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钢琴教学二十多年,感触很多,当今孩子学钢琴没有了当时我学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家长成了孩子的主体,产生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家长也很迷茫,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本周老师布置的曲子没练好不上课
很多父母认为,老师上节课布置的曲子没弹好就接着上课,本节课还是重复上节课的内容,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时间。事实上,曲子没练好更要去上课。因为没练好一定存在某种原因,老师根据孩子上周练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没有练好的部分,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多加讲解、巩固、复习。如果是因为练琴时间太少,怕老师责备,那么不上课其实是逃避责任,规避错误,慢慢孩子就会发现曲子没练好可以逃避上课,学习态度会愈发消极,不练琴的现象经常发生,如果不及时纠正不良的练琴习惯以后这种恶性循环会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学弹钢琴半途而废。

(二)家长无法在孩子上课期间保持安静
好多家长习惯陪着孩子上钢琴课,但在课堂上很不淡定。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顿时会迎合老师一起批评,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顿时课堂气氛紧张起来,有的孩子情绪失控哇哇大哭,正常的课时进度严重受影响。老师表扬孩子的时候,家长也高兴地随声附和,很容易让孩子在课上骄傲放纵。有的孩子可能课上某个知识点学不会,家长比老师着急,在旁边指手画脚,孩子一脸的迷茫,不知道听哪个人的。家长如果陪课,在课堂上一定要做一个安静的旁听生,不要随意进入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课堂交流,不仅起不到帮助孩子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专业知识交给专业老师去教,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去做,相信老师,做一个安静的旁听生。

(三)要求孩子在练琴的时候绝对不能出错
很多家长都要在课下陪孩子练钢琴,孩子练琴的时候对孩子不停地指点和纠错。岂不知这种做法大错特错,曲子弹得动听、熟练是以练琴的人反复思考和弹奏为基础的,练琴就是不停的思考、不停地练习,把曲子弹熟练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刚刚开始练习不可能一下子就弹得滚瓜烂熟。孩子练琴的时候,家长在旁边指手画脚非要孩子一下子弹熟,反而打乱孩子的思路,孩子失去主动学习和练琴的信心,越练越不熟,时间久了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失去了独立学习和练琴的好习惯,脑子和手长在了老师和家长身上。如果家长不是专业人士,在课下监督孩子练习,最好不要指点孩子音乐知识和钢琴弹奏技术,陪孩子练琴目的是关注孩子的练琴态度和练琴效率。长此下去,孩子对课堂上学习的专注度和课下练琴的好习惯不愁养不成。

(四)家长是孩子忠实的琴仆
很多孩子上钢琴课像皇帝一样,家长拿着钢琴书,孩子课上从来不记作业,家长拿着笔积极地又圈又画地记作业、记重点,记弹奏方法。课下练琴的时候家长掀开钢琴盖,把乐谱放钢琴上,甚至翻到作业的那一页,孩子练琴结束,站起来就走,家长再负责收书、盖琴。很多孩子思想意识里学钢琴就是给家长学的。我经常说:钢琴谱请让孩子自己拿,学钢琴请让孩子自己学。”

(五)学弹钢琴快乐学习 零压力
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弹钢琴也不例外,不可能像旅游一样开心、快乐。所谓的快乐其实是学琴者对音乐的挚爱,而不是不吃苦的成功。学任何一种技能都没有快乐可言,只有你对这门技术和学科的挚爱,真正深入其中,感受到它的快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不管学音乐也好,文化课也罢,不吃苦,不下功夫,投机取巧是绝对不可能的。综上所述,让孩子自己独立学弹钢琴,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和监督者,大家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