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精选53条]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说说,用以分享生活日常和自己的感悟。你知道什么样的说说才有创意吗?全都是小编花尽心思整理出来的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精选53条],记得收藏保存多看几遍哦!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 一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7、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译文: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8、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荆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9、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1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译文: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4、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http://www.yuerzhinan.com】1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6、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9、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2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治大国,若烹小鲜。

2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译文:最上乘的统治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善良的人我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就会让所有的人一心向善。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二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到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5、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

17、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0、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2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龋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8、不以物挫志。 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道家经典语录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