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走近家庭教育消费 关注家庭教育

  教育成为家庭消费重头时下,知识经济的革命导致普通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家庭培养孩子的必要支出。这如同买东西要交钱一样,在得到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投入资金,而且每个家庭已经把教育看作家庭的首要投资项目,来优先保证和安排。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的费用已大大超过了消费总支出的增长幅度,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头。

走近家庭教育消费

  家庭储蓄教育经费居首对一个家庭来说,在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消费的基础上,教育消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大都把存款用到了培养子女成才上。据中国人民银行第16次城市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家庭存款,除正常生活支出外,用于子女教育的占首位。购买家电、衣着等消费品居其次。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小学到初中,国家规定是义务教育,学生除生活费用外,仍需部分支出。从初中到高中、中专、技校,则支出更大。总之,从小学算起的这一阶段每名学生需2万元以上的花费。而一名大学生除学费外,每年还需支出3000元至4000元左右的饭费、住宿费等生活费用,这样一名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5000至6000元。四年大学生活,费用大约在2万元至3万元左右。如此大的教育经费数目,对一般家庭来说一下子很难支付得起,所以许多家庭从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为孩子存款。家长们除了每月将固定为孩子存的钱数存入银行外,孩子们过年过节时得到的压岁钱,有的也作为教育经费存入了银行。而且许多家庭轻易不舍得动用这笔存款。因为家长们坚信,虽然教育消费是消耗性支出,但另一方面也具有投资性,付出总会有回报”。

关注家庭教育

  特长教育家庭额外的支出家长们在让孩子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对孩子的特长教育也不放松,许多家庭把大量资金用到培养孩子弹琴、书法等特长教育上。

  今年上小学4年级的圆圆,一个星期要上电子琴、英语、舞蹈三种课外特长教育课,每月学费支出300元。在银行工作的圆圆母亲说,为了女儿学弹电子琴,他们省吃俭用,付出了不少心血,家里除了正常的生活支出外,大多数资金全部投到了培养孩子身上。六年来,仅学琴的学费按每年2400元计算,迄今已支出了14400元。虽然这笔支出对他们工薪族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们却感到很欣慰,很值得。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也学到了学校中学不到的技能,而且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掌握了一技之长,做家长的感到很骄傲。

  像圆圆这样接受多种本领训练的小学生,在小学校里为数不多。据圆圆的班主任老师介绍,她们班60名学生中,学习琴棋书画的学生几乎占了一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纯生存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将会被发展性消费取而代之,尤其是家庭教育消费将成为时代不可缺少的主流。

  明白上海存款首选养老和教育如今许多家庭为子女选择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是家长最大的心愿。上海市城调队对3000户城市居民家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居民储蓄的头两位原因是养老与教育消费。

关注家庭教育

  培养一个大学生如今要投资多少?按照上海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算一算这样一笔学费账:幼儿园3年学费1.4万元,小学5年1.5万元,中学7年3万元,大学4年4.6万元。19年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需支付教育费10.5万元,这还不包括日常的其他生活消费。然而,愿意花10万元培养孩子大学毕业的家庭占绝大多数。

  从上海居民收入现状来分析,低收入家庭只能应付基本的教育项目;中等收入家庭择校愿望最为强烈,支付的赞助费所占比重最高;高收入家庭更愿为子女开小灶”,聘请家教费占全部教育消费比重最高。

  上海市教育科学院院长胡瑞文对教育消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依据我国国情,仅仅以国家财政投入的单一渠道发展教育,教育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事实上,教育既有公益性的一面,又有消费性的一面。相应的,教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以基础教育为主体的部分是政府行为,另一部分是社会行为,可以进行市场运作。”

  教育消费,如今成为上海居民家庭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学校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个方面,成人对继续教育和知识技术更新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近年来,上海共有230万人在自费求学,约占上海市民总数的三分之一。终身教育,在教育消费时代,必将成为上海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杰民武汉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4.2%据武汉市统计局对城区500户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来,武汉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增长迅速,城区居民家庭教育支出人均442.88元,年均增长率达14.2%,已成为家庭的第二消费大项。

关注家庭教育

  在教育支出中,学杂费呈逐年增长趋势。学杂费支出为289.44元,年均增长12.9%;学杂费占整个教育消费的比重最高,都超过了75%。尽管武汉的收入水平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偏低,但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仍表示将节衣缩食为教育”。调查显示,43%的家长已在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储备教育资金;29%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了教育保险;38%的被调查者为了子女的教育正尽量节省日常生活开支。近年来,一些家庭花费数十万元送子女去国外读书的越来越多,这使不少国家的学校纷纷前来武汉召开海外留学推介会。

  在武汉,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消费支出增长幅度相同。调查显示,5年来武汉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9%;而低收入家庭增长了17%,年均增长2.8%。虽然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是低收入家庭的4.9倍,但两者的教育消费支出均增长了2.2倍。

  金小华天津市逾九成的家庭把教育投入放首位天津市城调队对0至14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天津市逾九成的家庭把教育投入排在未来消费第一位,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将来的最高学历为大专以上。

  调查显示,在家庭储蓄存款中,专门用于孩子教育的钱占33.9%。有94.4%的家庭表示,今后为孩子投入首选教育。

  调查同时显示,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获取高学历。其中,44.7%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在国内上大学;14.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取得更高学历;11.2%的家长要送孩子出国上大学、读研究生或博士。有28.5%的家长认为,学历问题应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能考上哪类学校就上哪类学校,不可勉强。仅有1.1%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高职。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上,20.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15.7%的家长希望孩子当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7.3%的家长希望孩子当律师。仅有1.7%的家长希望孩子当工人或企业一般工作人员。调查还显示,天津市44.1%的家庭让孩子参加各类业余补习班或兴趣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