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汇总8则)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其次就是袭人,她对宝玉的忠心耿耿,让我受益匪浅。袭人的性格与晴雯正好相反。我记得有一次,贾宝玉本该让袭人为他梳洗,结果他跑到了黛玉那里梳洗,害的袭人一天都没有理他。从这儿可以看出,袭人对宝玉是忠心耿耿。袭人之所以不理宝玉,是因为宝玉没有找袭人梳洗,所以袭人伤了心,便不理他了。但第二天,又早早地起了床,为宝玉梳洗。还记得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了,宝玉却想娶黛玉。袭人想到如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那么林黛玉知道了便会生病,她本来就有“多病西施”这个称呼,一听说,这是,岂不会让病魔缠身?宝玉呢,也不会开心,因为他心里想得是林黛玉,薛宝钗如果知道了,又怎会高兴,那这样,岂不是一害三个人?于是,她便找到王夫人,告诉了王夫人她的想法,王夫人自然也想到了,但却不知怎么办。最终还是王熙凤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袭人对贾宝玉的忠心。

《红楼梦》这本书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曹雪芹大师的笔下,人们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展现出的一个个故事,也让我感动不已。《红楼梦》真是本好书啊!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这“四大家族”不仅是当时地界最有权势及富贵的大乡绅。而且相互之间联络有条,一衰便衰,一荣便荣,可谓行霸一方,他们残忍骄横,无人敢惹。他们可随意打死人而不偿命。为了自己的享乐他们可致被害人于死地,可使人家破人亡。他们经济上豪华,奢侈,挥霞无度实际上是当代整个贵族阶级腐朽的缩并。他们不劳而获仅靠的是残酷的地租和大量的货币诈取。他们采取的完全是残酷压迫剥夺斗杀来维持他们挥霞无度的奢侈生活。

再说说那残忍很辣的王熙凤,他可算是个荣国府里的一个人物。她嘴尖舌滑好弄权作势。他公开说:“凭什么事,我说了算。在这一言辞下他弄权害死了几条人命。什么鲍二嫂、尤二姐和她腹中的胎儿,都用最狠毒的手段害死。然而这一切在客观上揭露了建立在这样社会基础上的政权不正在走向死亡之路。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位”巾帼英雄“和他的家族难道能逃脱覆灭的下场吗?

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汇总8则)

细品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700字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

——题记

《红楼梦》它两百多年前一经问世,就惊动了社会高层,就广传民间。这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与堕落,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家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

对于《红楼梦》这本奇书,读者的想法不同,读到的东西就不同,对它的看法也不同。而我看到了性格对人生的影响。我们每读一次《红楼梦》就会有一种新的看法,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是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整本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七百多人,上至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下至平民百姓、艺人门客等等。其中,个性鲜明,典型生动的人物就有上百人,如善良叛逆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大度的薛宝钗,心狠手辣的王熙凤……

二是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比如人物塑造上,《红楼梦》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日常活动来刻化人物形象;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多方面地刻化人物性格;善于通过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善于从心理描写来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善于从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

三是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红楼梦》用质朴自然,富有情趣的语句,成为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巅峰之【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作。如在小说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对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柳湘莲的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暗示了贾家的奢侈淫乱。

四是新颖奇巧的艺术结构。《红楼梦》具有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暗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写出了大大小小的故事,从而成为了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瑰宝。

红楼很美,繁华绚烂,春风拂人,一如残花散尽的枝头,仍留余香阵阵;红楼很美,更似一绝世的流水,流向它方,绝美天堂,绝美于万古流方。

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汇总8则)

红楼梦,梦浮生_读《红楼梦》有感600字

微雨,清扫如梦的浮尘;艳阳,稀释淅沥的雨雾;云层,掠过空灵的雁影。一切的一切,都在若梦如烟的幻境中消逝……

小雨,缠绵地下着,洒过青翠的竹叶,幽幽地竹香透窗而入,只身坐在窗前,膝间摊开一本《红楼梦》静然看着窗外的风,窗外的雨,不由地忆起作者"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苦涩,不由地忆起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哽咽,不由地忆起……

她,才情无双的小家碧玉,他,痴情善感的大家公子,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上一世,她是一株仙草,他是绛珠仙子,他每日为她浇水,她想来世,以泪报答他的恩情;这一世,她,失去了父母双亲,只能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弱多病的她却在这封建大家族的冷漠之中步步小心,步步谨慎,此刻的我真想向天质问,为何,为何要这般待她,她已经如此悲痛了……

