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劳动意识在小班活动中的深化
实施时间: 2005年3月——2005年7月
课题负责人:孔丽萍 金丽萍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但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4—6岁的孩子已经到了能够自立的阶段,家长和老师多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会更爱这个家,更爱我们的幼儿园。5—6岁的幼儿可塑性很强,让孩子参加爱劳动的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对家庭的负责意识,并逐渐过渡到整个社会的责任感,使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自理与承担责任的能力,让孩子在体验、经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增加见识,形成良好的品质。孩子4—6岁的时候是最喜欢帮忙做事情的时期,也是锻炼他们参加劳动、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通过做家务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那么他就会越自信。
二、 研究的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2、使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集体、爱社会的情感。
3、鼓励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知道帮助和关心他人。
4、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懂得不侵犯他人的道理。
5、引导幼儿主动、准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
6、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学会克服困难,鼓励幼儿坚持有始有终的做一件事。
7、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初步懂得应为幼儿园做有益的事,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社会成员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敬、热爱劳动者的情感,并鼓励幼儿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爱劳动的情感。
9、引导幼儿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4—6岁幼儿道德品质有哪些,喜欢和会做哪些爱劳动的行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用哪些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具体实施。
2、研究怎样最好的调动孩子、家长的积极性,达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意识。对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做个对比。
3、研究如何让孩子通过认知、形成体验、最后内化为自觉行为。
4、研究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指导策略。
5、通过小手拉大手,公德万人行”的课题研究,如何从成人—孩子—成人的最佳互动和有效影响。
6、形成行为规范、良好意志品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分析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关注和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孩子的一些言行及时的进行纠正或表扬。观察记录法: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和勤与笔耕的记录者,将幼儿的言行及时的记录下来,与幼儿进行探讨和分析。情景教学法:利用一定的情景教育,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幻想和将世界万物拟人化的特点,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评价法: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行为、态度、表现形式和方法,运用鼓励、表扬、参与等多种教育手段,更好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对象:小二班全体幼儿
五、主要实施阶段
1、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对幼儿在家中表现情况进行前期调查、研究。
1写好热爱劳动的小帮手”活动的科研计划。
2制定好前期调查表,并对全体幼儿进行前期调查。
2005年4月
做好前期调查的汇总情况和分析。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教育幼儿学会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爱父母、爱他人和关心他人。
开展爱父母、爱同伴、爱集体、爱社会等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1.开展家园亲子运动会”——我帮妈妈穿衣服的活动。
2.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的爱妈妈的主题活动。
3.开展我是爸爸的小帮手”主题活动。
4.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主题活动5.我们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 2005年6月
总结爱劳动的小帮手”的主题活动的策略以及了解和观察孩子的变化。
总结阶段:2005年7月
对孩子一学期来的进步和发展与家长调查表中的情况进行对照,并做好整理和收集、调查的工作。
2005年6月至7月
将一学期以来的专题研究情况进行整理和材料的收集,并撰写一定的总结报告以及前、中、后期的家长调查表的汇总情况和分析。
2、
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完成时间:2006年1月
通过实验报告或亲子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家长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