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它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
如果自家孩子比较胆小,那么他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可能表现出来比较懦弱的情况,大家也不会对他表示出来好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改正孩子身上胆小的小毛病。就像你上面所说的孩子胆小怎么办?到底应该如何让他变胆大?根据我教育孩子的经验,总结出来以下几点。
我家宝贝就是比较胆小的孩子,有一次我和孩子爸爸带他去游乐场玩,孩子爸爸让他玩一下那个小飞侠的娱乐项目,孩子立马表现出恐惧,哭着说我不要玩这个,我害怕,爸爸说你不玩这个哪个都不要玩,孩子更伤心了。然后我就告诉孩子,如果你去体验一下小飞侠,我就给你买一个冰淇淋,巧克力,孩子心动了,就慢慢的往小飞侠这里走去,排队时孩子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但是当他被绑在弹跳床中间,工作人员帮助他弹起来后,孩子并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很笨拙的跳着,下来后,他很开心的说,妈妈下次我还要玩,就这样,孩子对自己觉得害怕的事物体验过后反而喜欢上了。
其实孩子对于一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内心难免会害怕,但是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体验他比较害怕的事物。当他真正体验过后才会知道原来这个也挺好玩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千万不要恐喝孩子,强迫他去接受,强迫时孩子的大脑会一直处于惊吓状态,根本没有办法去体验这个游戏的美好,只有当孩子心里慢慢的接受了,他才会感受到这些游戏的美好。
再次提醒这位家长,孩子胆小不需要太着急,我们应该适当的锻炼孩子的胆量,一定要适合孩子这个年龄阶段能接受的一些游戏,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胆子小就去吓唬他来锻炼孩子的胆量,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的胆小,没有安全感。想让孩子胆量变大,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孩子的胆量慢慢来锻炼就好,不要太着急。
我不是什么写作专家,可能说的不会太专业,但都是我家孩子所经历过的事情,我的应对方法,我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讨论育儿经验,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
###我妹妹的儿子天生胆小内向,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改变他的性格,她有意识的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经常和孩子小同学的家长们几家人一起经常聚餐,去户外野炊,游玩,鼓励儿子和其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让孩子自己去超市买一些简单的东西,现在孩子上初中了,胆子大了,性格也变外向多了,也很有主见,像变了一个孩子一样,所以说性格是天生的这话并不是绝对的。
说到怎么让孩子胆子变大,跟几个方面是有关系的。
一个是孩子的先天个性;
第二是成长环境;
第三是父母的态度。
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1、孩子的先天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既可以分成内向、外向;又可以分成热情、冷淡或者是暴躁、任性。再或者又可以分成较真、害羞、散漫或者是好动型。
这么多的个性划分,如果分别罗列出来,对于我们用于判断自己孩子的先天个性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益处。因为你会发现,似乎自己家的孩子,各种类型的都会有一些,特别明显是哪一类型的孩子,实际上并不多。大多数的人,都是混合型的性格。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针对一岁宝宝的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
很多父母就会抱怨自家的孩子:怎么在外面被人欺负,就不敢吭声了呢,你胆子这么小,以后怎么混社会呢!”你看邻居家的孩子胆子多大啊!
殊不知,孩子胆子小,很大原因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导致而成的。
该怎么锻炼让孩子胆子变大?
1.父母要学会放飞孩子
孩子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特别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把孩子溺爱得不行。孩子在家就被伺候得像个皇帝皇后一样,在外面,又被保护得很好。
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父母这个笼子,反而对外面的世界变得抵触,害怕人群,胆小也不懂得与人交际。父母要学会适当放飞孩子,相信也是锻炼孩子胆子大的一种方法。
2.父亲给予孩子多点陪伴
很多时候,孩子胆子小,有可能是父亲陪伴得比较少。
现在有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带,父亲大多都是缺位。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代表着一种权威的形象,他是自信,勇敢的男人。如果一个孩子常年缺乏父亲的陪伴,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敏感脆弱,男孩长大后就会变得偏向女性化一点,不够勇敢,女孩就会变得胆小害羞,不懂得与异性相处。所以说,父亲给予孩子多点陪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能在爸爸身上学到了勇敢,责任等等。
3.带孩子多点参加体育或集体活动
周末,家长多点带孩子去爬山,划船,溜冰等体育活动。或者多点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孩子也许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依然在人群里胆小如鼠,但水滴石穿的道理,多参加几次集体活动,一次生,两次熟,多点接触人,孩子的胆子自然就上来了。
如何让孩子胆子变得大一些
首先,家长们需要做一个区分:孩子害怕”就是胆小”吗?
