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合计100条)

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这离不开平时好句子的积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经典的教育名言(合计100条),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 一

1、 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页。

2、 在教育单独的个人的时候,我们应当想到整个集体的教育。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1页。

3、 自得者,纯恃自力之谓。圣贤师友,能示我以为学之法,不能代我为学;能引我志于道,不能代我人道。学问者,父子兄弟不能以相代者也;人格者,父子兄弟不能以相易者也。梁启超:《论孟子遗稿》。

4、 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步骤,我们各种活动范围的每一步骤,都越来越绝对地要求提高教育和知识。要知道,甚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教师--都受到居民的重视和尊敬,在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里更是这样。加里宁:《论头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6页。

5、 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柏拉图:《理想国》,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20页。

6、 (克尔)的观点是,大学校长有绝对的权力像一个平民那样去直言不讳地评述任何问题,但是在一些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上他们不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代表自己的学校讲话。然而,他们有权力也有义务在作出决定之前在会议桌上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他们没有权力在某些观点发表之后去公然地攻击这些观点。克尔的全部著作都在强调大学校长作为一致意见的建设者的重要性。引自乔伊·帕尔默主编:《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4-425页。

7、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6页。

8、 【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不辜负生命。其实,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旁人不会理会你是否愉快,开心的钥匙在你自己手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呢?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生活开心一些呢?

9、 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同时,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教育个别的人,而要教育整个集体,这是正确的教育的唯一途径。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04页。

10、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11、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唯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克里希那穆提

12、 如果他要有效地教学生,教师就应该以同样的心理去理解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并应确切地了解他正在教的这些学生的生活空间真正起了什么变化。要了解每个学生和他的认知世界,教师必须发展一种有训练的朴实天真的素质(指儿童期的朴实、天真的童心):他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他的环境,正像学生了解他自己和他的环境一样。为了成功地透彻了解一个学生,教师必须通过学生本人来了解这个学生。莫里斯·比格:《实证相对主义--一个崭新的教育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48页。

13、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14、 一个人不能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教育,而是由人所经受的种种影响的全部总和综合地教育出来。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227页。

15、 我们研究学问的时候,虽不能不赖教师的指示,然要研究得透彻,便非单靠教师的指示所能成功;一定要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体会、揣摩、设想、解决,方有希望。须知教师的功用只在指示一个门径,一点方法,而探索内容应用方法,完全要靠自己。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1页。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7、 儿童学习容易而迅速,但如果不复习掌握的东西,就容易迅速地遗忘。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正由于在作越来越新的联想时,如果不复习,儿童就会破坏以前的联想并忘记它们。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71页。

18、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19、 以德正身堪为人师才称其职爱岗敬业。

20、 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有知识就够了,你们要用你们的全力,去增进别人所得的教导。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50页。

21、 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如表现出马虎、不切实、无纪律等等,无论他怎样想唤起学生的自觉,也很难在儿童身上养成相反的习惯。所以,教师本身如果没有教养,没有他所要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的那些技能和习惯,如果他本人对自己的责任的态度,不能成为儿童应如何去完成学习责任的榜样,那么,他对于儿童就会发生坏的影响。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171-172页。

22、 儿童不喜欢不活动的、完美的、制作很好的玩具,因为他们不能依照自己的幻想把它们加以改变;儿童所喜欢的恰恰是他头脑中的各种表象的生动的运动,他希望他的玩具甚至能有些和他的想象的联想相符合。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02页。

23、 教育是这样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世世代代的实践,才能够变得完美。每一代人,只要具备了上一代人的知识,就更加能够促成一种教育,它将发挥人的各种天赋,分清应有的轻重缓急,同时结合这些天赋的指归,由此推动全人类完成自身的命运。康德:《论教育》,引自杨自伍编:《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24、 信仰、仁爱与希望应为实用而教授。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88页。

25、 儿童的童年生活的经验愈是丰富多彩,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人类经验的翅膀。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没有分数行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

26、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27、 不要多耗费时间,要善于指导儿童,不要使儿童跟实际生活脱离。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89页。

28、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威廉·叶芝

29、 从零开始,持之以恒。

30、 没有一种教育制度是固定不变的,但应当承认那个真理,即教育具有两个重要目的,其他一切都必须服从它们。其中一个目的是增长知识;另一个目的是养成热爱真理和憎恨谬误的习惯。赫胥黎:《科学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二

1、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 【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犯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理,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赫伯特·斯宾塞

4、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也。--张潮

5、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贝斯特:《教育的荒地》,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72页。

6、 在家庭里面,如果父母是积极的,如果他们的威信是自然而然地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上树立起来的,如果子女的生活--他们和社会初次的接触,他们的学习、游戏、情绪、愉快和失望不断为父母所注意,有纪律,有好的指导和监督,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孩子的性的本能也就经常得到正当的调和与发展。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83页。

