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聪姐。一个开朗热情、愿意积极对待事物的人,往往都是乐于交流的。我们正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
一个不爱与他人交流,不愿意向他人展示自己并倾听别人的人,在群体当中的评价往往非常简单:孤僻。

对待不爱交流的孩子,大多数家长可能都有些束手无策:并不是我们阻碍孩子去参与正常的社交,而是他们自己拒绝出门,拒绝与同龄人交往,这该怎么解决呢?
出现这种情况先不要慌,既然孩子自己放弃了交流的机会,那我们就应该努力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给他。就算一次还是不能奏效, 十次百次,总有一回他们愿意走出家门去交往,只这一次就足够让我们打开孩子的心门了。
还是那句话,没有机会,家长创造机会也要让孩子上,这一点放在交流交往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案例:十岁的琳琳经常遇到一些交往上的问题,父母认为这个孩子可能天生就不太会与人交流,因为她从小就相对安静,在交朋友这件事上着实没啥天赋。

然而,琳琳的姑姑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之后,却对她的父母说,孩子并不是天生不会交朋友,而是他们压根没给琳琳交朋友的机会。
姑姑说:”你们看,琳琳从小就被你们拘在家里。因为怕外面不安全,你们不愿意让她自己出去跟朋友玩儿,你们的工作又这么忙,更没机会带她出去,她就从小生活在相对孤单的环境中。上了 学也是一样,每次一放学你们就把她带回家写作业,根本就没给她留下和同学交往的时间。没有时间去维系友情,孩子拿什么去跟别人交流呀!"
姑姑不顾林林父母的抗议,在暑假时将她接到了自己家中。这个假期琳琳过得愉快极了,姑姑不仅没有给她报任何辅导班,还有时间就带她出去玩儿。最开始,安静的琳琳并不喜欢这些活动,她更愿意自己宅在家中看看电视、玩玩电脑。可是如此重复了几回,她却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最后还交上了一个新朋友。

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还真没有几个天生就愿意自己已个人待着的。虽然有些人最开始会抗拒集体活动,但时间久了、这样的活动多了,他们也会享受到在集体当中的乐趣。那为什么-开始他们会如此安静呢?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提供与人交流的条件,他的成长相对比较封闭,经常处于一个孤单的空间里,自然就学不会跟别人交流,其实,是父母影响了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孩子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变得更加积极外向,而且还能更加自信。因为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自我肯定,也能提高自我认同感。
这么一看,把孩子”扔”到集体中,好处远远大于坏处!您不要纠结于孩子是否会受伤、是否会被别人讨厌这样的细枝末节,只要把孩子收拾干净,教会他必要的礼仪,往集体里一扔,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在这个时候,父母还是采取"放养法”比较合适。

其实,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他们渴望得到表扬和认同,渴望能够成功、感受到成就感,而这些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父母不能给予的。我们就像挡在孩子面前的一座大山,既给了他们保护又能成为他们的榜样,却也同样让孩子觉得高山仰止,不可攀登;相反地,在群体当中,他们的优秀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成就感,所以多让孩子跟同龄人进行交流更能获得自信。
正确的培养方法:鼓励孩子交流,创设交流环境对比较内向、不爱交流的孩子来说,父母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之前,首先要帮助孩子,迈出内心的大门,然后再去提供充分的交流环境,帮助孩子走入集体当中。
1.从思想上愿意接纳新的朋友,他们才会利用好交流机会

有些孩子从小就对集体有一定恐惧 ,他们可能是没太接触过这样的环境,也可能曾经在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过伤害,所以即使家长鼓励他们进入集体、结交朋友,孩子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做,甚至排斥来自于其他小朋友主动的好意。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家长应该首先针对孩子排斥集体的情况寻找原因,并且速求解决办法。哪怕只是跟孩子进行场谈心,也要让他们理解父母不会欺骗他们,在群体中交往、寻找一个好朋友对他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只有孩子接受了这样的想法,才会愿意进一步地去同别人交流。
2.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友环境

一个过于闭塞和狭隘的环境,不利于孩子与他人交流交往。有些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在课余时间也没有外出玩耍过,甚至连自己的邻居都不多接触,唯一认识的几个朋友还都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这样的情况在城市当中是非常常见的。在这样一个简单 而闭塞的环境当中,孩子的交流欲望将会大大打消,因为他们一旦拥有了自己固定的朋友,往往几年都不会有所改变。
想让孩子在交流交友当中塑造良好的性格,就应该给他们一些多交朋友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假期时让孩子参加冬令营、夏令营活动,通过活动当中的各种竞争与比赛,让孩子跟来自各个地方的新朋友一起相处,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努力,这样的过程往往会激发孩子的认同感,让他们迅速结下较深的友谊。
3.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交流技巧

有些孩子有交朋友的需求和积极性,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向别人开口,更不知道如何维系一段友情,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教给孩子怎样去交朋友,比如如何跟人礼貌地打招呼、怎样开启一段话题、如何在长时间内维系两个人之间的友情,通过这种指导,我们就能让孩子学会珍惜一段友谊,并从交往当中获得成就感,这也是在给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喜欢我的朋友们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