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说教他根本听不进去,也爱听不听,说的重了他还离家出走,每天晚上回来抽烟酗酒。
这样的孩子哪个父母摊上了能不头疼,能不焦虑,能不伤心?
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外人看着都很乖巧,等回家就真相毕露,任性、蛮横、冲父母随意发脾气… 这样的孩子已经算是好的,他们重面子,知道里外有别。还有的孩子,不管是在外人面前,还是在家里父母面前,就是破罐子破摔,一副我就是差,我就是不好,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样子。 很多家长自己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我也用心培养了,我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不比别人少,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 说这些话,很多家长不爱听,但几乎每一届都会有老师特别头疼的学生。 孩子叛逆,还抽烟喝酒,确实挺令人头疼的。父母说什么都不听,说明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眼中是没有父母的,自然听不进去任何善意的劝告。 所有叛逆的孩子内心都是对父母爱的呼唤。他们期待真正被父母看见,希望父母完全接纳自己,希望被理解,被爱,能和父母平等的对话。可能他努力了很多次,小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蹲下来,安静的听他说话,父母挥挥手,很不耐烦,随便就打发了。 1,这不简单是叛逆期的问题。 抽烟、喝酒,每天很晚回家,这说明孩子已经染上了这些不好的习惯,很可能已经交上了和他有同样习惯的朋友。 家长说轻了不听,说重了离家出走,这也说明他已经非常清楚家长的底线,把控了家长的心理。 相反,家长的无奈也正是孩子肆意妄为的一个刺激借口。 2,面对如此的处境,如果家长如此地隐忍下去,那么孩子的学业很可能就此荒废,这还是次要的,更勘担忧的是孩子如果交了一些不合适的朋友,他以后的发展也真的不好说什么了。 所以家长必须改变现状。 3,那么家长能怎么办? 因为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家长一定要明确几个要点: (1),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放弃这个孩子的,所以家长要接受现实,以前的说既然没有用,那就换一种方式说,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担心,让孩子慢慢地意识到父母是爱他的,他很晚回家,父母都为他忧心。也就是说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的无条件接纳和爱,逐渐地把关系更为融洽起来。 (2),在进一步地用行动或者引导的正面说法(不可过多的啰嗦)让他知道他该怎么去做才会更好,更有利于他自己。 (3),在必要的时候让自己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只要他不走上邪路,就尊重他的意见。 这样不尊重他也拗不过他,还不如直接尊重他的意见反而更容易和他融洽关系,也没准还能更多地了解他,取得更多的沟通机会,反而更容易影响到他。 以上是家长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和思路,具体怎么去做,这要靠家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了。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把孩子听不听话上升到孩子的素质、秉性问题,家长注意调整沟通的方式,走进孩子心里,有些事情可以让孩子多一些发言,心通则事通。 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而不仅仅是你对他的约束。孩子接收到你的爱,就有了沟通的条件。 第二,孩子犯了错,不要每次都气急败坏地指责孩子,而应该是心平气和地交流。如果自己控制不住脾气,那就平复了情绪后再和孩子说。不要把爱变成一种伤害。 第三,了解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动向,平时多与孩子交流,知道他的爱好,肯定他一些好的想法,遇事多与孩子商量,而不是试图要求孩子什么事都对自己言听计从。 最后想说的是,不要太啰嗦,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父母的絮絮叨叨,切记,过分唠叨容易让好事变坏事。父母要懂得适时闭嘴????。 初三是叛逆期的高峰,父母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当然,如果注意方法,还是可以的。首先家长要学会察言观色,挑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进行劝告,其次,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情绪不好,会恰得其反。还有要多陪陪孩子,去了解孩子,知道他每天经历了哪些事情,有的放矢。我相信走过了青春的沼泽地,孩子会健康成长的。初三叛逆期的孩子每天晚上很晚回家,并且还抽烟喝酒。家长说轻了不听,说重了就离家出走,这种情况确实是让家长既担心又无奈的。
说轻了不听,说重了离家出走。很多时候,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自己有问题,家长也存在问题。
非常能体会题主的痛苦和担忧!面对这样的情况,的确是非常棘手的:
遇到过类似情况的孩子,但是没这么严重。离家出走和抽烟喝酒,孩子的表现有点不靠谱。可是我始终相信,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个好孩子?父母夸奖,老师喜欢!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更多的是家长的责任。
叛逆期的儿子,父母说轻了不听,说重了离家出走,父母该怎么办?
叛逆期的孩子有时让人头疼得怀疑人生,他们知道许多,他们坚持自己,同时他们又很幼稚、冲动、自我,有时简直就是一只刺猬。但是,即便如此,家长也要表现得淡定,淡定,当务之急,是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或者说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