窗外,无边的细雨,变成了,如注的大雨,或许这是林黛玉委屈、怨恨的泪罢……母亲进了房,替我关上了窗,点亮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柔和地照在了我的脸上,却不知,脸上何时多出了两行的清泪……

黛玉在听闻他要大婚的消息后,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在他大婚的那一天,她咬紧了牙关,狠下心撕碎了这些年来,他和她之间所有的书信,撕不碎的,就用火焚成了灰,一了百了,黛玉啊,你可知道,当你对鹦哥说出,你的身子好歹是干净的,教他把给你给送回去时,我的泪已经滂沱而下,心情不能平复,久久的,久久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她的悲痛,他不会懂,风雨过后,不会再有彩虹……

作者:宋佳瑶

指导老师:吴芳芳

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汇总8则)

读《红楼梦》有感_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揽宽容在心,青春不远。

在老师的熏陶下,我邂逅了《红楼梦》这本书。它讲述了封建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文中主要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林黛玉不喜仕途之路,常劝宝玉不走仕途之路。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宝钗长相美丽,温婉淑德,城府颇深。又喜仕途之路,常劝宝玉走仕途之路。还善长讨贾母等人的喜爱,在贾母和王熙凤的安排下,宝玉聚了宝钗,黛玉知道后,魂归西天。婚后,由于宝玉对黛玉的思念愈发浓烈,不久,就出家当和尚去了,宝钗一人抱恨终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翩翩的落花与你那一身黛绿的装着构成了一副凄美的国画。画中的你是如此孤傲却又弱不禁风,你那妖娆的姿态,展现的是封建社会也不能阻扰的魅力,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所成就的姿态。一滴滴眼泪,一片片花瓣,这样的情景又怎会不令人痛心?黛玉啊,要是你能带着宽容出发,宽容人间无法挽回的事,宽容你身边的人,把小气和高傲咽在肚子里,那留下的就是妩媚的笑容,续写的就是令人羡慕的人间喜剧啊!

黛玉是如此,而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宽容呢?那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我正坐在教室看书,不知在什么时候,你来到我的身边,不小心把我的文具盒摔坏了,你跟我道歉,我认为你是故意的,便不接受你的道歉,和你反驳起来,最后我们的友谊破灭了,因为我的小气和狭窄的心胸失去了你这个朋友。事后我想过,若我用宽容的心胸来原谅你,也许我们的友谊还会长长久久。

曾几何时,我们因狭隘的心胸伤了别人纯洁的心;曾几何时,我们因小气失去朋友;曾几何时,我们因宽容而幸福美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宽容出发,路上春色正好!

红楼梦中梦不醒_《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https://www.yuerzhinan.com】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梦寻红楼-读《红楼梦》有感900字

红楼梦,梦红楼,红楼梦中梦红楼,梦破楼空,物是人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雨淅淅沥沥,坐在屋檐下,手棒《红楼梦》,恍惚间,似闻见黛玉的泪,看见繁荣家族的破败,梦见一段悲惨,辛酸的姻缘。

我曾沉迷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悲情才女,也沉迷于“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顽劣公子。四大家族的兴败使我感到遗憾,叹惜,一时的兴起,繁华,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清代的曹雪芹所著作,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红楼梦”本意是表明富贵繁荣之极的红楼家族如梦般转眼既逝的意思。黄梁一梦,转逝即散。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红楼。《红楼梦》可谓是闻者伤心,见听者流泪。故事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琏二奶奶从中使用掉包计,使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步入空门的故事。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人物形象更是刻化的丰满鲜活,带给人美的享受,在作者挥洒的笔墨之间,四百多个人物形象的化身,鲜明丰满。千姿百态。是中国的一部不朽的艺术作品。无华丽的词藻,却处处透着现实与生活,曹雪芹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段悲剧,一个黑暗的旧社会,一线辛酸的姻缘。苦难中的挣扎,才子的没落,贫困的悲剧。曹雪芹将这“满纸荒唐言”,流芳百世,赋予读者,赋予情感。