7、 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育人。

8、 自由教育是一种为自由人的教育。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页。

9、 人到青年早期提出这类问题,好似在宣布他们已经有权享受人间的幸福。教育者的神圣职责是要以关怀的态度,敏锐细心地对待他们的每句言辞。很遗憾,年轻人深切关心的问题常常得不到解答。不仅如此,某些教育者还根本不予理睬。结果,培养人的最重要情感的神圣职责被束之高阁,听任其自流。神圣的课题也难免染污泥而流于庸俗,难免受到过去多少世纪流传下来的视女人为丈夫的玩物的观点影响。这是教育工作者中存在的最严重缺点。如果说,在其他领域里,自发的个人生活经验不能代替社会对人的思想和感情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那么在爱情领域里,就更不应指望经验。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10、 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一旦儿童对世界的乐观主义的感受遭到破坏,那么学校和家庭之间就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页。

11、 【德育的想法和做法过于幼稚】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了。我们面对的是新生一代,可德育工作还在沿袭几十年一贯的方式。希冀搞两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就能使学生爱国,搞两次捐助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爱心,组织两次环保的征文就能使学生爱护环境,签两次名、宣两回誓就能使学生讲文明我们的做法是否过于幼稚?

12、 实事求是办教育,解放思想抓课改,与时俱进求发展。

13、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得多造一座监狱。--马克·吐温

14、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15、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6、 在同情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心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快乐,因为这表明我们有丰富的情感,反之,一个硬心肠的人总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的心不让他有多余的情感去同情别人。卢梭:《爱弥尔--论教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16-317页。

17、 通常我们看人最着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力量和美。而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这两种东西,完全要看他对前景所抱的态度。假如一个人的行为是由最近的前景来决定的,那他就是一个最软弱的人。假如他只以个人的前景,纵然是远大的前景为满足,他这个人可能显得很强有力,但是不能使我们感到人格的美和人格的真正的价值。如果集体的成员把集体的前景看做个人的前景,集体愈大,个人也就愈美,愈高尚。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99页。

18、 倾听童声,学会微笑,善待学生。

19、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理窟·义理》早在学龄初期,就要使一个人自觉地珍视他的善于思考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页。

20、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见《教育研究》1983年第8期,第80页。

21、 国家和人民把儿童信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来说最容易受影响的人,信托教师们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代青年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都完全嘱托给他们。就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们身上的一种重托。显然,教师们一方面应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上诚实的人。因为诚实的性格,甚至可以说,高尚廉洁的性格,不仅使孩子们敬仰,并且还熏染孩子们,这种性格能够在孩子们的毕生生活中烙上极深刻的印象。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86页。

22、 假使我们希望所办教育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一种密切的关系,给学生一种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在社会中间成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则需要研究种种社会变迁。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20页。

23、 【努力把牌打好】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靠个人也许无力改变,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遇到不少挫折,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24、 【更要关注班级里的弱势群体】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施以情意绵绵的师爱--似春雨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播撒,均匀漫布。谁不梦想成功?谁不期待鼓励和赞誉?尤其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这种博大深邃的师爱,需要在同样的阳光雨露下享受更多的关注和期待。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他们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或许,在给他们自信的同时,会催生出一个个人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25、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约翰·杜威

26、 经验正是一切有价值的训练的源泉。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27、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弗罗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94页。

28、 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9、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30、 教学就要先把这些混乱的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把这些不相联系的感觉印象在各种不同的地位上显示在我们眼前;最后,与我们已有知识的整个连环结合起来。裴斯泰洛齐:《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80页。

31、 现代生活不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而且对学校在学生的发展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得多的要求。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7页。

32、 对于易怒的教师,我们也抱有同样的希望,但只有当你已经准备好要进行果断干预,可以明确清晰地告知事实,并向愤怒的教师提供积极的选择--给予他们一起合作、团队协作、受到关注、得到接纳,肯定的机会--希望才有可能不会落空。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6页。

33、 【不能忘记的恩情】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34、 在一般的统一学校里,教育是与各种生产劳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可以发展青年人的一般能力,为发挥儿童的独立精神,为把他们个人的爱好和才华在各劳动部门表现出来提供了广泛的场所。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1959年版,第250页。

35、 真情打动学生,诚心感化学生,心灵聆听学生,汗水浇灌学生。

36、 在教育方面,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一个人必须获得一种能力去利用别人的经验,藉以补足他个人的狭隘的经验。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84页。

37、 做一名美和爱的使者。

38、 教育领导的秘密之一,就在于激发起教师的探索的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3页。

39、 美的要求奠定道德的美,使人对一切卑鄙和丑陋的东西持毫不调和和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9页。

