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娃的心情说变就变,利用“ABC观察法”,助你探究背后心理

"

文|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是世上最真实的人,这是由于他们还不会伪装心情的缘故,不懂得用脸色来掩饰心情,稍微有些小情绪,就会不遗余力地倾泻而出。

哪怕是最为亲近的父母,有时也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脾气一头雾水。

有时看见孩子发脾气实在没耐心,只好粗暴制止,结果就是孩子的负面情绪变得更加嚣张了。

娃的心情就像晴时雨,说变就变,来得快去得也快,父母要抓住端倪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01孩子的情绪问题,在二胎家庭尤甚

二孩政策开放后,照顾孩子也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尤其在照顾大宝的问题上,大部分父母即便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也难免由于二宝更需要照顾,而在不知觉间忽略了大宝的感受。

大宝感到失落,便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哭闹,抑或是做出攻击性行为,乃至于出现退化现象”。

面对这类情况,大多数父母的表现都手足无措,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好好安慰还不管用。

实际上,孩子的情绪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有时会突然爆发,也是因为有些小事情刚好触碰到了小情绪的开关,才让孩子尖叫着哭闹。

父母需要做的,是尽量读懂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处理和安慰。

02孩子别扭的小情绪”,是内心的一种宣泄

沟通方式其实是很多元化的,除了语言和手势之外,情绪其实也是向他人传达感受的一种选择。

孩子由于认知有限,对前两种方式不太熟悉,就会本能地使用情绪沟通来表达自我需求。

家长如果不能读懂其中的意义,就会被宝宝的善变”弄得焦头烂额。

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省心一点,不要拥有小情绪,但这是不可能的,孩子总要有种方式来表达内心才行。

家长应当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和尊重,而非孩子一表现出情绪就粗暴制止,这实质上是在压抑孩子的思维表达。

学会如何应对孩子的小情绪,实际上才是家长应该重视的地方。

03孩子为何会出现种种小情绪?

每当孩子到一个陌生的情绪或是见到完全陌生的人,都会本能性地产生警戒感;

如果他/她感觉陌生的人侵入了自己的领地,还会觉得被威胁,此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情绪;

也有时候,当孩子感觉父母在自己身上的关注度不如别的小孩多,就会试图用哭闹的情绪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又或者是孩子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又无法向父母准确表达出来之时,就会出现小情绪。

可知,孩子的小情绪,其实是向父母发射的信号。

这时,父母一定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给予充分关注,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但孩子虽小,内心的想法却不简单,父母要如何从孩子的小情绪里找到复杂的心理感受呢?

04娃的心情说变就变,可利用ABC观察法”

ABC观察法”是一种行为学上的理论,能助你探究孩子背后的心理,接下来就这个词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A:观察孩子在出现小情绪前的状况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小情绪之时,就要首先保持冷静。

之后,思考在孩子哭闹之前,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或是自己说了什么话,戳中了孩子的伤心处。

哪怕不能准确地找到事件的导火索,也会有个大概猜想,找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只要找准了问题的本源,缓解孩子的情绪就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B:观察孩子哭闹时的行为

凡是照顾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的哭有时候也是带有目的性的。在企图获得特权或是物质上的利益时,有时会采取假哭的方式。

因而,父母不要着急去哄孩子或是直接满足,先观察孩子的哭闹是真是假,是真到伤心处还是有目的性的狡黠。

做到这一步的思考,也就大概能判断孩子的心理诉求是什么样的了。

C:观察孩子的小情绪被制止后的举动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耍小情绪的方式,是跟父母冷战,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或是玩一整天的玩具。

这时,父母不确定孩子是否已经生气,可以试着抽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再仔细观察其反应,联想情绪的前后对比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可能第一次会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不太准确,但反复几次这样的场景后,就能慢慢找到其中的规律。

家长虽不能像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样专业,但在面对自己家孩子的时候,还是挺有经验的。

只要能找准孩子产生小情绪的诱因和目的,读懂了背后的心理动机,就能帮孩子尽快走出和调整情绪。

05探究得知娃的动机后,父母应当如何做?

首先,负面情绪郁结在孩子的心中,不利于心理成长,家长需要引导其发泄出来。

孩子本身没有管理情绪的能力,父母就要在其中起到正面作用才行。

当然,不同情况下,父母的做法也要具备区别性,以此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孩子伤心时

孩子哭的大部分情况都是伤心的缘故,九成的父母看到孩子伤心大哭之时,都心疼不已,希望用最快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自己也好省心。

于是,当孩子摔倒疼痛时,捶着地说:不哭不哭,打它打它”;

当孩子最心爱的玩具坏了之后,第一时间过去说:不哭不哭,妈妈再给你买个一模一样的”。

这样做的问题是什么呢?以后每次当孩子弄坏东西时,都会下意识哭泣,等待着家长再给买个新的。

也就是说,这种只为安慰而安慰的方式,只会增强孩子的目的性。

√家长应该怎么做: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用精神安慰来代替物质上的安抚。

♥孩子愤怒时

别看孩子小小的,脾气可真是不小,愤怒也是他们的常用情绪之一。

比如妈妈带他下楼玩耍,此时玩具突然被另一个小朋友抢走了,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争抢,最终被双方父母阻止。

此时,妈妈斥责孩子不懂得分享,很可能下一秒就会听到哇”的一声,紧接着就是一场小暴雨”。

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的愤怒情绪火上浇油,父母的不理解让孩子更加委屈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孩子之所以会愤怒,多半是感觉受到了伤害,父母的第一反应当是询问孩子愤怒的理由,而非劈头盖脸地指责。

之后,父母再运用同理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此时的感受,就能找准安慰孩子的最佳角度了。

♥孩子嫉妒时

嫉妒乃人之常情,孩子也会有,这种情况在二胎家庭中尤甚。

当父母对除了他之外的其他孩子表现出过度关心之时,便会出现一种爱被夺走的感觉。

这时孩子会出现嫉妒的情绪,甚至对其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

但孩子的根本目的,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得知这一点之后,就好办多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先不要急着指责孩子,向孩子传达自己也爱他的理念,才不至于造成安全感缺失。

道理虽简单,但大部分家长遇到现实情况之时,往往都表现得手足无措,利用这种系统化的理论进行观察和处理,会高效得多。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