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回乡
孙悟空回乡
话说孙悟空从西天取经回来,被封成神仙,在天宫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想回自己的故乡——花果山去看看。于是,他便拜别如来佛,一个筋斗翻过十万八千里,来到花果山上空。
还未降下云端,孙悟空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定睛一看,只见花果山上空弥漫着一层灰褐色的雾气,山上的花草树木都耷拉着脑袋。再看看水帘洞那里的瀑布,净是黑乎乎的脏水。他大呼“徒儿——”,却无人答应。孙悟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火眼金睛。咦?!想当年俺老孙在时,花果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如今为何这般死气沉沉?我倒要去看个究竟!
孙悟空冲进水帘洞,只见小猴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地蹲坐在地上,没有了往日的淘气、顽皮样。孙悟空“嗖”地拔出多年不用的好朋友——金箍棒,问道:“是什么妖精把花果山弄成这般模样?俺老孙绝对饶不了他!”候儿们见大王回来,争着向大王诉苦。一只小猴抢先说道:“大王,自从你走了之后,人们听说花果山是人间仙境,就成群结队来旅游观光。一些人很不文明:有的攀折花木,偷摘果子;有的在树干上刻上‘ХХХ到此一游’;还有的把吃剩下的食品随手乱扔……把好好的花果山弄得一塌糊涂!”“更糟的是,”另一只小猴忿忿不平地诉说着,“人们在花果山旁边建了一家化工厂,排出大量的污水和废气,把花果山污染成现在这个样子,害得我们没有食物,没有水喝,这不是要把我们活活饿死吗?”
孙悟空听了,气得七窍生烟,抓耳挠腮。“原来如此,我找环保局局长评理去!”说完,一个翻身踏上筋斗云来到环保局,对局长说:“花果山现在污染严重,我的徒儿性命难保,请局长赶快采取措施,救救花果山,救救我的那些徒儿!”局长大惊,连说:“竟有此事?我马上去调查,一个月后管保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孙悟空听了十分高兴,说:“好,这事就拜托了,一个月后我再回花果山,希望能看到花果山的本来面目!”说罢,又腾云驾雾回天宫去了……
指导教师:陈迅雷
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叙述了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个性特点,读来令人叫绝!
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叙述了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个性特点,读来令人叫绝!
那天,苏仙很暖!-—忆回乡路上所感550字
那样一位老人,让我倍感温暖。
历经10个小时的长途跃跋涉,我终抵达了苏仙服务区。
那天,下着绵绵小雨,雨丝细腻,落在肌肤上,温柔得不像话。我趴在拂满雾气的车窗旁,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拥挢在车水马龙之中,心中不免烦躁.
我苦苦找寻着那个车位,却被红色的朦胧溢满视线。忽地,朦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小片灰。我打开车窗,发现是一位老人站在一个空车位上。她,目光有些呆滞;脸上,那被岁月冲刷出的沟壑,此时,有着点点晶莹。父亲向她鸣了笛,希望她能退往一边。但,那老人家似乎隔绝了所有的汽笛声,愣愣地站在那儿,望着服务大厅。
我们“识相“地走开了。
这个车位正对着服务大厅门口,“地势”绝佳,却不能为车所用,真是可惜了。
路过大厅时,我又瞥了一眼老人家,她仍旧是那样。服务大厅里,一位身着警服神色匆忙的青年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悠闲的人群,他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仅是瞥了一眼,并未在意。
走出服务大厅,抬首,便看见那个青年人与老人正在谈论着什么,青年人看上去有点无奈。我走近了些,仔细地听着他们的谈话。
“奶奶,您快回去!我马上下班了!您别等了!【https://www.yuerzhinan.com】”老人笑笑,只是让他去工作。
“奶奶!”“你快去工作吧!奶奶就在这儿等你一起回家。是奶奶太自私了,下次不会了。”……青年人抹了把脸,把老人带进了大厅内……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愿意为你付出所有,所以,请不要拒绝TA,因为TA正在用TA的方式去全力地爱你。
那天,苏仙因一位老人的爱而温暖……
小燕回乡_关于环保的童话作文300字
春天来了,小燕亮亮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回故乡——新世纪公园。
快到家时,只见公园旁水泥厂的烟囱浓烟滚滚,太阳都被遮住了火红的脸。公园里没有游客,河边的柳树弯下了腰,连连叹气,一点生机也没有。亮亮想看看小鱼,可是灰烟太多,什么也看不见,只好低空飞行,水面到处漂浮着垃圾,一股恶臭,直往鼻里钻。突然,一条又小又瘦的鱼穿出水面,吐了个黑泡泡。亮亮见了,着急地问:“小鱼,小鱼,你就不怕被鱼鹰叼走吗?”小鱼伤心地说:“透透气,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呆在这里,早晚要死,还不如到水面吸口气。”“是啊!是啊!浓烟把我们熏死了!”一只小灰燕抢着说。小瘦鱼又说:
“我们的伙伴差不多都死了!”这时,小瘦鱼流下了眼泪!
