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儿童独占症”及其纠正 幼儿独占行为

幼儿独占行为

幼儿独占行为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孩子:手里的东西别人很难要出来,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得不到就哭闹不止。这种表现,称为儿童独占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矫正,将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的负向性格特征。

  这种症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使儿童的不合理欲求得到过度满足所致。为此家长要注意:1、不要被孩子所左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以自身的行为来接受父母的反应。如用哭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支配父母。他们通过父母对哭的反应感到自己的影响和支配作用。家长要严厉些,不要被孩子所利用和支配。2、不要有补偿感。有些父母总觉得自己在童年时代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不应再让孩子吃苦,于是在吃穿用等方面不加节制。殊不知,这是造成儿童任性、独占的根源。

  要纠正儿童独占症,家长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求进行控制和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要的,什么是不该要的。2、鼓励和引导孩子把享用物品优先分给家长,使他们懂得去爱别人,先人后已。3、鼓励合群,关心伙伴,这可以有效地纠正儿童的独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