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里的化学_优秀说明文1000字
溶洞给人以神秘,梦幻的色彩,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和石花都给人以美的感受。神奇的是,他们竟在悄悄的游走,长高,变小,可生物学上已经否定钟乳石等是生物的命题。而今天,我要讨论的角度不同,从化学角度分析钟乳石的不断变化和不同姿态的形成,破解溶洞的形成。
溶洞中构成乳石的是石灰岩,而石灰岩的性质与大理石,石灰石相似,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而钟乳石一系列变化的产生原因来源于主要成分碳酸钙的一系列变化。
所以,我们不得不探究的是碳酸钙的性质。
CaCO3碳酸钙有这样一种性质:当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其化学反应式为[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并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可见溶洞中的各种景象的形成是遵循这两条反应的。CaCO3在两条反应中分解又析出,不断发生上述反应,就形成了溶洞中各种奇异的,游走变化的乳石。
参观过溶洞的人不难发现,乳石互不相依,上面的图案各不相同,十分有层次感,像层层云朵。若仅考虑上文提出的两条反应是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的。
接下来在已提出的两反应的基础上,让我们探讨乳石的层层叠叠,图案各异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而雕琢这幅杰作的大师是石灰石地区地下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即参与反应的CaCO3的量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陡峭秀丽,层层叠叠的山峰和奇异的溶洞。例如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分情况来说,还是遵循着两条反应的,只是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石幔、石花。如若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了。总结来说,石灰岩中CaCO3的不断反应溶解,不断析出,再加上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以及外界环境提供的不同反应条件,都联手打造出溶洞这美丽的奇迹。
来自“浙”里的一封信_优秀书信作文500字
远方的朋友:
你好!
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兴趣吗?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管你有没有兴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19【https://www.yuerzhinan.com】78年,当三中全会在北京落幕时,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也就是改革开放。
如果问爸爸妈妈,改革开放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是自然的改变,还是人文,交通的变革……
爸爸原来是泗安乡下人,原来,他们的乡间小路既坑坑洼洼,又蜿蜒不平。如果我们去乡亲家,走路的话,不行:腿走得又累又酸,但离乡亲家还有五六里呢;骑自行车,也不行:每骑几米,都要身子一晃,摔几跤,还没到乡亲家,估计身上都得有十几道伤痕。
乡亲们,是多么想听到汽车鸣笛的‘嘀嘀嘀’声,在那个艰苦的时代,我是很能理解乡亲们对汽车的向往。
当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平整的,通往泗安大市场的大路时,应该每个人都欢呼雀跃,高呼:“国家万岁!”吧。
给予人力的是国家;给予修路钱的是国家;给予贫困公民幸福生活的,还是国家……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又一创举,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昌盛!
黎里的桥_优秀状物作文700字
黎里,是一个千年古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特别是老街上的12座石桥,原汁原味8座,略改4座。必定让你大饱眼福。其中名气最大的算是青龙桥了。
青龙桥位于镇的东面,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已经529岁了。它横跨市河,雄伟挺拔。青龙桥是一座拱桥,由一块块石头垒成。朝西的对联是“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而朝东的对联,由于距离远,比较模糊,真想摇着一只船去看个清楚啊!走在桥上,有一块轮回石,像个漩涡。桥上雕刻“轮回”,是在告诫人们要弃恶从善,广积功德,起着一定的教化作用。而台阶已经凹凸不平了,石栏杆的缝隙中已长满了青苔。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春节时,许多人在桥的两岸大街上走来走去,忙于采购年货。船上的商人忙着卖年货,满载而归。由此可见,这儿真是个交通要道啊!
青龙桥曲线柔和,有诗赞扬:“弯弯飞桥出,敛敛半月彀”。雾天时,云雾绕着桥,好似天堂中的浮桥,说不定神仙觉得这儿好呢!晴天,水平如镜时,水上的半圆和水中的半圆相互映衬像一个圆月,美仑美奂。
青龙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中期,有一个人在南漾放鸭,发现每天少一只鸭子,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才发现南漾里有一条大蛇,有碗口那么粗,长一丈。于是,人们请来了一个专门抓蛇的叫花子。他四处寻找蛇草,但总是找不到,最后在青龙桥边找到一棵特大蛇草。青龙桥边有一座小庙,由于受旺盛香火的缭绕,蛇草得了仙气已经长了10多年了。叫花子非常高兴,取了蛇草,捣碎并服下,窜入南漾生擒大蛇。青龙桥就此得名。
“黎川三里,百米一桥”。黎里的每一座桥都有历史,都有故事。西郊的城隍庙外还有一座石桥会发出叽咕的声音。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快去走一走吧!相信人身临其境,定会有更多更美的感受。
家乡的桥_优秀说明文600字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4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桥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的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份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带来了家乡的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