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美国家庭往往不止一个孩子,而且,因为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独立精神,美国人大多都秉承着自己生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的原则。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上一辈的亲子关系,也体现在下一辈中。王小谟表示,美国人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独立,只要住房条件允许,哪怕是新生儿,也会从出生伊始就独立睡在自己的房间,而不是像大部分中国家庭那样,睡在爸爸妈妈中间或者旁边。
其实,许多欧美国家对待孩子都是如此。比如法国,宝宝几个月大就会被安置在一块围起来的安全的婴儿区,让他们在里面摸爬滚打,再大一些就把宝宝放在地毯上爬。他们认为这样长大的孩子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平等”。就连孩子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也会对孩子说:小姐/先生,您挑选好了吗?”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恶魔。如果一味地夸奖赞美,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更何况,孩子哪能无错呢?
在中国,孩子犯错了,有的家长倾向于找个他还是个孩子呢,他懂什么呀”这样的借口,往往教育孩子也没教育到点子上。在美国,不管多小的孩子做错事,爸爸妈妈都会认认真真跟她讲道理,好像孩子已经能听得懂一样。
而国外对同样的问题,美国等西方人会这样做,当孩子不管受什么委屈哭的时候,家长会蹲下来抱抱孩子,会对孩子说:###
对于孩子哭闹,不是国外和国内的说法。而是看家长的做法。
对于孩子哭闹,大家都会很苦恼,很多人会用以暴制暴的方法。作为我个人而言,在这方面也吃过亏。
孩子很小的时候,哭闹不管,就是任由他哭泣。但是发现一次比一次哭的厉害。其实小朋友是在说爸爸/妈妈,我就是想要你们抱抱(爱)我”,这么小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予他爱,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他才会有安全感。不然小时候不给,大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是哭闹,就是跟小朋友大家等),让你给。
当然给予爱,到了孩子开始2-3岁,就要有规矩了,不能没有原则的爱,对错还是要分清楚的。在这里,特别推荐《正面管教》里的做法,要有不管教的勇气,不惩罚。
###孩子哭闹,家长一个头两个大,情绪控制不住就会伸手打孩子。那么这样做对吗?看过《超级育儿师》的人都知道,孩子能用哭闹控制家长,家长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情况还真是不少见。那么面对孩子的哭闹,不能打,情绪又控制不了,怎么办?!想要解决家长控制不了的情绪,我们就要了解引起这情绪的源头——孩子为什么哭闹?孩子的哭闹合理吗?他是想表达什么诉求?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解决家长的情绪。孩子的哭闹往往是一种试探,看看家长能放任到哪一步,换句话说,我做到什么程度才会挨骂挨揍。在加上有些家长是随着自己的心情管理孩子,没有一定的原则,让孩子没有个准头,所以一次次的试探哭闹。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每个家庭都有垃圾桶,成年人知道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这是因为成年人已经养成了垃圾就要放在垃圾桶里的习惯。如果没有人告诉这一规矩,而是放任,小孩子就不会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有人会说,孩子长大了就学会了。小狮子如果是从吃奶的时候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他没有学习过捕食猎物,等到成年以后放逐到草原上,它会饿死。人也一样,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守规矩,家长发脾气的时候就少很多,又何来打孩子一说呢?孩子怎么打有效?没有原则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打皮了,打不打都不听。这就是对于家长没原则管理的一个佐证。打可以,但要打的有效果,不然还不如不打。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觉着应该纠正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哭闹的孩子,对于家长不分国界,都是一个令人分外苦恼的问题。
首先,国外的家长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没有家暴行为或者过度宠溺吗?
当然,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在相关视频上都是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育儿经验,这个问题并不能说明这些国家的家长都是如此。也有可能是相关网站对一类型视频的发布有它的管制规定,就像我们国家对于黄赌毒的网络管制一样。
还有一个有问题就是,但凡有正向引导的能量存在,就必然会有与其相反的事实,正如万物分阴阳。
另外,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国外的教育理念要比国内先进,开放,开明,也更加的人性化。
就像题主所说的,面对哭闹的孩子,国内大多数家长会呈现两个极端,要么过于严厉惩罚,要么过于娇纵宠溺,民间提倡的教育也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更有父为子纲,君为臣纲”等等,亲子关系的培养也不过是《二十四孝》《三字经》等等,主张更加强调了父母为尊,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这个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而像美国这些先进国家,他们没有那么深厚文化的影响,思想也是更加的开放开明,他们崇尚科学,也更加尊重人性和人权,这是他们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并不代表,我们国内的家长都是迂腐不堪,相反我们更加会以开阔的胸怀,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吸收外来的先进教育理念。
像《正面教育》这本书中写道:正面管教孩子,就必须做到废除惩罚,废除娇纵,以和善坚定的态度对待。”
它更加强调了,亲子关系中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我关于育儿的文章,有提到关于这方面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