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你好棒”这样的赞美等同于给孩子戴上了“紧箍咒”

"

家有小宝,喜听赞誉”为人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生来健康、乖巧聪明、快乐成长,同时也喜欢小家伙被人称赞;作为孩子也喜欢别人的赞美,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肯定与鼓励,并且优秀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离不开别人的赞美。

然而童年期的孩子世界是单纯的,当我们不停夸奖孩子聪明时,等于告诉孩子,为了保持人大口中聪明的样子,你还是躲避风险、拒绝出错、不要轻易去选择挑战或改变比较稳当。这样等同于给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画了一个圈”。


适度而谨慎的赞美是每个父母都要修炼的

儿子2、3岁时,家里请过一位阿姨。阿姨从农村来,文化程度不高,但模仿能力很强。平时她会有意识地观察城里的父母带孩子的时候,都和孩子说些什么。

不久,我注意到,阿姨开始把城里父母习惯鼓励和赞美孩子这一招运用地相当娴熟。

儿子递了个水杯给妈妈。阿姨立刻表扬道:宝贝,好聪明!

儿子把玩具敲得震天响。阿姨赶紧回应:宝贝,好厉害!

儿子模仿动画片独舞了一段。阿姨迫不及待地说:宝贝好棒!

我内心有点犯嘀咕:不厌其烦,言过其实地赞美孩子聪明能干真的对么?

碍于情面,也为了不挫伤好学的阿姨,我把质疑留在心里。直到儿子开始上幼儿园,阿姨也离开我们家时,那些过于频繁而又不加谨慎的赞美开始在儿子身上展现种种弊端。

首先儿子畏惧新游戏、新课程的情况很严重,只要是家里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他就不敢轻易尝试。

再者,我发现儿子几乎不选择那些对他来说有难度的事情,也不愿意做任何一件自己不擅长,没把握的事。

儿子瞻前顾后,举步维艰的样子让我难过,也让我疑惑。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这一切真的是赞美惹得祸。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德韦克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赞美对孩子的影响。他的实验显示:当我们不停夸奖孩子聪明时,等于告诉孩子,为了保持人大口中聪明的样子,你还是躲避风险、拒绝出错、不要轻易去选择挑战或改变比较稳当。


而夸奖孩子聪明,等于告诉孩子成功是难以控制的,因为智商大部分是跟随基因与生俱来的;但夸奖孩子努力则增强了孩子把握事态的信心,因为努力是可以自主选择的。

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儿子拒绝新事物,新挑战,多半和他过去轻而易举地从阿姨那里得到称赞有关。而且阿姨用来称赞的词汇就是老三样”:聪明,能干,棒!任何时候,适合场景,照用不误。

这三个词让孩子感觉良好,却失去方向,也失去抵御变化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像一个少年学霸说过的那样:我总是成功,总是得到赞美,所以我更恐惧失败。

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度而谨慎的赞美对塑造孩子健全完整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父母需要勤加修炼的技能。

错误的赞美是这样的

①笼统模糊不具体 :好棒哦。”好好哦。”太厉害了。”

这一类赞美基本上是形式上的赞美,为了赞美而赞美,孩子根本无从知道到底好在哪里,由于好是一件随机的事,也就难以复制好的行为。

②造成负担的赞美 :哇,考一百分,继续保持哦。”第一名呢,继续努力。”

这样的赞美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担,形成学习是为了追求名次和保持成绩的错误动机,使孩子害怕失败,畏惧挑战。

③对天生资质的赞美 :你好聪明。”你头脑很灵活。”

这类赞美着眼于孩子自身无法掌控的领域,缺乏内在探索,一旦遭遇困难,更容易归咎为自己不够聪明,头脑不够灵光。

正确的赞美是这样的

①赞美要具体 :你的画颜色搭配地很美。”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样的赞美帮助孩子获得良好感觉的同时,也帮助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便于良好行为的复制。

②赞美行为过程 :你在游戏中,和小朋友配合地很好。”你刚才耐心等待,让我很感动。”我喜欢你比赛时专注,投入的样子。”

这样的赞美引导孩子不仅关注行为结果,也能回味过程,注重体验,即便遭遇失败,也能感受到意义。

③赞美可以掌控的部分 :你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本来以为很困难的事,在你的坚持下成功了。”

这样的赞美可以激发出孩子的自我掌控感,提升自信。暗示孩子没有什么比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一件事更值得赞赏了。

在教育界有一个第十名现象,就是说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处于中上游的学生。这个现象很令人深思。

联想到前几名和中上游的学生所能获得的表扬,大概恰恰由于第十名左右的孩子不是那么耀眼,不必浸泡在老师的赞美里,少了患得患失的心情,想赢怕输的负担,从而激发出更多内在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