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是一种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
通俗的来讲,就是宝宝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后表现出相应的情绪反应能力,如看见别人哭,宝宝也会跟着哭,或是别人笑,他也笑……
一般这个阶段会从宝宝出生一直持续到2岁以后,特别是2岁后,宝宝的情绪反应更为积极,甚至会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去帮助其他小朋友,比如给哭泣的宝宝一个玩具或饼干。
到了3岁后,宝宝生活经验更为丰富,也渐渐体会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了。
宝宝移情能力强,就能通过他人的情绪表现,联想到自己的曾经遭遇”,由起初的情绪感染去关心安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发展为调节自身意愿的能力。
所以说,移情”是一件对宝宝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所以家长朋友在宝宝一定要关注宝宝移情能力的萌发。一般一岁半后,宝宝就慢慢知道除了自己的情绪,还有他人情绪的存在。
那么如何让宝宝萌发移情”意识呢?
一、创造机会,让宝宝学习观察、识别他人的表情。
宝宝会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模仿他人情绪表达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他人大笑、生气、惊讶等夸张的表情特别能引起宝宝的注意。
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卡片、布偶,引导宝宝观察不同人物的不同表情。在观察的同时,家长可以用语言提示宝宝关注人物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
二、言传身教,家长为宝宝树立关心他人的好榜样。
家长的日常语言和行为会像镜子一样在宝宝的身上映射出来。
家长如果注意观察宝宝平时如何玩玩具,就不难发现,宝宝在玩玩具时的语言、表情、动作,无一不是通过观察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相处模仿而来的。因此家长应该在宝宝面前经常相互关心和帮助,让宝宝潜移默化地萌发移情意识。
三、让艺术活动来帮助宝宝萌发移情意识
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阅读书籍或创编一个故事,倾听音乐或跳一段舞蹈,画一幅画或一起做手工,一起种花或养殖小动物,等等。
饱含热情的艺术创作活动和生活中的点滴情趣,是宝宝与家长产生情感共鸣最自然的方式。
四、多与宝宝进行积极的亲子交流,引导宝宝说出自己的感受。
家长如果习惯用说教的语气来"指导”宝宝,那么宝宝就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尽管此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远未达到聊天”的水平,但是他特别需要平等的亲子交流,例如,和宝宝聊一聊今天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情,又发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总之,宝宝移情意识的萌发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需要家长细心地解读和呵护。
点赞关注,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