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记叙文900字
这本书以1975年至1985年我国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城乡社会在这10年间生活的巨大历史变化。
在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黄土一般朴实无华,但又如星光那般熠熠生辉。
年少老成的孙少安,为了帮家里人减轻负担,同时供弟弟妹妹继续上学,13岁便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干农活。当时普通农民的境况,用一个字便可以概括——穷。每天吃不饱,还要长时间劳动来赚取工分。后来,十年文革结束后,他开始创业,就在前途一片光明之际,突如其来的挫折给这个坚强勤劳的人以迎头重击。是啊,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伟人如此,更可况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呢。可幸的是,孙少安并未放弃希望,最终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孙少平是孙少安的弟弟,也是本书的主人翁,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质的青年。他的生活经历虽算不上大起大落,但足可以品尝到其中沉沉浮浮的生活和艰难辛酸的多种滋味。高中毕业后,由于读的书多,他不甘心一辈子与黄土为伴,便走出了贫穷的村落,来到了城市。孙少平成了一个揽工小子。
生活并不会因为他出身贫苦而产生同情,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折磨他。他拼命背着一百多斤石头,爬着陡坡,后背被石头压得伤痕遍布。
面对希望渺茫的未来,他从不放弃,乐观坚强。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中,孙少平总不忘学习,每天坚持读书,对他来说,身体的疲惫是暂时的,精神的充实确是长久的。
高中时的孙少平每天只是吃几个黑高粱面馍,除了上课还要劳动;而21世纪的我们,不用忍受饥饿带来的痛苦,每顿饭吃得满足。然而,我们都把这当做理所当然,不少同学向父母伸手拿钱时,也并没认真想过,父母挣的钱是多么来之不易。在现今时代,学生中的攀比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在长辈身上索取的不应只是金钱,而更应该是他们当年默默奋斗,坚韧不拔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本书的结局不完美,甚至有些令人感到遗憾和伤感。但是正如书名一样,《平凡的世界》是啊,在平凡的世界,何来完美的人生和结局?
这世界,普通人很多,但他们也有伟大的一面。就像萤火虫,自身微弱的亮光比不上撒遍世间皎洁的月光,但是,却又同皓月一样,竭尽全力地照亮自己的周围。
医院忙碌的医生,烈日下坚守岗位交警,守卫边疆的战士,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伟大。
我们并非皓月,没有普照万物的能力,我们只是万千微小的萤火虫中的一员,但依然可以通过自己平凡的努力,去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跟读《苏菲的世界》有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富有哲学意义的书,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部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一封未知的来信,带来了一个个关于哲学的理论与思考。
故事主人公是苏菲,一个十四岁少女,过着平凡生活,直到一封未知来信打破了苏菲平静的生活。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在一位神秘导师艾勃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信件中提到一个人席德,原来苏菲是个虚拟人物,这一切都是席德的父亲为了庆祝女儿生日虚构出来的故事。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知道这一切之后,并不想被人控制,他们做出反【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抗,离开生活许久的伊甸园,离开席德生活的世界。
当你知道自己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你的心理建设会不会崩塌?如果自己是苏菲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自己是个虚构的人物,然而自己并不是主人公,只是一个配角,这又和现实世界有何区别呢?现实的世界不过是我来过一遭,而后几十年过去我又消失在这个世界,和虚构出来的有何不同呢?虚构的人物有个人主宰着她的未来,那个创作者虽然是现实人物,她的一生又被谁主宰呢?这就是哲学不解之谜吧。苏菲打破了戒律。
凡而不庸-读《平凡的世界》有感700字
郭沫若曾说过:“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也许平凡永远是生命,乃至世界的主流,而在其中又不乏种种磨练。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路遥就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关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普通人的信仰与追求、绝望与苦难、痛苦与欢乐的绝美画作。令人感触颇深。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全书共有三部。小说主要围绕着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而展开叙述。囊括了他们的爱情、工作与日常生活。这是两个平凡的人,亦或者,两个普通人。他们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他们不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有着传奇经历,有的只是如祥子般在泥泞生活中的痛苦挣扎。而与之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像祥子那般自甘堕落,沦为行尸走肉,相反的,他们脚踏实地、努力改变生活。最终兄弟俩都收获了精神上的富足与心灵上的洗礼。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普通人可以选择欣然接受自己的平凡,也可以选择自甘堕落,沦为平庸。正如书中所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平凡”,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摆脱不了平凡,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神变得不凡。
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也曾有“青衿之志”,但是却没有“履践致远”,自以为是地认为属于自己的一切终将到来;有的人也曾扬帆起航,但稍遇波浪就退却上岸,自欺欺人地等待着理想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的人也曾辛勤播种,但之后就不再耕耘浇灌,任由土壤干涸、万物凋零。终究沦为平庸。就比如许三观和祥子,他们都同样有着悲惨、贫穷的生活。他们也都曾尝试着努力改变困窘的现境,自然地,他们接受了重重考验。许三观坚持了下来,最终安享晚年;而祥子由于意志的不坚定,最终沦为一具行尸走肉。这之后再操着“大义”的旗帜,痛斥世界不公,又有何用?
