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总担心孩子吃亏,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并能够拓展更多可能性

说到大家对成功者的印象或者是自己领导的看法,往往都会认为他们非常的强势,以及有很大的进攻力。但是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亚当格兰特却有着自己的看法。Grant长期担任谷歌公司,IBM公司,花旗集团以及默克公司的资深顾问。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作家,在他认为付出往往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别总担心孩子吃亏,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并能够拓展更多可能性

做一个去帮助别人的人,不仅仅能够很快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能去拓展属于自己的更多可能性,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Grant把人分为三种类型,第1种是获取者,第2种是互利者,第3种是付出者。那么这三种类型的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

获取者:他们喜欢得到大于付出,所以说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在想,对方能够为自己做什么。

互利者:达到付出和收获一种平衡的状态,他们会认为,你帮助了我,我也应该要去帮助你。

付出者:他们将比得到的要会付出的更多,总是在想自己能够为他人去做一些什么。

所以无论是付出还是获取,都是源于内在的动机,这些并非在表面就能够看得出来。

Grant研究不同职业和背景的3万多名在职人员,发现这三种人的比例,互利者为56%,而获取者为19%,付出者为25%。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群都是互利者。这一类型的人群最多,整体看起来会非常的稳妥,但是真的就会拥有一种较为高效的生活方式吗?在大家的认知中,付出者往往会处于一种较为底层的人群?那么这样一类的人群真的就很难成功吗?

生活中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分别是哪一类人群?

Grant研究了很多的组织以及个人。比如说医学生的成绩,以及销售人员的业绩。而调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在上述工作群体当中,表现最差的都是付出者。因为他们会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帮助他人,并没能够有效的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那么表现最好的又会是谁呢?Grant研究的职业和组织当中表现最好的,也同样是付出者,而通过10多年的研究发现,在成功人士里,付出者的比例,要远远高出其他两种。

默克公司

比如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他就是属于一个极其典型的付出者,他会将国家的利益置之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即使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程度都不变,林肯也会尽量去帮助别人。在赢得了总统的选举之后,他更是邀请了被自己所击败的对手,担任国务卿这样的重要职务。

最终,很多人被林肯这样的一个性格所折服,有很多人称赞他,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一个统治者。不难看出这种付出型的性格,给他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好口碑以及好的性格。

付出

为什么付出者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Grant的研究中表明,虽然说有很多的付出者在工作上表现得并不良好,但是往往会有一个转折点,那就是这种付出者,让整个团队会变得更加的优秀。这是古兰特在研究了3600多个组织,进行了多达38项研究,所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如果说在团队中,人们越是愿意去帮助他人,并且分享自己的知识以及提供支持,那么,整个团队的各项指标自然会变得非常的好。虽然付出这属于牺牲了自己,但是也能够称得上是为整个团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虽然在个人的业绩上并不能够特别突出,但是能够带领团队一起去进步,让整个团队有一个极好的状态,这远远要好于自己的个人业绩。那么他今后也将会在整个行业中获得很好的口碑和声誉。

默克公司

付出者往往拥有强大的个人影响力

父母总是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吃亏,或者是某种程度上害怕自己的孩子,处于一个较为劣势的状态。也就会时常教导他们,凡事都要争个赢,不能够让自己吃太多的亏。但是小编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是很成熟,丹尼尔平克,曾这样说过:我们的成功,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着他人的一种技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付出者往往更容易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我们首先不管,你是获取者或者是互利者。但是大家都希望,生活中的医生或者是快递员,以及学校的老师,都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价值服务。通俗意义上来讲,大家希望他们都是一个付出者,而不是从自己的身上得到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更是愿意和这类付出者合作,他们会无私的去帮助别人,在需要的时候也会过来帮助自己,往往这类付出只会把整个团队的利益看得非常重,无论是他人的利益或者是团队的利益,都要搞出自己的利益至上,最终让更多人受益。所以这类付出者更容易得到和别人合作的机会,并且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建立起一个较为强大的影响力。

花旗集团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付出以及团队

Grant研究发现,如果是一位优秀的医生,在一家医院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但是他很难把这种成功复制到另一家医院。因为主刀医生的绝大部分成功,往往会护士或者是麻醉师等等配合以及合作有着极大的关系。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办成一件事的,那么这样的一种成功对于付出者来说是有利的。所以我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付出的过多从而吃亏,这样的一种想法是有很大问题的。帮自己的孩子在同龄的伙伴中,有着属于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合作都会变得非常的轻松。

千万别看孩子的年龄还很小,而这种付出是要进行较好的培养,孩子们一个人的学习往往是很难取得较大进步的。只有和身边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讨论,才能更大程度的获得好的成绩,但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同样是需要自己的付出。

类付出

付出者也能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好

在文中也说到,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和付出者作为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状态和感觉?其实我们可以想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衡量:这个人对我好,是否真的愿意和我做朋友,还是想从我的身上获取一些什么?我们之所以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到伤害,往往是没有明白其中的目的性,当我们察觉对方的目的之后,就会减少这样的伤害。

所以说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获取子做真心的朋友,因为他们会建立在目的之上,所以,有一些表现是非常之为上的。可能大家会认为,和互利者做朋友,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啊。但是大家要想到的是,和这一类的人做朋友,更多的是要有一个收益的等价,但这同样会限制了人际的交往。

类付出

如果说每一次帮助他人,都要得到等价的交换,这样的人际关系,只会变得极其的狭隘。所以说这两种类型的人际交往,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愿意和付出者做朋友。

付出者应该如何巧妙的保护自己?

所以并不需要担心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吃亏,只是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好的保护。父母们之所以担心孩子们会吃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的付出,并不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回报,甚至是会经常受到欺负。当自己的孩子无条件的付出之后,身边的小伙伴们,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很好的状态,这些都会让家长感到极其的失望。

类付出

但是也不要立刻的去制止,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付出,我们应该要学会引导,让孩子们鉴别一些伪装的获取者。尤其是孩子们,现在还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并不要太过功利的去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只要不触犯一些原则上的问题,孩子们在付出这件事情上,仍然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往往并没有很多的功利性,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换来的是一段不错的友谊。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仅仅只是大人站在那利益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更好的去保护孩子,学会分辨事物,告诉他们有些事情的险恶即可,并不需要过分的去制止他们的很多付出。

默克公司

或许孩子作为一个付出者,并不会帮助他们赢得百米冲刺,但是长跑的马拉松,却能够拥有一个不错的奖杯。我们总是会在生活中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一味的去付出,应该要有目的性的去结交生活中的朋友。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别人,也能够很有效的在人群中,提高自己的声望,并且去拓展孩子的更多可能性。

是否要让自己的孩子做一名付出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无论是作为哪一种类型的人,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只是需要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尽可能的去更好的表现自己。至于孩子们在付出之后,吃的一点小亏,并不会妨碍孩子们的成长,反而会成为他们的一个不错的经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