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田真博士在《0岁教育的奥秘》中这样说过:3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

从现实升学状况考虑,在学龄前就能认字的孩子,在学习上具备的超前优势非常明显:
在我国目前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划分里,幼儿园最大的作用是保证孩子对于集体生活的熟悉和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最基本自理能力的学习,让孩子开心、快乐地享受童年时光。

而一到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接触大量最基础的字词听说读写训练。这种情况就催生了幼小衔接”教育的讨论热度,而如果我们能够从孩子们天性里的图像思维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从小就轻松、超前、快乐、从容不迫地学习认字,那么大部分家长关于孩子幼小衔接”阶段的苦恼,孩子自己就可以通过汉字的阅读、理解、运用和表达来解决。

有位妈妈这样说:
一年级的语文作业很多都是读课文,看到班级群里很多家长说孩子读课文要教好几遍,做数学和英语作业家长也得守在旁边,因为孩子不认字,题目看不懂,这时我就暗自庆幸让孩子在学前就完成了认字。”
经研究调查,让孩子在学龄前把最基础的认字这关过了,孩子上课和做作业效率高,也能较快获得自信,不然从玩玩玩的幼儿园一下子过渡到学习模式的小学,孩子很难适应,甚至还会随之产生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而从小朋友们的长远成长角度来看:孩子在4岁开始,逐渐进入认字敏感期,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只有激发、保护好孩子的这个兴趣,才能为以后孩子的主动阅读、主动求知与运用汉字认识、理解这个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取法于天地、日月、山水、草木及鸟兽虫鱼,生动、直观地反映自然事物,是表意程度最高的字。
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大脑猜测字形,这个学习的状态非常主动。如:鱼,可分解鱼头、鱼肚、鱼尾。而对于形声字的学习,可以运用规律识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看到形旁,知道意思,形近字就容易区分。看到声旁,联想读音,音近字就容易区分。以图形、场景、故事、手工沉浸学习汉字,一记一串,效率又高,孩子又轻松。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敏感的启蒙阶段,很好地维护了孩子求知的好奇与学习的乐趣,拓展了孩子的手眼脑结合能力,孩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都得极大的迸发。
智慧的火花像星星点火一样,
到处放射出璀璨多姿的光芒。
这样的汉字启蒙,当然让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