鲁迅先生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绚丽虚幻的梦境、华而不实的辞藻,并不等同于实际的平凡生活。藏于温室中,一味等待的旁观者,终将一无所获、泯然众人;而栉风沐雨、笃志潜行者,终将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
《平安的世界》讲县立高中热闹非凡,学生们排队打饭,一个男生躲在远处观望,他叫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连一份清水煮萝卜都吃不起,他正等待队伍散去,他好偷偷拿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十七八岁,穿着好几年的旧裤子,打着补丁,过着不体面的日子,每天吃不饱,求学路太艰辛。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他能有机会走出大山,接触新天地,就已心满意足。他的哥哥少安就没有那么幸运,一家六口人,奶奶常年卧病,父母年纪大了,弟弟妹妹要上学。为了撑起这个家,十三岁的少安就辍学务农。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每天想尽办法让粮食增产,但是总是有不怀好心之人使坏。生活过的心酸。
兰花和兰香是孙家的一对亲姐妹,兰花是长女,每天为了操持家务,日子过得鸡零狗碎。因为俊俏,被隔壁村王满银盯上,花言巧语骗去成亲,生了两个孩子,谁知道王满银是个不顾家的人,到处游荡。兰花一人既当爹又当妈还要锄地,她是一个土生土长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脑子里被灌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没有半天怨言。终于有一天王满银回来啦,但是他却带着一个南洋女人回来,可怜的兰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于是自己吃老鼠药幸好被弟弟少安及时赶到保住性命。
妹妹兰香的命运就好很多,他发奋读书,于是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最后她和省委副书记儿子吴忠平走到一起。
少平每天吃着黑面馍,穿着补丁衣,躺在打麦场废寝忘食的看书。为了生计他来到劳务市场揽工,他被招到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搬石块。累的如同牛马,脊背弄得皮开肉绽。每次劳作一天才能换来一块五毛钱。少安放心不下少平,特意来看他,到工地已经是晚上了,少安走到建设大楼尽头,眼泪夺眶而出,他看到弟弟正趴在破被褥中用一根蜡烛看书,脊背青紫黑癫让人心疼。读书可以把少平从现实的痛苦中脱离出来,是治愈他的一剂良药。
只有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让自己可以脱离困境,让自己丰满,走出困境。
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勇往直前。
跟读《悲惨世界》有感1000字
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他写了《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但是他的笔下一点都没有体现出来我们所谓的浪漫,都是战争,苦难,心酸,正因为这么一个社会环境唤醒的可能是心底里的浪漫吧。
人生绝大多数苦难都是因为没有钱,十七岁的冉阿让,为了姐姐活命,于是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监狱里他担心姐姐和孩子,于是他三番几次的试图越狱逃跑,结果都没有成功,有几个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呢?于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变中年。暗无天日的苦役生活,让他受尽苦难。出狱之后受到世人排挤歧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纳他。
冉阿让受到世人对他的残忍,他也开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个人改变了他,一个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厂门口睡觉,于是问他在干什么,他没好气的说老太婆我在睡觉。老太太给他出主意让他试试去敲神父的门。莫里哀主教开了门,他没有嫌弃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亲切交谈,对他表示同情和关爱,给他端上一碗热乎乎的饭菜,给他安排了床铺睡觉。
可是当他看到席上闪闪发光的银器,这个穷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经因为一块面包背上牢狱之灾,现在看到救命稻草没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让以为,主教一定会把他送进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却矢口否认,提醒冉阿让:“您为什么不说,这是我送给您的呢?”还把一对银烛台也加以赠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冉阿让得救了,连他的灵魂一起得救。
被爱拯救的冉阿让,开始爱别人。
他改名换姓,洗心革面,勤勤恳恳工作,成就了一番事业。获得大量财富以后,他不遗余力地救济孤寡、造福社会。他的善行帮助了很多人,因为深受当地人爱戴,被推举为市长。他关心市民疾苦,牵挂底层民众,就像一道光,温暖地照进贫苦人的生活。他开办的工厂里有一个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个私生女,为了照顾私生女,芳汀使出浑身解数赚钱,但是最终死去,她拜托冉阿让照顾她的私生女。
冉阿让在一次救人的行动中,冉阿让暴露了他力大无比的事实,而这样的力量,只有曾经那个苦役犯有过。
人们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联系在一起。最终,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让带着女儿柯塞特东躲西藏,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生活从来就不讲究公平,所谓公平,只有自己内心才能称出来。最后,那个最积极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枪杀,冉阿让抛弃不顾生命危险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让读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进www.yuerzhinan.com去,然后自己幻想一种浪漫出来。因为现实太痛苦了,只有一丝丝浪漫才可以缓解这种痛。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记叙文9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但是,我的偶像不是舞台上激情四射的明星,也不是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精英,他们只是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们像一粒沙子一样渺小,却可以像航海灯一样为我们的人生导航。这部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年,全景式地反映了这个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形象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当少平在村里不当教师后,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不愿一生只为填饱肚子而活着。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尽心尽力地干活,成为一名优秀工人。
但是,这一切绝不是靠运气。在他闯荡过程中,他背上的疤,告诉我们他付出了多少;他破烂的行李,告诉我们他的生活有多苦;黑夜中微弱的光芒,告诉我们他的求学精神有多么顽强。是啊!生活有多苦,他就有多强!
有一种精神帮助少平度过了一次次人生的绝境,那就是坚强。如果把少平看作一棵树,当狂风折断他的树枝时,只要树干还在,来年春天依旧会生机盎然。在他的人生征途中,分家——他失去了大哥的肩膀,恋人的离开——他失去了甜蜜的爱情,毁容——他失去了英俊的面容。虽然这些不幸一次次把他逼向悬崖,但是,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毅然面对。分家后,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供妹妹上学;恋人离开后,他用沉重的劳动麻痹自己的心灵,减轻痛苦,不久,成为了一个小班长;毁容后,他由开始的愤怒,逐渐转为平静,坦然的接受了现实。他没有被不幸压垮,反而,脊梁更加挺直了。
少平的哥哥少安也有着同样的顽强力和意志力。在少安的砖窑有很大发展时,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的损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段时间后,他重整旗鼓,再创人生的辉煌,最终成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