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的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很重要的条-件。

要有强烈的“如果不做点什么,就……”、“总想做点什么”的愿望,或者被迫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此时人的头脑运转得力,竟然会推出他自身也意料不到的好主意来。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催人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源泉。
在多种多样的发现问题的意识中首先当推从外部施加晦压力。
小西六公司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自动聚焦相机。
促其成功的很大原因是该社社长对技术部门下达的“把自动聚焦仪装进阿尼卡傻瓜相机,其他事情不必考虑”的强硬命令。
社长断然拒绝听取技术部门“没法完成这种不现实的要求”的一切说明,“不,要傻瓜相机。”社长坚持不改原意。
在这种形势下,被逼得团团转的技术部门最大限度地运用善于在狭小空间挤装零件的装配能手的智慧、集成电路和闶闪发光的频闪观测器的光量,终于开发出文库本(日本出版物的开本之一——译者注)大小的自动聚焦相机(摘自内桥克人著《匠人时代》)。
虽说是社长的命令,假如这命令是完全没有成功可能的苛刻要求,也是无能为力的。然而,这里却以乍看起来似乎是蛮不讲理的“不,要傻瓜相机”的命令,把容易受旧有理论、形式局限的技术部门带进了新发明领地。
如没有“外部压力”,一般来说,不可能完成思想概念的.转变,战事一起,技术随之大发展即为一良好例证。
与“外部压力”相比,也有出自个人自身内部的强烈愿望而产生新的思想。就“外部压力”而言,这可谓是“内部压力”。
有多种原因引起“内部压力”,最常见的是该人的“窍门迷”。笔者所崇敬的前辈N某是具有日本特点的广播节目“机智教室”的开发人。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出这样那样的薪点子。那就是这位前辈的长处。他毕业于文科,但他还在把计算机应用于办公室事物的计划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
当时计算机尚处于崭露头角的时期,人们对于引进这种新工具抱着疑心生暗鬼的态度,因而有必要大力启发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开始大家都以文科毕业的N是否了解计算机和能否解决问题的怀疑眼光观察他的行动。令人吃惊的是N的有关计算机的解说被人们认为“了解透彻,这样可以放下心”而在各地受到热烈欢迎。他到底是怎样进行解说的呢?他以刈L童科学》杂志的图片为讲义,完全不用英语阐述计算机。
当我们请教N出新点子的秘诀时,他回答说:“我是生就的窍门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