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谐-散文650字
我爱那片土地,有时真想融进那片纯净的泥土,与它紧紧相连,因为那里和谐的环境,也因为那里和谐的人。
春来塘水碧如蓝,浮萍在微风中缓缓荡开,又缓缓合起。谁家的鸭子在池塘里嬉戏,谁家的鹅群在池塘边觅食,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夏天的傍晚,酒红色的夕阳氤氲着浪漫的气息,栖息在金黄的屋顶上。炊烟袅袅升起,缓缓飘散,如一块薄如蝉翼的纱,美丽而迷人。丰收的季节,金黄早已遍染田野,火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火热的气氛笼罩天空,也漫进人们的心里。冬天的早晨,瓦楞上的冰霜,池塘里静止的水,映衬着那晶莹剔透的雪,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一切都安详而宁静。
谁家的姑娘长得靓,谁家的小伙子长得俊,谁家的稻子长势好,谁家的鸡鸭长得壮,谁家的屋顶又翻了金黄的新稻草,谁家的孩子又长高了,老人们在村头摇着蒲扇,闲话桑麻。在这里,尽可以在吃饭时,拿着碗从村东到村西,尝遍百家宴。谁家有了喜事,村里人早早登门祝贺,送上最朴实、最温馨的祝福;谁家有了丧事,村里人便会悄悄地帮助,说些最宽慰人心的话。
我愿意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生活,去体会那些温馨的事,去欣赏那些和谐的农家景。然而,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从未有过这种体验?不得而知。
我看见城市里被修整的平平整整的草坪,齐高的树苗,人造的渠塘,放养的金鱼;我看见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城市渐渐变成了一个钢筋水泥构造的密不透风的地方;我看见红男绿女在酒吧里狂欢,而对门的邻居却从未露过笑容。这一切与巨大横幅“构建和谐社会”是那么不协调。是人在变,还是环境在变?或许,那些和谐的生活早已被人们遗忘,被物质、金钱焚烧、毁灭。
我向往那片属于我的天空,欢乐的事,淳朴的人,和谐的环境。
书墙-散文作文600字
现在,我用砖砌墙,只希望将来能建成高楼大厦。
每时每刻都在拾砖,拣砖,再砌墙,这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有梦想开始,我就在为建造自己的高楼大厦而砌墙。这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程,我坚持不懈地砌着的是一座书墙。
我总是跟着时钟走,顺着秒针、时针,一边走着,一边砌着。墙的这边是一副眼镜、一支笔;墙的那边是父母期盼的眼眸。我习惯地向上攀爬,父母也在另一边打着鼓励的拍子。
那是一座坚固的书墙,需要用知识的砖才能砌。那也是一座不踏实的书墙,有几次,我砌着,攀爬着,一下子摔得眼镜破碎,书墙也塌了一块,希望几乎破灭。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在痛斥我。
望着夜空,北方的北斗星座在黑夜里闪闪地发出光芒为我指引着方向。于是,我重新捡起书本,继续构筑自己的书墙。每一砖我都认真砌合,每一步我都谨慎登攀。书墙的这边仍然有眼镜和笔在配合着,书墙的那边依然有父母的双手在支持着……
黎明的阳光,夜晚的星月,都令我感到时光匆匆。即使感到倦怠,感到困难,感到枯燥,我也不曾放弃。时代的进程日新月异,唯独那座高高的厚厚的书墙不曾改变,因为我坚信【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北斗星的指引。学习是辛苦的,繁忙的,但它是取得成功的必经阶段,是砌墙的最好材料。高中的生活是关键的阶段,脚下的路要靠自己去走。自强不息是力量的源泉,艰苦奋斗离不开手中的笔。我坚信,北斗七星永不消失,等到有一天我也会发出如它一样闪亮的光芒,不久的将来,相信我的书墙会是一座高楼大厦!
夏之韵(散文)
夏之韵(散文)
沿着凸凹的青石板,夏轻盈地走来。
——题记
小径·湖
夏的小径,幽长而又寂寥,走在石板上清凉清凉,给炎热的夏,炎热的心送来一丝凉意。河边的杨柳甜甜的笑着,嫩绿的丝绦垂到粼粼的明镜里。小鱼儿时不时浮上水面换气,探出头来深吸一口,又“卟通”窜下水去,击起圆晕,一圈圈扩散开去……
荷
夏的荷花婀娜多姿。荷花全身粉红,在汪汪一碧的池水中,更衬托出荷的艳丽。那朵睡莲,洁白、淳朴,在池塘里甜甜地睡着;那朵花骨朵含苞欲放,颇是可爱。荷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更是令人叹服。咦?远处还有几个黑点,哦,是那可爱的小金鱼,加入这夏的盛会。荷最多的还是那密密扎扎的荷叶群,荷叶有些出水很高,若圆圆碧翠的伞,有些荷叶浮在水面,似乎还在表演仰泳呢……各种荷叶交织在一起,好一个荷的世界!
