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测出了圆周率_小学实验作文700字[集锦6篇]

燃烧的纸团熄灭了有趣的实验作文500字

这天,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准备了一次性纸杯、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打火机和几个用卫生纸搓成的小球。

老师拿出一个小球,用打火机将其点燃。当小球上出现小火苗时,老师迅速地把纸杯盖在小球上面。老师一边使劲压住纸杯子,一边神秘地问大家:“你们大家猜一猜,这里面的火怎么样了?”大家纷纷猜测。老师说:“认为它已经烧完的同学,请举手!”我和一个同学举起了手。“认为它没有烧完的同学,请举手!”我想了想,不会那么快烧完吧?我看看班里其他同学,竟然好几个都举起了手,我便胆怯地再次把手举了起来。“认为它正在燃烧的同学,请举手!”好像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思来想去,竟然又举起了手。

这时,老师猛地拿起杯子,发现火苗已经熄灭了,但是纸团却还没烧完。“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老师提问了我,我站起来说:“火燃烧需要氧气,而老师用纸杯盖住了火苗,火把氧气燃烧完,就会熄灭。”老师说:“回答的非常正确,我接下来用透明杯子示范一下。”

老师再次点燃一个纸团,火苗“腾”一下子蹿了出来,然后用透明杯子盖住纸团。这时,火苗摇摇欲坠的样子,紧接着像是奄奄一息的病人,没了刚才的神气。没几秒,火苗就熄灭了,这真是个奇妙的过程!

这一堂精彩的课,让我不但认识了很多朋友,还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我爱这样的课堂!

我测出了圆周率_小学实验作文700字[集锦6篇]

我测出了圆周率_小学实验作文700字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尤其喜欢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各种难题。四年级时,我看了一本书《中国古代科技名人传》,我对祖冲之在1500年前就能精确地测出圆周率感到特别钦佩。可是,书中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他是如何计算出圆周率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前些天,我看《我们爱科学》这本书时,其中一篇文章介绍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心想:为什么我不能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圆周率呢?

说干就干!我先找来一段软尺,选定20厘米作为周长,再把软尺尽量摆成圆的形状,然后让爸爸帮忙,用直尺测量圆的直径。为了更精确,我们从不同的方向一共测量了4次,最长的是6。3厘米,最短的是6。1厘米,平均值是6。15厘米。我用数学老师常说的“逆向思维”法,把直径和周长代入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圆周率为3。25!虽然与3。1415926……略有出入,可这是我第一次测量的结果,而且已经比较接近了,我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把周长调整到30厘米,又重复测量计算了一遍,这次的结果更接近了,是3。174,我兴奋得跳了起来!高兴过后,我和爸爸一起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软尺不可能完全摆成圆形,而且测量直径时也不能保证每次都通过圆心。

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我又换了个方法,先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可是怎么测量圆的周长呢?这可让我大伤脑筋!这时,家里的小花猫还不知趣地添乱,追着一个线团围着我跑,我心里烦得不行,【yuerzhinan.com】拿起线团刚要扔开,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毛线来测量周长呢?我小心翼翼地把毛线摆到画好的圆周上,做好起点和终点的标志,再把线抻平,用直尺量出了周长,几次测量后的平均值为31。55厘米,“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那么,圆周率就是3。155!比刚才又精确了!

我兴奋地把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写成科学小论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刊登在学校的板报上。同学们都夸我是小小数学家!

我测出了圆周率_小学实验作文700字[集锦6篇]

我学会了做实验-我学会了作文600字

一团雪白的粉飘飘扬扬地洒到地上,一位惊慌的少年七手八脚地收拾着一片狼藉的书桌,春日的斜阳把光辉照进了书房,少年毅然站起……每个阳光明媚的晴天,我都会想起第一次做实验的场景。

那是一个周末,中午,太阳热辣辣的,我浑身燥热,正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忽然,我灵光一闪,要不做个小实验,体验体验物理的乐趣吧!

说干就干,我上网挑选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跟着视频上说的准备好雪白的小苏打,又从外面装回来一小袋沙子,沙子是湿的,我把它放在阳台上晾干,然后找来了一些白糖,和一个碗,我按照视频上说的第一步,小心翼翼地把干了的沙子和白糖,平均地撒在碗里,哈哈,完美完成。第二步,我的意洋洋地把小苏打撒在沙子上,结果一不小心全倒了出来,我急忙用手去抓苏打袋子,结果又把碗给打翻了,苏打和沙子撒了一地,桌子上一片狼藉,我怔怔地看着,半天才回过神来,心情糟糕极了,心里想:还是算了吧,收拾完看电视去。转念,我耳边响起了妈妈的教导:做事情稍微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人,最终享受不到胜利的果实。我捶了捶自己的胸口,心里喊了一声:我可以,我能行!

