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幼儿园、小学、中学、学习方法大有不同

幼儿园、小学、中学、学习方法大有不同

古语说三岁看老”,可见,孩子的性格,从婴幼儿时期已经初见端倪,但也侧面反映出,孩子的性格、习惯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扣在万千家长头上的一枚紧箍咒,从孩子踏入校门开始,便是孩子和家长的痛并坚持”着的开始。

痛”是孩子的压力之痛,是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的疲惫之痛,是家长的殷切期盼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之痛

坚持”则源自于家长与家长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拼,是这个社会赋予的生存压力,这种压力和比拼是一种常态,即使家长和孩子怨气不断,也只能不断向前。

然而,就算家长给孩子报再多的补习班,上最贵的学校,请最好的老师,都不如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来的重要。

不同的学龄阶段,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方式和定义也不同——幼儿园注重学习兴趣的引导,小学注重学习专注力的提升,中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以求在繁忙的学业里可以事半功倍。

幼儿园——学习兴趣的建立

补习班

对于一个刚入幼儿园上学的3岁小宝贝来说,能背几首诗,会背几个乘法口诀,绝对不是衡量上幼儿园价值的量化标准”。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万事充满好奇,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过早的进行枯燥的文字和数字教育,无非是将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里,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幼儿园学习方式可大致分为:观察学习、操作学习和倾听学习;观察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善于观察事物的变化,幼儿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学习,观察学习对其以后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只飞过头顶的小鸟所产生的风的动力、天气的瞬息万变、在沉睡的小猫咪,都可以成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观察和学习的对象,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学习,是充满童真的、有温度的。

小学——专注力的培养

小学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了更多的独立思维,善于解决基本的问题,有了更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阶段里的十万个为什么”逐渐在小学阶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耳融目染下找到答案。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共性——专注力不够,没有专注力,就无法实现完整的一节40分钟的课堂内容吸收,如果没有足够理解课堂内容,孩子就愈发跟不上课程节奏,丧失自信。

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父母在家可以做做这些: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

2.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3.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

4.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

中学——高效学习法

幼儿园

进入中学,则等同于进入了更加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中学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进入一个什么档次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对于课业本来就繁重的中学生来说,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全部用于辅导班甚至依赖辅导班,无疑是舍本逐末,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

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是使学习紧张、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前提和保证: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要找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订计划,不能脱离自己的学习实际,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

3.长计划,短安排。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归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摩擦气,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保证重点。

幼儿园

5.计划要全面,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计划里除了学习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障睡眠的时间。时间安排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和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相结合。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的从事单一活动

8.提高学习时间利用率。

■来源:《家长帮》家有帮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