当了爸爸妈妈,恐怕就回忆不起来自己小的时候了。实际上,1—3岁的幼儿正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学习我”和周围环境怎么相处。由于年龄的关系,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得慢了许多,他们会对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环境(比如快速移动的物体、嘈杂的声音、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和恐惧,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包括怕黑、怕水、怕高。专家说,这些都只能说明幼儿还没有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孩子有什么不对。当然,也就不能说明孩子胆小”。当孩子在心理上正处于建立信任和委托感的阶段时,孩子受到惊吓时,保护是惟一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不保护他,他可能更害怕,可能真会变成胆小鬼”,长大后也不会有充分的自信。
其实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孩子害怕大的声音,那么走在铁路旁,你要先告诉孩子:来了一辆大火车,如果你不想听汽笛声,先把耳朵捂上。这是让孩子做个决定,是提供机会让他选择。但有些妈妈会对孩子说快捂上耳朵,火车来了,汽笛声该吓着咱们了”,这样说等于告诉他害怕是对的,你希望他这么做。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胆大,心细。可是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孩子, 胆子特别小,做事放不开,比较父母。
那么,为什么他们胆子特别小呢?
首先,家长管得太多,生活中,孩子很难获得应对的经验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事事都特别小心,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与活动的范围,似乎外界的一切事物对孩子都会照成伤害。但殊不知,这样做,只会磨灭孩子尝试的勇气。造成孩子不敢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这是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的直接原因。
其次,家长说话不注意方式,用言语吓唬孩子
平时孩子不太听话,特别调皮,还老哭闹,有些家长脾气不好,便用责骂或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比如:你怎么老是吵,再吵就出去,让坏人抓你,我不管你了!”经常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性格上会比较内向,胆小怕事。
再者,经常在父母身边,到了陌生的环境就有点不适应
孩子从出生开始,一直都在父母身边,妈妈带得比较多,所以,当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去幼儿园,孩子就会很不适应。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孩子都不认识,而且幼儿园限制很多,所以心理有点害怕。所以,很多刚入园的小朋友都有分离恐惧症”,就是因为平时与父母待的机会太长,不适应新环境所致。
那么,既然问题来了,该如何解决?可以试试下面3种方案
1)让孩子尽早独立
独立的孩子早当家。父母要学会放手,凡事不要包办。孩子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弱小,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当然,一开始,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做,需要父母做好相应的引导,以身作则教会他怎么处理,孩子才会慢慢自己学会处理各种事情,不至于未来遇到问题,选择逃避,这只会令他的胆子更加小。
2)多给孩子鼓励,减少责骂
不要孩子一做错事,就责骂他。谁没犯过错?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不敢在人前说话,这一切难道说和父母没有关系?
家庭是孩子良好性格成长的沃土,父母一定要正视孩子的问题,积极帮助孩子克服羞涩、缺乏自信,不敢说话等一系列问题。而除了引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多鼓励孩子,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到。增强他的自信心,这是孩子胆子变大的根本,也是给予他安全感的保障,千万不要忽略。
3)多带孩子接触外界,鼓励孩子与人分享
社交,是每个人存在这个社会无法避免的。通过社交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享受社交带来的快乐,让自己变得开朗。所以,父母要多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多分享。比如,平时多带孩子去一些孩子比较多的地方,让孩子多和其他孩子交流,玩出快乐。
所以,孩子胆子小,父母不要担心,更不要焦虑,采取正确的方式,多关爱孩子,其实问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孩子胆子小,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社交上有障碍,自信心不足。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让他胆子大一些。
1.孩子胆子小的原因
(1)孩子没有安全感
一个安全感足的孩子,会表现得比较绽放,不会畏手畏脚。因为他知道父母足够爱他,即使做错了,也不会遭到排斥或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