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个成长的年龄段都该经历着他该经历的相应的成长过程,只看你家长是不是给他经历的机会了。孩子不懂得学业的重要,不知道父母的不易,多半原因在于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过度宠爱、总是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什么都顺着孩子,或者孩子一哭闹发脾气就赶紧满足孩子所至。
孩子一切都来得轻松容易,该经历尝试的都被家长包办剥夺了,所以,即便孩子年龄增长了,心理年龄依然没得到该有的成长,因而也没有自己的责任意识,更没有觉得自己要生活更好,就得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行。因为一切都由父母想当然地提供好了,自然就会出现孩子不懂学业的重要和父母不易的现象。
初中时成绩一般,中考刚过线,父母为了让我高中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环境,于是去了外市的私立高中,原因是我有一个亲戚在那所学校任教,方便照看我。
到了学校以后,和预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能说自己认真学习了,只能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刚开始还有些腼腆,后来和宿舍的同学熟悉以后也开始经常外出上网。因为学校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外出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班主任打电话同意以后才能外出,所以每个星期都是找各种理由出校。
高一的时候没有生物,8科期末考加起来才500多一点,平均每科都刚好及格。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似乎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效果。
高二的时候转学了,还是私校,原因是我那个亲戚要自己出来办学,我也就跟着转学了,高二上学期班上14个人,下学期只有8个人了。这一年父母来到了身边,没有机会出去上网了,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打篮球。似乎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依旧浑浑噩噩。
第一个转折出现在高二期末考前,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下去好像考不上大学,然后我和父母说我要转学,父母表示支持,但是至于能转到哪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乎我开始复习,参加了离家不远的一所新建公立高中的插班考试,很意外的考了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考第一,不论是单科还是总成绩。更让我意外的是因为考了第一名,学校免除了我的插班费2000元,我第一次觉得学习好有用,还能给父母减轻负担,因为那时候家里比较拮据,2000元是笔不小的支出了。
我如愿转学去了想去的学校,感受到了强烈的学习氛围,但这还不是催生我后来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次转折出现了,高三上学期一般多分时候,我爸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动个手,受了伤,住了院。那周我从学校回家父母都不在家,之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在我家,我不知道他们来我家做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说话,我吃完饭说是一起上街去转转,我没想太多就和他们去了,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去了医院,才知道我爸住院了,而且已经做完手术住院一周了。一直没敢告诉我怕我分心影响学习,那天我哭了,很伤心,很难受。
回到学校以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里没有去过一次球场,甚至都不曾往球场周围去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中午12点下课吃完饭回到宿舍做习题做到一点半,然后躺一会,下午两点开始到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就赶紧去食堂吃饭,回到宿舍洗头,每天都洗,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白发,每天五点半左右就到教室,开始做题,中途除了上厕所,基本都在教室里上自习,三节自习下课是晚上十点五十,回到宿舍以后洗漱完毕就上床,看书做题基本每天都是在一点左右才睡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即便是高中最后一个寒假,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六点半起床开始做题。后来勉强考上了一个大学。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读书的重要性无论别人说多少,也许都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的实在。
只有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自己才会努力才会真正的用心。
###孩子需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如果可以我并不希望孩子一定要经历什么才能懂得学习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特别调皮,学习成绩也是一般般,感觉他每天像个二傻子一样,开开心心,从来不知道愁是什么?
直到高二下学期,我们发现这人完全变了,变得爱学习了,不贪玩了,也不爱说话了。
从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就突飞猛进,在班上能数一数二了,老师还经常怀疑,这个同学是不是作弊了。
后面高三一直到高考,他的成绩都非常好,最后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高考后的某一天,我们几个玩的好的同学一起聚会,那晚他喝了很多酒,酒后自言自语的说,说他母亲癌症晚期活不了多久,就是因为母亲生病,才奋发学习,他想让他母亲高兴,想让他母亲活久一点。
直到那一刻,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他会突然变得爱学习,直到那一天我们才知道,他妈妈刚去世一个星期。
所以,题目问需要孩子经历什么?我就想到我这个同学,我的答案是不希望孩子非得经历什么才能明白与成长,该某个年纪做什么事,就让孩子在某个年纪做什么。
如何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作业很慢,不喜欢学习,辅导作业崩溃等等。
所以,在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我们有好好给孩子做榜样吗?
我们一边玩手机,一边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做作业能做的好和快吗?
我们一边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天天看书,孩子能看的进去吗?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认真学习 ,可是我们却忘了,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呀。
我记得之前的一则新闻,震撼到我了,49岁的管宿舍妈妈原梦园,同儿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儿子被复旦大学录取,而自己被广西大学录取。
这就是典型的以身作则,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
所以,我们要求孩子爱上学习,那我们是不是得自我要求,为孩子做榜样呢?
