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G6PD缺乏的新生儿黄疸安全用药

"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正骨医院 胡翼安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以目黄、肤黄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导致核黄疸、神经性听力损伤等严重后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又称蚕豆症),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之一。据报道,患有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其黄疸发生率远高于G6PD正常者,且出现早,发展快,胆红素脑病发病率高。故G6PD缺乏的新生儿发生黄疸时需及早干预并对症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G6PD缺乏的新生儿使用氧化性强的药物易致溶血,加上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一旦发生溶血则有生命之危。因此,患有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用药需极小心,需对退黄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使用低风险退黄药,慎用或禁用中、高风险药物。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不同风险等级的退黄药。




有研究指出小剂量茵栀黄口服液不会引起G6PD 缺乏大鼠发生溶血,也没有证据提示茵栀黄口服液对G6PD 缺乏红细胞膜有损伤作用。但因为茵栀黄口服液/颗粒含有金银花,而有报道指出金银花可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病发。所以对于G6PD缺乏的新生儿,茵栀黄口服液/颗粒应作为高风险药物,不推荐使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茵陈退黄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推荐作为G6PD缺乏新生儿黄疸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正骨医院 林静吟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