亮亮伤心极了,心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大家都来破坏的话,人类、动物、植物都将灭绝啊!于是,亮亮大声地向人类呼吁:"让我们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惜生命吧!”
《回乡偶书》-改写作文500字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贺知章收拾了许许多多的行李抗在肩上,踏出房门的那一刻,他仍有些不舍,屋外传来孩子们天真快乐的嬉戏声,不时的几只小虫停留在旁边苍翠欲滴的树木上,仿佛在留恋家乡的时光吧!
贺知章安静地走着,眼里闪烁着几丝泪花,他走得很慢,小鸟的叫声在这一片绿荫里回荡着,他享受着在家乡的最后一段时光。
悲伤了一阵,年少的贺知章背着包袱,迈开大步,离开了家乡,好男儿志在四方,他甚至开始憧憬着荣归故里的那一刻。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西北的战争过去了,贺知章兴奋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故乡还是原来的模样,鸟叫虫鸣,依山傍水,他家乡的口音也一点没变,只有他的容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此时的贺知章已两鬓斑白,头发稀疏。
忽然,旁边传来了孩子们的朗朗笑声,贺知章快步走去,用家乡话向孩子们笑着挥手,打招呼,孩子们不认识他,一瞬间眼睛里都是迷茫,不过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就笑着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啊?总之欢迎您!”
贺知章一听,连忙摆手说道:“不,不,我就是这里人,只不过我几十年前外出,现在才回来。”贺知章的面庞流露出无限的欣慰,但也有些许悲哀——熟悉的家乡已物是人非,原来是主人现在是孩子眼中的客人,不过好在终于叶落归根。
秋风依旧吹着,片片树叶落下,它们快乐地在空中打着旋,庆祝着新一轮回的重生。
《回乡偶书》-续写作文450字
贺知章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他的家乡在越州永兴。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了,37岁时中了进士,在朝廷做了官,如今他已经老了,要告老还乡,他艰难地走着,一连走了三天三夜,尽管身体很【yuerzhinan.com】疲惫,但他一想到家乡,就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
终于到了自己的家乡,虽然贺知章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他两鬓已经斑白、稀疏。刚走不远,一群可爱天真的小孩子们就拥了上来,一个孩子好奇地说:“这位老爷爷,您是从哪来的呀?”贺知章说:“我从小就生在这,年轻的时候走了,现在才回来。”一个孩子说:“哦,那您走的累不累啊?”贺知章说:“不累。”孩子们一起说:“那就和我们看看家乡有什么变化吧。”
孩子们拉着贺知章的手问长问短,边走边说。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小河边,河边的树儿都长大了,河上的小桥也不再是那令人胆战心惊的独木桥了,而是一座坚固的石拱桥。
乡亲们听说贺知章回来了,都出来迎接,看着这些似曾相识的面孔,贺知章真不敢相认。当年的儿童都已经白发苍苍了,他的长辈们已经西去了……
乡亲们都热情地请他到家里做客,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酒,一边抽着烟,回忆着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划船的情景……屋里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贺知章感觉回到了家好幸福!
