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樱花妈咪(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你再闹就不要你了……”
相信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说出这种威胁的言语,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停止他的行为,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乖乖听话,他们甚至会哭闹更甚,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每次看到不同的小车玩具就哭闹着让妈妈给他买,而妈妈每次都采用固定的处置方式,拒绝”孩子、威胁”孩子……

起初威胁这招很好使,孩子看妈妈发火了就断了乱花钱”的念想,遏制住了心中的渴望,但随着妈妈掉进了威胁言论”的漩涡,这招方式再难奏效了。
不管妈妈怎么威胁,孩子都对妈妈毫不理会,反而越闹越甚,最后只得妈妈率先败下阵来,被迫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孩子也似乎突然聪明”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哭闹”戏码……
妈妈最终认怂了,而再闹试试”这句威胁,现如今也再也没有最初的效果 ……
威胁”教育用得多了,孩子就会习惯父母对待他的这种方式,从而演变成异常耐力逼迫的战争。
▊再闹试试”,面对孩子耍脾气,父母的威胁言论影响深远
1)你只是在发泄情绪
表面看似乎是孩子的行为让妈妈生气,其实是妈妈心里一直积累着没有发泄的情绪,借这类小事把自己的火发了出来。因为困扰自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这个问题频繁发生的时候妈妈就会有情绪。
老公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就容易把气撒给老婆和孩子,这时候如果孩子把碗打碎了,那么妈妈就会把气再撒给孩子,孩子就成了受气包,没地方撒气,就只能哭闹了。
【而有情绪的父母就会把教育借由威胁的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就是在发泄情绪】

如果父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心情是很好的,没有任何情绪,那么自然也会有更多的耐心去安抚孩子,正是因为父母不耐烦的情绪才导致孩子频繁哭闹。
2)你面对孩子无能为力
妈妈因为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一直买玩具,所以在面对孩子提出要玩具的要求时,才会不知所措,只能以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解。
王小波说:痛苦来源于对自己的无能”。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有时候真得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解决,就想简单粗暴的用自己的威严来让孩子服软。每次的痛苦,最后变成伤害孩子的行为和语言。
父母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吃饭,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要咬手...
这些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不了解造成的,因为不了解所以无能为力。如果父母知道孩子是因为要体验空间才会扔东西,知道孩子天生爱反抗才不听话,知道其实吃了太多零食所以才吃不下饭,知道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才咬手,就不会去阻止,去压制,去打击,去冷落。
【那么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无能为力】

孩子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调皮不听话,正是父母一手调教出来的,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坏脾气、性格怪在孩子自己身上,殊不知是自己的言行导致的。
▊父母的威胁对孩子的影响
✔你教会了孩子发脾气
所谓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也不是不无道理。
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画什么,孩子就是什么。会威胁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有暴躁的脾气,父母爱发脾气爱打骂,孩子自然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孩子越小学习能力越强,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拥有什么,就会教给他们什么。
✔威胁导致孩子容易形成两种极端人格
威胁是否定,是控制,所以才让人如此不舒服。
当一个孩子长期处于威胁之中,过度的否定和控制会让他丧失主体性,要么完全受人摆布,要么对所有人都抗争到底。因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所有极端的事,必然导致极端的结果,教育更是如此。胆小懦弱和暴烈成性就是威胁导致的两种极端】

▊父母这么做比威胁更有用
★对自己的情绪喊停”
父母一旦知道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就要想办法不要让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带来影响。
可以采用喊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你已经有情绪了,不要继续下去。这种方法可以阻断你的惯性思维,让你接下来像洪水一样的情绪得以有效控制。
喊停之后可以选择让自己安静一会,等情绪稳定了再用正常的语气跟孩子说话,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好沟通了。
篮球运动员狼王加内特和巴克力的手腕上都戴着一枚橡胶手环,就是为了在球场上面对无法控制的激烈的情绪,想要打架的时候提醒自己,停下来!
【所以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让情绪暴发,造成无法掌控的局面】
★ 不要总想赢了孩子
父母以孩子听自己的话为骄傲,以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感到没有掌控感。而没有掌控感让父母抓狂。就像妈妈每次看到孩子买玩具抓狂的时候,当下她就想让孩子听自己的,不要哭,不要闹,不能再要玩具,跟着我走,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都是父母想要赢了孩子的表现。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到:游戏力的重点是在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之间取得一种微秒的平衡,要让孩子充分主导游戏,这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

经常看到儿子在跟爸爸玩游戏的时候,喜欢对游戏的输赢做主导,喜欢自己赢,但此时爸爸都会一本正经的问:为什么你要赢,爸爸也想赢。”然后儿子就大闹:我要赢!”原谅直男的世界我不懂。
如此这样争执有什么意思?何不让儿子痛快赢一场,因为他想要的不就是爸爸让着他吗?不就是想感受一下那至高无尚”的掌控感吗?你不让他感受,他就偏去追求。
而科恩认为父母的主导则表现在你是否跟随着孩子,是否愿意当他的跟班”。当孩子感受到主导”带来的满足后,就会发自内心的遵守游戏规则,因为这个规则是他说了算,而不是你。
★觉知让情绪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有很多父母也认识到自己的坏情绪和潜意识下的威胁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改变,亲眼看着自己崩溃,看着孩子受伤害,事后又自责的不行,但自己又无力面对自己的行为。
在《逆商》里,作者保罗·史托滋说:所有改变的第一步都不是自责,而是‘觉知’”。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觉知,当你觉知到你的坏情绪时,就已经开始走向改变了。
【你的觉知让情绪自然的来自然的走】
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但没有觉知,反倒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孩子就应该按他的以暴制暴的原则来管教,不然以后就管不住了。这种错误的认知正是不当的教育带给人们的错误观念,所以才导致父母在看到孩子所谓的坏行为”时,首选以威胁来压制。

其实父母压下去的正是孩子天性中反抗的根源,而你的威胁却成为了浇灌苦果的营养液”,那就不要怪孩子将来与你为敌!
今日话题:你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是如何处理的?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