40、 热爱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强烈追求,所以一朝长大成人,习惯了自由,他就会为了维护自由而牺牲一切。由于这个原因,纪律必须及早发挥作用;因为倘若从小不讲规矩,日后生活中性格便不易改变。不守纪律的人,动辄任性而为。康德:《论教育》,引自杨自伍编:《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三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 生发学习的巨大愿望。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2页。

3、须知参差多态,乃为幸福本源。--罗素

4、 让男女孩子们在刺激精力自然流露的条件下制造东西,让他们的社会环境是自由的、合乎人道的,让他们通过愉快的反复获得熟练技巧,使他们能玩弄他们的材料--而美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们所创造的事物之中,虽然美的程度不全相等。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5、 爱是无形的,它没有固体的形态,看不到、摸不到,爱虽然没有生命,可是爱却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它和我们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一样珍贵。不管是父母之爱,还是朋友之爱,师生之爱,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美丽的风景。伊里奇:《哈佛的教育智慧》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6、 【甜水里泡着的孩子需要精神救助】 希望工程正在年复一年地救助那些无学可上的孩子,其实这些在甜水里泡着的孩子同样需要精神希望工程的救助,唯此,孩子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

7、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礼记·学记》。

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9、 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48页。

10、 教童子者,导之以悟性甚易,强之以记性甚难。何以故?悟性主往(以锐人为主》其事顺,其道通,通故灵。记性主回?(如返照然》其事逆,其道塞,塞故钝。惟其顺也,通也,灵也,故专以悟性导人者,其记性亦必随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钝也,故专以记性强人者,其悟性亦必随之而减。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

11、 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0页。

12、 【忍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忍者无惧。因为忍耐,才能体察更多人的所思所+想,为别人、更为自己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因为忍耐,会在自己心中腾出一块天地,为家人和孩子撑起一片绿荫。适时适度的忍耐同样蕴含着生活的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然,怎么承担起多种角色的重负呢?

13、 说老实话,干良心事。

14、 一国的根基在于教育它的青年。弗兰克。H。弗拉纳根:《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5、 没有人会怀疑,迟钝的人需要教导,他们有可能摆脱天生的迟钝。但实际上,聪明的人更需要教育,因为一个活跃的头脑,若不被有益的事情占据,就会忙于无益的、稀奇古怪的、有害的事情,正如田地愈肥沃,它生长的荆棘和带刺的蓟就愈多。夸美纽斯:《大学教学·教学法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16、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17、 【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 教师的目光不应该总停留在那些优秀的鸭子身上,而应关注所有的鸭子,包括丑小鸭在内。教师也不应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到丑小鸭身上,而应该以母性的敏感去关爱丑小鸭,帮助他们成长。总之,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18、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卡尔·雅斯贝斯

19、 【追求者的副产品】 世间的任何事务,只要你执著地追求,你会发现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副产品。你追求爱情,爱情没得到,结果你成了诗人,诗成了隐藏在爱情背后的副产品。你追求幸福,幸福没得到,结果你成了智者,智慧成了幸福背后的副产品。你追求事业的辉煌,事业还没有达到顶峰,你就成了名人,名气成了事业的副产品。在这个世界上,对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的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正在为梦想奋斗着的人,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意外的惊喜,也许明天就会降临。

20、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得学生。--陶行知

21、 情感的作用固然神圣,但他的本质不能说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他也有很恶的方面,他也有很丑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也坏得可怕。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好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见《饮冰室文集》卷三十八。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见《饮冰室文集》卷三十八。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版社1987年版,第57页。

22、 如果你不能控制孩子周围的人和环境,你就不能做孩子的老师;这种权威,如果不以别人【育儿指南yuerzhinan.com】尊敬你的道德为基础,就永远不能得到充分行使。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爱弥儿带到乡间去培养的理由。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页。

23、 【心中时时要有一面旗】 在人生的道路上--启程的时候,理想便是一面旗;走累的时候,毅力便是一面旗;迷惘的时候,信仰便是一面旗;失败的时候,勇气便是一面旗;一旦成功了,冷静便是一面旗!朋友啊!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还怕什么暴风骤雨、坎坷荆棘!

24、 道德教育关键在社会环境及学校生活训练。林砺儒:《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

25、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第斯多惠

2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地生活,从自由地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27、 成人让儿童看他们自己本身的完美和成熟,以及他们的历史榜样,并期望儿童模仿他们。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生命恰恰需要一种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生活媒介。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202页。

28、 生以求知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29、 在儿童幼弱的年龄阶段,灿烂的智力闪烁着仁爱的光芒,像黎明初升的太阳、含苞待放的鲜花。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儿童早期个性的表现。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30、 教育的另一个定义也可以这样来表述: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生活上的一致,是他们的理想、愿望、志趣、思想和感受的一致。把道德信念和思想观点传授给他人,教会他怎样在社会上生活,教会他怎样确立道德的和审美的原则,所有这些都要求师生在精神上一致,达到双方都感到志同道合的那种程度。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4页。

最经典的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