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能够“把话说清楚”有多重要?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

"

分享两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故事一

周一,我和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去取快递,我和先生一人推着一个装满快递的推车,两个孩子跟在我们附近自己慢慢地走,当时我们走在一条大概只能同时容纳两三个人的小路上,迎面来了一辆自行车,意识到我们一家四口的挡道”后,我和老公开始靠小路的右边走,同时告诉两个孩子:靠边,孩子们!有自行车过来啦,我们需要让一下。两个孩子齐刷刷地靠向小路的左边,于是我们一家四口形成一道”人墙。

也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给孩子的指令是不清楚的,没有把话说清楚,我们自己靠右行走,也希望孩子靠右,从而让出一条路给其他人走,但是我给孩子的指示是”靠边并没有说清楚是左边还是右边,孩子只会下意识地选择他自认为的方向。

故事二

最近我家先生对于两个孩子玩食物”的情况充满焦虑,两个孩子以前自主进食,处于探索阶段,喜欢把食物到处扔的情况尚在先生的忍耐限度之内,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先生认为是时候为孩子建立规则了,于是饭桌上,当两个孩子自己把牛奶从杯子倒进碗里,再从碗里倒回杯子,如此反复探索时,先生会严厉地告诉孩子:不许玩食物!”

两个孩子似乎能感受到气氛的变化会安静”的呆一会儿,但是没过多久或者第二天,仍然会继续自己的食物探索之旅”,先生充满无奈,于是向我吐槽”孩子根本不听话”,还有些对着干”的意味。

这些都是我带娃过程中的小故事,相信每个有娃的家庭每天也会上演无数个孩子这样对着干”不听话”的场景,但是孩子是真的在和我们对着干”吗?还是我们作为父母发出指令的时候也并没有把话说清楚呢?

为什么要把话说清楚?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说我们要养育的是”配合的孩子,而非”听话的孩子。前者是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前提下,让孩子听从我们的议建;而后者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说什么你听就是了!”把话说清楚是养育配合”孩子的前提。

比如说孩子打人这个事情,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说:”不许打人!”再打人我就打你了!

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说:”打人会很疼,别人不愿意和你玩儿了,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想别的办法来实现你的目的。

当我们采用第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并没有”把话说清楚,只是暂时禁止孩子的行为,孩子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仍然不会解决,而第二种”把话说清楚告诉孩子不能做这件的原因,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更好地办法是什么。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练习自己的社交能力、同理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把话说清楚可以让孩子在理解的情况下更好地配合”我们,等孩子再长大,上幼儿园,上学,工作,可以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和同学、同事间友好地相处。

如何把话说清楚?

一、多用我……”句式表达想法

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我们”把话说清楚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因此当我们需要孩子”配合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这件事的意义。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是孩子,吃完的水果皮喜欢扔在地上,可是这样的话妈妈打扫卫生会很辛苦。

当妈妈说:你怎么又把葡萄皮扔在地上了!”

当妈妈说:我很难过,看到你把葡萄皮扔在地上,我收拾起来会很辛苦。”

如果你是孩子会更愿意配合哪个妈妈呢?一定是后者。我们可以从前者的话语里感受到指责,批评,而后者的话语里充满包容,会让孩子感觉更好,理解妈妈的辛苦和心情,从而管理自己的行为来配合家长。

二、拒绝的事情,请说明原因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随着孩子体能的发展,行动力的增强,他们的探索欲望有增无减,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在3—6岁这个年龄段期间,是他们好奇心旺盛的时期。

这样的探索帮助孩子成长,认识世界,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出于孩子安全的考虑或其他考虑,需要经常对孩子说:不可以!”

记得绘本《大卫,不可以》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
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
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
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
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
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

绘本的结尾是妈妈对大卫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这是非常经典的绘本,也很好地反应出我们父母和孩子日常的关系,我们爱自己却也经常对孩子说:不可以”。

但是我们却不希望通过不可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失望,因此当我们和孩子说不的时候,请记得给孩子一个可以替代的行为。

当孩子只会用手拍打小朋友来打招呼时,记得说”不的同时,告诉孩子可以”挥手可以”拥抱

当孩子把喜欢吃糖时,记得说”不的同时,告诉孩子吃糖的危害,或者吃糖之后记得漱口。

三、检查一下你与孩子的理解”内容是否一致

记得前面提到的孩子玩食物让先生焦虑的故事,很多时候这样的场景,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却若无其事,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所理解的”玩和孩子理解的”玩根本不是一回事。

父母把”牛奶来回倒”把鸡蛋打碎了”把食物扔在地上视作浪费,而孩子通过”牛奶来回倒来理解液体的概念,来锻炼手眼协调,通过”把鸡蛋打碎了了解鸡蛋的特性,满足内心的好奇,触摸鸡蛋液的感觉,通过”把食物扔在地上理解空间的概念。

对于孩子来说,”玩儿就是工作,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构建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能过今天的小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父母如何把话说清楚”从而在育儿路上多一些从容和方法,我是米米妈,养育一对30个月的龙凤胎,希望我的育儿故事对你有所启发,欢迎留言、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