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欢喜》现在火遍荧屏,里面的一个情节引起了观众们的热议:
在电影院内,宋倩和女儿吵了起来:一个电影看两遍,闲的呀,有意义吗?
女儿乔英子带着哭腔说:那我也是为了你高兴呀!”
宋倩丝毫不领情,对孩子大吼一句:我不用!”
看到这一幕,许多人纷纷表示:这简直太真实了!

我们很多父母,明明爱子如命,爱得深沉,明明知道红孩子是为了自己好,却总是不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总是简单粗暴地吼叫、争吵。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给人的代入感,真的太强了。让我不禁反思自己:我现在也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应该如何和孩子们沟通,孩子才会听?
记得在一本育儿书里看到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熊孩子,只有错误的育儿方式。而一切育儿方式的起点就在于我们如何和孩子沟通。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今天就先分享过去这两年多学到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吧。

和孩子好好说话,确保孩子听得懂你的意思,理解到你的感受。因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少用批评性的语言。
婷婷两岁半,好奇心特别重,喜欢跟着大人做很多事情,比如和大人一起择菜,洗菜,洗碗,洗衣服,自己洗澡。有时候,我转身发现画风完全变了。原本应该洗完脸再挤洗发水洗头发的,结果她已经脱光衣服,一小半头发湿湿的,就开始挤洗发水在搓泡泡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这么手快,都还没有弄湿头发就开始挤洗发水了!”
往往这个时候,婷婷不会停下手中的动作,更别说同意我抱着她洗头发了。所以,画面就变成我抱着挣扎不停的她在浇水洗头发,她一边哇哇大哭还打人。接着,变成了我和孩子的权力斗争:我是妈妈,你就要听我的!
后来,我想通了,其实孩子就是想要尝试自己做事情,发展她的主观能动性,给她尝试不就好了?于是,换过一种说法:姐姐想要自己洗头发,搓泡泡,觉得很有趣,是不是?”孩子点点头。妈妈和你一起玩,搓泡泡,好不好?”她同意了。
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少用批评性的语言,减少孩子的抵抗情绪。这和大人之间的沟通是一样的。如果另一半直接指责你这里做的不好,应该怎么做时,相信你也不会接受。相反,当另一半心平气和地把事情描述出来,你的心情会好很多,也更容易接受建议。

倾听孩子说话,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昨晚临睡时,婷婷说想要泡泡机。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晚了还要泡泡机做什么?都要睡觉了还玩泡泡机!准备脱口而出地说:不可以,要睡觉了,明天才可以玩!”突然想起来白天有带她到街上买泡泡机,但找了几家店都没有找到想要的那种,只能作罢。
于是,我调整好情绪,跟她说:姐姐想要泡泡机吹泡泡,是不是?”
她回答是。
于是,我接着说:今天妈妈带你去找了好几家店,老板们都说没有呢,等过几天,我们再去看看有没有再买,好不好?”
她回答说:泡泡机没有了,不能买了,妈妈以后买。”
把我乐了一番。

婷婷的物权意识很强,有段时间,属于她的玩具,别的小朋友拿来玩一下都不可以。有个邻居老奶奶带她孙女来我家玩,很想坐闺女的三轮车,闺女不肯。邻居老奶奶说:你家婷婷好小气啊!”婷婷听后小嘴巴嘟得老高:姐姐的车车,不可以骑。”
我赶紧走过去,把小女孩引开,抱着闺女说:姐姐现在不开心,担心小姑姑拿走你的车子了,你不想给小姑姑骑车。”紧紧抱着她,直到她冷静下来。
其实,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最开始是从父母开始的。如果父母随便给孩子贴各种标签,久而久之,孩子潜意识里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那么就会任由自己真的这么做。
面对孩子的情绪,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通过一些方式管理情绪。不要一上来就劈头盖脸说孩子吝啬,小气,不听话。

为人父母 ,我们要把孩子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同时,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让孩子听得进我们说的话。经过这两年多与闺女的相处,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并慢慢改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育儿育己吧。
愿我们都能学会好好说话,爱一个人,就先学会好好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