改写《回乡偶书》
改写《回乡偶书》
贺知章今年八十五岁,刚辞官。他决定回家乡安度晚年。他身穿一件长衫,胸前飘着长胡子,一头灰白的头发,精神矍铄。
坐船缓缓靠在树头的小码头上,他慢慢下了船,先坐在一棵大枫树下休息,边看着孩子们在玩捉迷藏。他看见孩子们那张张笑脸,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忽然,有两位小朋友跑到贺知章面前,其中一位小朋友问:“老爷爷,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贺知章一听,伤心极了,他感到十分忧伤,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想:我本来就是这里人,虽然口音没有改变,但时光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也难怪现在的孩子们全不认识我了。于是他低着头,一步一步的朝前走着走着。
他终于回到原来的家,坐在凳子上,他想着刚才的事,越想越忧愁,越想越痛苦,为了排遣自己的忧愁和伤心,他提笔写了这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导教师:童平香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走在回乡的路上,弯弯曲曲的山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山地里一群群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看到如此的美景,两鬓发白的贺知章,不禁感慨万千:“家乡啊,您的美丽芬芳几回回在梦中萦绕,如今我总算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
贺知章看见以前那几棵毫不起眼的小榕树,已长到二三十米高,枝叶繁茂、绿树成阴,挺立在村头。他深情地抚摸着榕树那粗壮的树干,自言自语地说:“岁月不饶人那,一转眼离家已经五十多年了,你也长大了!”说完,他走到村头那面貌依旧的古井前,往下望,井水清晰地显现出他苍老而又陌生的身影,他喝了一口井水,感觉到井水依旧清甜解渴……
突然,传来一阵嬉闹声,贺知章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孩在追逐蝴蝶,只见蝴蝶飞到了贺知章的身旁,贺知章顿时童兴大起,左手一伸,右手一捞,蝴蝶没抓着。追赶上来的小孩们一看是个陌生人,“白胡子爷爷,您是从哪来,到哪去?”贺知章一手摸着发白的胡子,一手摸着一个小孩的头,笑呵呵地说:“我就是这里人!”“骗人骗人!那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您呢?”“唉,说来话长。那是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出去了,年老了才回来,我走的时侯,你爸爸还没出生呢!所以你自然不认识我了!”"难怪,您会说本地话……
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在村童的簇拥下走进阔别已久的家,他联想翩翩,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导教师:吴荣臻
2020年回乡记
2020年回乡记
今天是2020年7月1日,我在外求学创业已有十多年,从没有回过家乡,正好我创立软件开发公司,决定放几天假,现在可以回一趟我日夜思念的故乡——柘皋。
当我正在想着童年的往事,车子突然停下来,司机说:“老板,柘皋到了。”我不信:“不会吧!这不像柘皋,像巢湖”。“老板请您仔细看一看。”我一抬头,看见许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远处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您光临千年古镇——柘皋”几个大字。柘皋的变化真大啊!许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
我找了一位导游先生问:“能不能带我去看看柘皋的新面貌?”导游爽快地答应了,并说我们柘皋镇已有100多家乡镇企业,宽阔的马路,横向的有6条,竖向的有7条,城镇人口有15万,现在农村人口只剩下30%了。我说“您能不能带我们看看六份村,那里有我钱尚大伯。”“他已住进本镇,而且办了一家运输公司。我带您去看看。”说着说着导游先生已把我带到一幢别墅前,我下车一看,咦!怎么会有摄像头和电脑屏幕呢?突然传来了人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大妈出现在平面上向我们问好。大妈启动按纽,大门立刻自动开了。看来,大妈家已经是“全面小康”了。
吃过午饭,我驱车去拜望我的启蒙老师——彭老师和尹老师。当车子开到我最熟悉的地方却找不到母校,代之而起地是一座富丽堂煌的旅游景点——城隍庙。路人告诉我柘皋小学已经在两年前迁到城隍庙北侧。
我来到新校址,看见了已升为校长的彭老师和升为教导主任的尹老师。彭校长边带领我们参观母校,边介绍道:“我们学校占地300亩,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现在有班级60个,在校老师有300人,拥有资产上亿元。”我不禁说:“和我求学年代相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彭校长笑着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确实不假,我应邀听了尹老师的一堂课,才知道现在教学,已告别粉笔和黑板时代,代替它们的是鼠标键盘和一块大大的“白板”(大屏幕)。老师用自己编制的教学软件,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着生动形象的教学。
假期就要满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故乡,心中感慨万千:这十多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变化太大了。曾经那么落后的家乡,也已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全面小康社会已成了实现!
指导教师:尹玉红
小作者敢于想象,为家乡未来勾画出了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