夏日的绿
青绿,嫩绿,深绿,翠绿……这些绿交织起来,成了夏日的绿。
那嫩绿的小草,连成一片,伸出脑袋调皮地望着世界。棵棵簇簇,绿荫遍地,仿佛在为夏添上绿的一笔。
夏日最有代表性的绿是青绿和翠绿。一棵古柏昂首挺立,展现着自己的青春,展现着自己的年轻力壮!一片梧桐林,葱葱茏茏,时而有几只鸟儿,或许有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一个俯冲,便扎进那无穷无尽的绿色之中……
雷雨
“轰”一声,天上的雷一个蓝闪,吓得我赶紧跑进不远处的亭子,尽管我跑得很快,但雨星已钻入我的脖子——很冷。
雷雨是夏日的一大特点。下雨时,空气中略带泥土气息,大概是雨点溅着泥土的缘故吧?
又一个闪电,打在不远处,我的心快速地跳着,生怕被雷击中。几秒钟,天已不像白天,唯有打在地上的水花是白的,亮的。雨“噼哩拍啦”地打在地上,路上行人渐渐稀少,路上的雨水也汇成条条小溪,屋檐下的水珠也慢慢滴快,似窗上的帘子一般。雷雨小了,渐渐停了,太阳又工作了。
夏的小径幽长,夏的荷花婀娜,夏的绿葱茏,夏的雷雨匆匆。
——卷尾语
指导教师:陈吉良
净土-散文600字
净土,词典上解释为:“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没有受污染的干净地方。”我对其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认为不管置身何地,处于何时,都能寻得一方净土。
读书时,看到法国大文豪福楼拜在乡间别墅中写信给最亲密的女友:“我每天不停地写作,天天洗澡,按时看日出……”我突然被这句话击中了,“按时看日出”这是何等的境界?
想象一下,晨雾笼罩下的乡间,一片朦胧,静寂无声;略带果汁味的空气夹着泥土的涩味,如同一股清醒剂;玻璃般澄澈的河水、一片片绛紫色的花朵……而一轮红彤彤的初日便照亮这一切,为它们带来生机。当你的心情被投下第一缕阳光,你顿然醒寐,你刹那升华,因为你已从旧我中跳出,你得到第一个新世界,你的生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这时,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便成了你的“净土”。
福楼拜是大文学家,但我们普通人何尝不能寻得一方自己的净土?
新华书店是买书的好去处,自然人比较多,环境比较嘈杂。一次,我徜徉于书架之间,目光流连于书名之中,正举棋不定,不知买何本书时,目光撞见一幅画面:
一个男孩,盘腿坐于墙角中,手捧一本书,全神贯注。他的表情安静而祥和,却又不像雕塑般生硬,充满了因醉心于书中的情节而生动的神色。他的目光聚焦在每一个文字中,似乎已经置身于书中那精彩的天地。这种神奇似乎让空气成了隔膜,隔开了他与真实的世界,而这书本便成了他的一方净土。
有人会问,何处觅得净土?有的人“踏破铁鞋无觅处”,有的人却“得来全不费功夫”。差别在哪儿?在于心态。有的人消极悲观或急功近利,不得净土;有的人懒惰散慢或做事不专,同样不得净土。唯有积极向上,注重陶冶情操,热爱生活的人,才得净土。
等候-散文600字
微风拂过。
又是一个凉意的秋。
我静静地站在铺着金黄色树叶的公园小道上,望着路旁的一棵似乎在守望远方的银杏树。
“爷爷,奶奶回来了吗?”记得小时候的我老爱这么问爷爷。那时老家院落门前也长着一棵同样的银杏树,它没有水杉的高大挺拔,也没有枫树的诗情画意,它朴素无奇。树下总是坐着一个静静凝望远方的老人,经常拿着一只破旧的烟杆,“吧唧吧唧”地抽着旱烟,他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你望什么呢?”一天,我终于耐不住心中的好奇,蹲在他的身旁问道。
“望你奶奶呀!”爷爷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轻轻地说道。
“奶奶?”我疑惑地歪着脑袋,“她是谁?我认识她吗?”
爷爷转过头望了我一眼,缓缓地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我的头。
“你奶奶长得可漂亮了,还知书达理……”爷爷讲着当年他与奶奶的故事,声音又轻又柔,那双昏花的老眼中闪烁着一种无比幸福的光芒。
“那,奶奶去了哪里?”
爷爷沉默了,他熟练地把烟草添满烟锅,又转过头凝望着远方。不一会儿,他的身旁萦绕起一层迷蒙蒙的烟雾,朦胧了他沧桑的身影,却掩饰不住他目光中的那丝期待。
从那以后,奶奶在我心中的印象就如《蒙娜丽莎》中的贵妇人一样高贵而又神秘。她叫什么名字?去了哪里?现在又在哪里?我一无所知。
直到有一天那棵树下消失了那个沧桑的身影,我才从父亲口中得知奶奶是一个知识青年,在文革时期被批斗下乡,就在这个小村子里与憨厚的爷爷相识相恋,却在一场回城浪潮中丢下爷爷和10岁的父亲去了城里,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虽然奶奶一直没有回来,但爷爷却在那棵银杏树下时时刻刻等待着,直到那最后一片树叶儿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