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和别的家长交流的时候,发现好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动不动就哭,芝麻大点的小事都能成为他们流眼泪的原因。鞋子穿不进去,袜子找不到洞口在哪儿,气得坐在地上哭;帮奶奶做事情,错过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对着电视抹眼泪;被老师冤枉,受了委屈,也只会默默站在旁边抽泣。

孩子会出现这种崩溃大哭的行为,其实都是心理弹性”在起影响。心理弹性指的就是:个体在遭遇逆境的时候,能成功地去应对或者能更好地去适应。一般来说,心理弹性与人的适应性呈现为一种正相关,即弹性愈大,表明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调控能力愈强,适应性水平愈高。
前面那些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又哭又闹的孩子,实际上就是心理弹性非常差。面对环境的一点点改变,就不能适应。
不过各位家长也别担心,心理弹性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童年时期,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要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有意识地在育儿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弹性,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技能。
做到以下五点,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奠基。

第一点,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很多家长工作繁忙,有时早出晚归,每天只有晚上睡前才能和孩子待在一起,又或者直接把孩子放在父母跟前带着,自己做甩手掌柜。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父母的亲切陪伴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取代的。尽管再忙,父母都应该和孩子有一个在一起的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然只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患得患失又自闭。一旦遇到不好的事情,也得不到很好的关心与交流。
其实,餐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和父母更好地交流,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认识的新朋友,家里养的宠物,爸爸妈妈在上班时候的趣事……如此的陪伴方式,才会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身后后盾的坚硬。无论是《妈妈是超人》里可爱的嗯哼,还是《爸爸去哪儿》里暖心的Jasper,都是在如此温暖的家庭中成长,感受着父母相爱,才会形成人见人爱的温和性情。
所以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第二点,时常表扬鼓励孩子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拥有一颗足够强大的自信心,就能避免崩溃大哭的手足无措。
而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从家长做起。中国式家长表达赞扬的方式总是很含蓄,说不出口宝贝,你真棒!”这样的话语,往往都会用一句戒骄戒躁”一笔带过,甚至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泼冷水。
夸夸孩子其实没有那么难。家长不去说,就永远不会知道一句你真棒!”对孩子的激励有多大。多对孩子做一些正面的评价,而不是做负面的评价或暗示。
看到孩子身上的长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变得更加自信。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平时成绩在班级中游水平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拿着班级第十的成绩单回家。到底是夸赞孩子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肯定他的潜力?还是和隔壁家拿了第二的小孩对比,告诫孩子戒骄戒躁?相信聪明的家长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三点,不能过度偏袒孩子
巨婴”这个名词,曾经火遍全网,用来形容有着成年人的年龄,但精神上还没断奶的人。
错误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就可能成为巨婴”,拥有过分脆弱的心理弹性。所以家长在育儿时不能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太过依赖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决定自己的事,而不是事事包办。否则只会让孩子处理事务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永远活在温室里,不能够独当一面。
妈妈们在带孩子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将一些孩子能做的事,放手给他自己去做。例如: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都会端着碗喂饭给他们吃,有些时候孩子调皮到处跑,我们还得追着他一口口喂。后来孩子大了一点,我就会告诉他:我们都要坐在桌边自己拿着小勺小碗吃饭。第四点,对孩子的情绪循循善诱
其实每次孩子都有自己细腻的情绪,不仅仅是哭。一旦情绪积累久了不去宣泄的话,容易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父母要做到,成为孩子在情感上信任的人,引导孩子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遇到很大麻烦时才表达自己的无助。
父母认可孩子的情绪,帮孩子梳理情绪,划定界限,选取可行的行为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也能让自己成为最会教育孩子的高情商家长。

第五点,父母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言传身教比照本宣科来得更有效,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会模仿。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教导孩子和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是在教育孩子。”所有在孩子的心理弹性培养中,更要发挥出家长的模范作用,将自己坚强勇敢的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这样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想起来家长的偶像形象,必定会受到影响和鼓舞,从而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孩子哭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孩子们还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未知的挫折。但是家长永远不能替孩子走完未来的路,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影响和教育,帮孩子成为一个更加有担当的人,让他们不仅仅有能力,更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去坦然迎接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