我又重新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继续做实验。总算到最后了,我举起似有千万斤的打火机,凑近小苏打,正要点燃,可恶的风又吹了过来,火苗冲向了我的手指,烫得我“哎哟”一声,打火机丢出老远。我并不气馁,拾起打火机继续……

啊!成功了!小小的盘子里神奇地冒出了树枝一样的黑色长条物体,沙子果然被烧化了。夕阳透过玻璃,染红了少年兴奋的脸颊。窗外,风拂过树梢和草地,吹出了悠扬的乐曲;墙角的绿植不再耷拉着叶子,而是欣慰地为少年舞蹈;只有时间独自拿着无形的笔,把事写在了记忆里……

我测出了圆周率_小学实验作文700字[集锦6篇]

我后悔了小学六年级作文

我非常迷信,一直都相信世界上有鬼神。所以我晚上都非常害怕,也非常怕看恐怖片。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们一起看恐怖片,我越看越害怕,都被吓的一身冒汗,可是我还是铤而走险的看完了。到了夜晚,我又想起了那场恐怖片,吓得一个人不敢去厕所。睡觉了,我在被子里发出颤抖的声音,身子缩成了一团,双手捏的紧紧的狠不得马上睡着。叮,叮,叮,叮,叮,叮,我吓了一跳,爬起来看了看,原来是闹钟,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的想:可以睡到妈妈那里去啊,于是我又准备去,回头一想还是先忍忍吧,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我心里的恐惧是我情不自禁的走下了床,直奔妈妈的房间,我一进去,爸爸妈妈在看电视,他们惊讶的看着我说:“你不睡觉来这里干吗?”我吞吞吐吐的说:“我看了恐怖片,一个人睡不着。”顿时,妈妈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大声的说:“小孩子看什么恐怖片,看得晚上连睡觉都不敢。”我灰溜溜的跑进自己的房间。心里想着妈妈那句话:小孩子看什么恐怖片,看得连晚上睡觉都不敢。

自打那时候,我就在也不看恐怖片了。

圆周率-有趣的数学问题作文800字

计算圆的周长,就是用直径乘圆周率,也叫做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通存在的数学常数。圆周率等于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同时也是圆面积与半径的比。

一次公开课,老师给我们了一条绳子和一个带有圆的物体,让我们量了它的周长之后用它来除以这个物体的直径。最后老师统计了一下结果,发现大小不一的圆的周长都是它们直径的3——3.5倍。老师讲述到,π是一个希腊字母,也是一个无理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只用保留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在他的数学专著中提出圆周率等于无数个分数相乘的积,而在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门也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在2019年的3月14日,也就是圆周率日,谷歌宣布圆周率已精确到小数点后31.4万位。

圆周率的外文名是:Ratioofcircumferencetodiameter,或者也可以叫做Pi。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等国家都有无数科学家来研究圆周率。其中公元前800至600年的古印度宗教巨著《百道梵书》显示了圆周率约等于3.139。之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取圆周率的近似值时,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其实在公元263年,刘徽用“割圆术”,从圆内接近正六边形,一直分割一直算到正192边形,给出了π约等于3.141024的答案。

我一直很疑惑,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的,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科学家浪费时间去计算呢?实际上,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圆周率与宇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圆周率算不尽也用不完,而宇宙的范围更是十分广阔,凭借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完全不能彻底进行探索。原来圆周率从发现开始就扮【www.yuerzhinan.com】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甚至包含了所有数字的组合。在学术界,圆周率计算的背后是科学家们严谨的学术精神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从古至今,众多科学家都研究着圆周率。无论怎样,它终究和宇宙一样,都是一个谜,这也恰好是它的魅力所在。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有趣的实验作文700字

临近放学,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如果在一个杯子里装上水,在杯口盖上纸片,然后将杯子倒置,水会流出来吗?”听到这个的问题,我的脑瓜高速运转起来,水往低处流,水肯定会流出来,难道不是吗?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带着疑问,我回到了家,把老师的问题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那就做个实验吧!”

说干就干,我准备了一个透明水杯,一张比杯口大的纸片和一盆水。实验开始了,首先,我在杯子里装了半杯水,然后将纸片放置于杯口,手掌轻压在纸片上。紧接着,我迅速把杯子倒扣过来。妈妈看着我,说:“现在,你把手从杯口挪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天哪,太神奇啦,只见纸片好像被水吸住了一样,紧紧盖在杯口,杯子里的水竟然没有流出来!这太奇怪了,我想:是不是因为水装得太少了,所以流不出来?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实验,只是这一次杯子里装满了水。结果,水还是没有流出来。看来水流不流出来,和水的多少没关系。

“如果翻转杯子的速度慢一些,你还会有发现的。”妈妈笑咪咪地说。于是,我开始了尝试,这一次,杯子翻转得很慢。在翻转时我发现,水里有很多小气泡沿着杯壁往上升。我正想着水会不会流出来时,只听“哗啦”一声,纸片落了下去,水溅了我一身。

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一脸困惑,妈妈拍拍我的头,说:“儿子这是空气的力量。”“咦,空气的力量?”妈妈又说:“空气是有压力的。当杯子迅速倒扣时,纸片外的空气压力远远大于杯子里水的重力,所以空气就牢牢地托住了纸片,水自然就流不下来了。”原来水能“吸”住纸片,是空气的力量呀!“那为什么第三次实验水会流出来呢?”我仍然很疑惑,继续问妈妈。“当缓慢翻转杯子时,你不是发现了很多小气泡吗?这其实是空气漏入了杯子。这时,杯子里是水加空气压力,而杯子外只有空气压力,所以水就流出来了。”

哦,我恍然大悟,这次有趣的实验让我发现了大气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