白发,每一根银丝似乎都在诉说一个老去的故事。
我这才发现,阿太真的老了,不再是那个我一喊饿就立马煮水果羹给我,每天把我抱在腿上听京剧的阿太了。那个时候还小,不懂得这种伤感,只是挥挥手,大声喊着:“阿太,再见!”阿太一听到,就会转过身来,在那慈祥的笑着,金边老花镜的上方,是布满了皱纹的额头,一笑起来,就皱到一起。
一年后,是我最后一次目送阿太,那场景不是渐行渐远的背影,而是不复苏醒的年迈的老人,她永远地闭上了眼,躺在了那冰冷、巨大而沉重的棺材里。
那时候的我四岁,不明白什么是死亡,不明白死亡的可怕。轮到我们一家前去鞠躬时,我依旧是那个招牌动作,挥手说着再见,只是声音压低了很多,周围出奇得安静,所有人低头默哀着,唯一的声音,只剩那前去鞠躬的脚步声。
鞠完躬后,便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望着阿太的棺材被抬走,在我眼中,阿太只是睡着了,对于抬走棺材这一画面,我虽很是好奇,但却吭也不敢吭一声。
棺材里我们越来越远,渐渐离开了视线,直到只能默默瞻仰阿太高挂的黑白遗像时,大家才散了。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祖孙一场,也许意味着在无数次目送阿太的过程中,她渐渐老去,乌黑的发褪成了银灰色,我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目送-抒情作文800字
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个人在你的身后默默地目送你离开。他只是站着,直到你成为了那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他的视野里。
“快去吧。”我望着弟弟,摸摸他的头,笑着说。
因为爸妈出差了,而我刚好暑假,不用上课,所以送弟弟上幼儿园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牵着弟弟的小手早早出了门。幼儿园离家其实并不远,但弟弟一会儿东玩玩,一会儿西玩玩,磨磨蹭蹭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到了幼儿园门口,我放开他的手,蹲下对他说:“你到了,上课时要听老师的话,好不好?”
“好!”弟弟干脆利落地用稚嫩的声音回答。
“那快进去吧,快上课了。”可他还是站着不动,手拉我衣服,嘟起小嘴儿,垂下头不说话。
“怎么啦?”我蹲在了他面前,看着他肉乎乎的小脸,轻揉他的头问道。
而他只是摇了摇头,又将头抬起来,用他那清澈的眼睛望了望我,然后松开手,朝我挥了挥手,跑进幼儿园。进门的那一刻又回头一瞥,虽然只是短短一秒钟,我却读出了他眼中的不舍。
望着他渐渐与热闹的人群融在一起,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目送的滋味。树上不知名的花瓣飘落,让我回忆起儿时。
我小的时候,都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与我最亲密的人是外婆,外婆陪我一起玩积木,一起去野外拔野菜,一起去小溪里网小虾。只要是我想要的,外婆都会给我。凡是我爱吃的菜和小吃,都会做给我吃。可我慢慢地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这就意味着我要离开乡下,离开外婆。那时的我很兴奋,一个劲的说些上学会遇到的好玩的事情,我憧憬着不一样的生活,那是没有野菜,没有小溪,没有外婆无时无刻陪伴的生活。而外婆只是默默地听着,用她深邃的眼睛看着我。等我说累了,她才缓缓地嘱咐我路上要小心,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并没有如我一般的欣喜,似乎,还有点失落。我没多想,随意的应了一声“嗯“。
等到要分别的那次,爸爸来接我了,我兴奋地爬上了车,从车窗探出脑袋,和窗外的外婆告别。外婆佝偻着背,揣着手。站在车旁妈妈不停督促着,让外婆回去休息,但外婆任由风吹乱她额前的头发,任由时光在她脸上肆意地留下道道痕迹,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她一直看着我,眼里的不舍是我如今才明白的。
车开了,外婆依旧站在原地,向我们挥着她那布满皱纹的手。我回头望着外婆和那个一直居住的小山村,慢慢地,慢慢地消失于白茫茫一片之中。
“叮——”幼儿园的铃声响了,我还站在那紧紧关闭的大门前。花瓣飘落到我身上,我只是微微一笑,走了。
目送_小学写事作文700字
我牵着小h的手,穿过好几条街,到了不得不分手的路口,我们渐渐停下了脚步。我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站在原地目送她渐行渐远的背影。
原本的幼儿园同学转到了乐清读小学,好容易回来一趟,只待了两天又要回去了。我看着她,突然间,她停下了脚步,回眸一笑,她笑起来的样子永远是那么天真,那么可爱。
小时候的我们,一起在沙滩上堆沙堡,堆沙人,不亦乐乎。那个时候我们天天见面,今天放学有些不舍,但明天依旧再见。不像现在分别引起的内心波澜。
她与我凝视良久,她那会说话的眼睛就在告诉我,她很好,但我也一定要想她!一定不能忘了她!她回过身去,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书包,背影仿佛显得十分娇小。这背影渐行渐远,就要消失在门里。她不能转过来再看我一眼吗?我的心跳似乎漏跳了半拍,一阵失落像猛烈的浪花冲了过来,泪珠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不,她还是舍不得我,在即将从我的视线中消失的她,又回过了头;哪怕中间隔着拥挤的人群,我也看得到他,我亲爱的小h。我们好像穿越了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她的视线与我朝她久久凝望的眼神隔空交会。眼眶中打转许久的眼泪,终于沿着脸颊而下,两道泪痕停留在脸颊。尽管我们相距很远,但我依稀能感觉到小h眼中也满是泪光。她以为我走了,背对着我的方向,悄悄抽泣。想到下一次见面还有许久,她憋了一整天的泪瞬间爆发,“啊”的一声哭了出来,但她的哭声又戛然而止,因为她不想让我担心。于是强忍着泪水离开了我的视线。我眼中仿佛射出千万条纠缠的线,把她缠住,不愿让她离开,但都无济于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闺密一场,也许就【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意味着我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但哪怕我们相隔两地,我们的心,我们的友谊永远是相连的,心底里总有一处永远为对方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