我的孩子,前段时间爱上魔方,可是学了很久都没有进步,看着我的孩子一天天学习,进步不是很大,当孩子问我该怎么做的时候,我却根本不会。我想是不是我先学会,再教我的孩子,孩子学习会更容易些呢?
于是我买了三阶,四阶,五阶,的魔方,我开始网上找不同的视频,学习魔方,刚开始对我来说很难 ,我把每个动作都记在本子上,我开始练习三阶魔方。
一步一步,刚开始我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到后面三阶魔方我能在80秒内完成,没有学习之前,我根本不敢相信,我可以这么快完成。
后面我又练习了四阶,五阶,四阶魔方能在五分钟内完成,五阶魔方能在10分钟内完成。
我发现我学会后,再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学非常快,现在能和我一起比赛谁更快。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在学习方面,父母的一切行为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二,环境影响。
明白父母的不易,如何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
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孩子自然就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经常看着很多家长,舍不得用孩子,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什么家务都不会做。
这样的孩子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吗?不能,他们只会觉得这一起理所当然。
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孩子需要什么,父母会无条件的满足,小小年纪的孩子攀比心特别大,用手机用苹果,穿衣服穿名牌(当然这里不是说家庭条件本来就好的家庭)。这样孩子能明白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吗?
当然不会,他只会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而抱怨,或者会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自己的攀比心理。
环境很重要,我们本身是什么样,我应该让孩子明白,要让孩子参与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孩子早早明白,想要的东西,需要靠努力争取。
直到现在的我们才明白,学习的苦是靠自己主动去吃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吃这份苦呢?因为这份苦可以选择不去吃。而生活中的苦是我们不得不吃的苦,我们别无选择。
学会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吃这份苦,逼孩子去学习不是长久之计。
学习的重要性
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现在5岁多一点,有一次我们去逛超市买了一大推东西,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把儿子要买的小猪佩奇饼干扫描了两次,那么就相当于结双份的钱,幸好我还没走出超市门,回去找收银员叫她重新结账,多退少补,可是收银员不太乐意,还和我老公吵了几句。结果超市经理来了才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重新扫描,也掉了监控来看,确实是收银员弄错了,后来退了多收的那份钱。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就问我:那个阿姨是不是不懂得算术啊妈妈?”我说:不知道哦,儿子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不像阿姨那样子哦”我摸摸儿子头说,你要记住你说的话哦,从那天之后很自觉的拿起字来写,还叫我教他算术之类的。
理解父母的苦心
有一次儿子跟我们去酒店送布草,那布草一袋袋的,又大又重,我和老公一个搬,一个扶着手推车,要要从酒店地下室送到十五楼去。虽然有电梯,但是也还要搬上搬下的,都是体力活。他爸爸在前面拉,我儿子在后面推,三个人满脸都是汗水。边推车儿子边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回家我要帮你们俩捶背按摩哦。我和他爸都笑了,那刻虽然很累,但是听到儿子这句话,心里暖暖的,越干越有劲,突然间觉得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虽然他还那么小,但是有这份心,我也知足了哦。儿子知道我们不容易,还这样安慰我们,想想再苦都是幸福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上的宝,但是我们父母不能每天宠着惯着,有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和我们一起做事,也许做这过程中,孩子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感悟哦,大家说是不是呢?????
用我和老公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来诠释这个问题。
我是独女,爸妈就职于效益很好的国企大单位,从小在吃穿上我没有为难过。可在学习上我也没有什么主动性。我妈是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她的朋友就是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英语老师。平常我妈就会让这老师朋友来我家串门聊天儿,然后轮流到隔壁屋子里给我开小课辅导。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最新的学习资料,只要我一抬手,马上就雪片似地飞过来了,完全是被动的,填鸭式的。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开始体会到父母生存的不易的。我家是农村的,从小家庭条件就不好,然而父母对孩子都是这样,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去上学,宁愿自己吃苦。初中毕业之前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没钱就找父母要,想要什么就跟父母提,虽然也会经常有不给自己买的情况,但总体来说还是答应居多。
我们那每个月隔两三天就会有一个乡镇有集市,我们村有些有生意头脑的人都会赶集去卖一些东西,赚钱贴补家用。我初中毕业之后,等待中考分数下来的时候,在家里没事干,那时候我大舅是在省城做内衣批发,我就想锻炼一下自己,去我大舅那批发了一些秋衣秋裤跟村上别人一起去赶集卖。
先回答第1个问题,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
01
要经过生活的磨难。
我的邻居,第1年参加高考,没有考上,不愿意再学习了,就和本村的年轻人,一起到外地打工。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还要在工地上不断奔走,肩扛手拉。那时还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一切都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半死。
几个月下来,邻居就不愿呆在工地上了,回来继续上学,从此发奋读书,第2年如愿考上大学。
马云爸爸也参加过3次高考,他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他就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这次数学79分,终于考上大学。
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