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自己的事,你没资格管”,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对母亲咆哮着。母亲楞了一会儿,很快对儿子大发雷霆,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示弱,母子关系变得极度紧张。这种现象在不少家庭都有出现,除孩子自身的叛逆情绪外,父母不科学的沟通方式是造成该现象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抱怨与孩子打交道越来越难,甚至有家长觉得已经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这是因为没有掌握与孩子和平共处的诀窍。改善家庭成员关系,与孩子和平共处,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掌握以下6个密码”,并熟练运用之。
包容孩子,不要拿他与别人比较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正因为他们对孩子有无限期待,导致他们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意,就会遭到来自父母的严厉批评,这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包容孩子的另一个极端就是经常把孩子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做比较,于是我们听到父母以这样的口吻训斥孩子你看看自己是什么样?某某家孩子比你好多了!”
父母督促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并没有什么错,但用讥讽、挖苦和埋怨的口气贬低孩子,则是完全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与短处,父母应该从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复制品”。
疼爱孩子,不要对孩子吝啬微笑某次大型儿童征画活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孩子画出的父母,大多神情严肃,几乎见不到孩子笔下微笑的父母”。
很多父母把爱孩子挂在嘴边,脸上却满是狰狞,他们崩得紧紧的表情,让孩子丝毫感受不到温暖。而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脸上动人的微笑也变得越来越少,他们似乎忘了微笑,只有在拍照师傅说声茄子”时,才露出一些僵硬的笑容。
经常对孩子微笑,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反之,则让孩子变得紧张、愤怒,甚至恐惧,他们的内心也会因此而感到孤独。微笑有强大的力量,它会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的心态更加健康,也会让整个家庭欢愉起来。
理解孩子,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理解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会感受到不同的体验,并能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家长责备孩子时,请换个角度想想,是不是当年的自己,也曾因成绩不好而被父母责骂到胆战心惊?
虽然现在的环境和孩子的心境与当年有很多不同,但孩子不成熟的思维模式并没有多大改变。父母从孩子所处的位置去思考问题,依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体会孩子的困境。不仅如此,它还能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就能够很快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换位思考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快速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也是与孩子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
尊重孩子,放下所谓的架子”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进步,父母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他们不应该还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
如今的孩子,年龄不大,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父母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不希望父母总是摆着一副长者的姿态。父母只有放下架子,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孩子才愿意吐露心声,才能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家长不妨以父母+朋友+老师”的方式去试试,不把孩子放在比自己低一个等次的位置,而是把孩子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在指出孩子不足的同时,也接受来自孩子的监督,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父母尊重、支持和陪伴孩子,才能被孩子完全接纳,进而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相伴者”。
据日本某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父母夸奖的孩子,成才率比很少受父母夸奖的孩子高5倍;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夸赞孩子”。
夸奖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是很多父母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没有察觉到夸赞孩子的重要性。当然,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夸奖带来的激励效果确实比批评强,但过分夸奖,也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因此科学而准确地进行夸赞,是有效激励的关键所在。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抓住每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合理而及时的夸奖,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又不至于过分傲娇,这样孩子才成保持正常步伐不断前进。
信任孩子,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有一位在校大学生,多次参加集体活动后,感觉自己的某些能力有较大欠缺,她把这一切归咎于父母的胡来”。中学时期,她的父母以耽误学习为由,强硬地让她辞去班干职务,结果学习成绩没有多大的提升,还丧失了锻炼能力的机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想在社会立足并取得成就,只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强大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有能力,又愿意,父母就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要相信孩子能对学习进行合理地安排,要信任孩子能处理好学习以外的各种事项。
父母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孩子的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父母应该从小教孩子如何选择、如何决定。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孩子才能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才会有更多可能,才可以更好地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教育孩子,从自己做起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如何改正错误时,会举一些别人犯错的例子,但总是有意无意避谈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甚至对孩子指出自身不足的行为予以责备。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妈妈与朋友约着逛街,她带孩子在约定的地方等了半个小时,朋友仍没有出现,妈妈借机教育孩子守时的重要性。此时孩子迅速指出几天前妈妈与另一个朋友约着吃饭,也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妈妈不仅不承认,还责怪孩子多事。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未成年的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塑性,他们自律性不高,却又有着很强的模仿力。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内容,所以父母既要注重学习科学育儿教子的知识和方法,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去正面影响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无可替代。一个诚实、进取、善良、自信、勤劳的孩子身上,总能找到他父母的一些影子。
以上7点既是与孩子和平共处的关键钥匙,也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良方。如果家长能把它们内化到日常生活中,相信不仅能让自己与孩子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会为孩子的日益优秀而深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