生活中,其实也处处关联,贾探春告诉我们:出身不能决定命运;史湘云告放我们:生活再难,也要乐观;林黛玉告诉我们:一片真心最可贵。《红楼梦》告诉我们:做人,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生活如此,国家亦是如此。从封建社会衰败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从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状态到人人尊敬,和谐有善世界,是世界在进步,更是人类在前进。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从方方面面展示了男女平等,不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工作岗位,男女都同样重要。女性是伟大的,她们本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男女平等必将为社会主流思想,那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将以被社会淘汰。

《红楼梦》还提出了许多进步思想,比如以人为本,平等友善,这恰恰与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与倡导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当下,关注人民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红楼梦》中关于人的启蒙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红楼梦》一本不朽的名作,以一首木石姻缘为线索,展开了四大家族的衰败,渲染了社会的黑暗,它将以这段悲剧的姻缘继续流传下去,千古流传,永世不朽,赠于读者,赠于文化。

月下品红楼_《红楼梦》读后感900字

淡淡的月光下,一股凄厉的风飘过,幽灵在贾府徘徊,似乎永无宁日。

初读《红楼梦》,总觉得它如一泻千里的月光,淡淡地洒在大自然中,轻轻地、幽幽地,细细品味之后,就渐渐能欣赏出这美妙的月景了。

林黛玉,正如淡淡月光下的小湖一般幽静、明澈。她娇弱清丽,总是忧郁哀婉、孤标傲世,同时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就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爱恋,不过,这也促使她的悲惨命运了酿成。由于在当时的社会中贾宝玉的祖母、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宝玉的前途,于是就促成宝玉和宝钗成亲。这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痴情的黛玉无奈在忧伤中死去。月光还是淡淡的,小湖还是平静又柔软,只是笼罩着无比幽怨的气息。

贾宝玉,像月光静泻下的丛林。总想用自己的躯体来接住直泻而下的月光,但却留下了昏暗的黑影。他追求随心所欲的率性生活,虽然幼稚,却有很执着的清高脱俗。正因为如此,他倾心怜爱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他们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为知己,但在家长们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宝玉与宝钗成了亲。终于,宝玉也在悲与恨中选择了离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何等的悲痛!当时的社会竟然是如此的残酷!月光还是淡淡的,丛林还是勇敢地接住月光,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执着……

王熙凤,自然似月光尽情地洒在山川里,那样的直率,潇洒。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并精通权术,也因此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她是一个爽朗大度的人,以其谈笑风生赢得老少尊卑的喜悦;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但就是这么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有其艰难窘迫之时,她不仅曾遭到罩衣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辛劳力拙而死去。可悲,似淡月朗照山川!

我站在月光下,漫步于贾府之中,思绪也随月光一同静泻:为什么是拆离而不是成全呢?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争呢?为什么是残忍而不是博爱呢?……太多的为什么了,才会酿成如此悲剧,让你心无宁日啊!正是这不完美的情节和结构的安排,才凸现出它鲜明的个性、飞扬的灵彩,使它成为不朽的杰作。

月光还是轻轻地,静静地,淡淡的……

红楼一梦,木石情缘-《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吗?外国有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很多部的小说,创造过四五百个人物形象。而《红楼梦》这一部书里就有大概200~0个人物形象,就贾宝玉这一家子里头就有多个人物,而且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细腻饱满、多情多义。因此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完全的去解读的。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全书一共有0回。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线索,讲述了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开篇说贾宝玉是一块石头变成的,是神仙下凡投胎的。而贾宝玉每天都精心照顾一株绛珠草,绛珠草就决心要用自己的眼泪报答他的灌溉之恩。这本书感情非常丰富,多读几遍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理解。我第一遍看红楼梦,觉得并没有比《三国演义》好看,贾宝玉四书五经不爱读,整天气他爸,林黛玉体弱多病的,稍微受点刺激就感冒啥的躺在病床上......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渐渐的理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物形象。贾宝玉不是不爱读书,而是因为他不喜欢读死书;林黛玉从小妈妈就去世了,因此很敏感。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把前面的人情世故看得更仔细了,明白了最后贾宝玉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真正爱的人的灵棺,会和自己的花轿擦肩而过的那种悲苦,除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谁也不会真正明白。

我惊叹《红楼梦》里的人物被曹雪芹描写得如此细腻,故事情节如此丰富,有时读着读着会让自己进入到故事角色中,有时又会跳出故事去理解人物的处境。《红楼梦》这本书非常值得你去阅读、去钻研、去明白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也会有很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