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个词叫假性留守儿童”,意思是,虽然父母没有外出打工,也是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却没有全心投入,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在意,所以这只是形式上的陪着”罢了,不是真正意义的陪伴孩子。
因为与孩子的相伴时光,重要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质量。
有一个女孩出生之后就是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小学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这个时候她的妈妈发现她有着很多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比如因为在农村生活的原因,女孩在洗澡这个事情上认定的就是一周一次就可以了,而她的妈妈认为女孩子怎么能那么不爱干净呢,于是用了很多激烈的言语批评她,甚至还有一些羞辱性的词语。
这位母亲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所以这位母亲每天下班之后就盯着女孩,看着孩子学习,然后去洗澡。
女孩长大之后,在怀念过去时说出这样一段话:回到城里回到父母身边,最开始的那几年是我最难熬最痛苦的时光,母亲每天的陪着,每天的目光,让我如坐针毡,甚至是我睡着了梦境里都是黑暗无光的。曾经以为我会死掉,幸好没有。我不怪我的母亲,但我也无法原谅她。
并不是父母把孩子带到了身边就是陪伴了,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生活,反而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抚慰的心灵创伤。
在和孩子一起的时间里,如果遇到问题之后所采取处理的方式不当,只会让这种陪着适得其反,毫无意义。
一、父母要知道,陪着”不是陪伴”如果只是简单的陪着,而不是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浪费了父母的时间,还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六岁之前低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事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力,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而且孩子固有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会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
父母陪伴自己少,是不是父母不爱我,是我不够好,不够可爱,所以不值得他们花费时间来陪我吧。
怎么说着说着话父母就累了?一定是我要求太多了,父母本来上班就那么辛苦,还要陪我,我真的是太让父母操心了。
爸爸为什么发火了呢?是不是我又做错事情了,爸爸都已经陪我玩了,我怎么还能犯错误呢,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无论父母是否在孩子身边,对孩子都会造成直接影响,高质量的陪伴是好的影响,而低质量的陪着,只会让孩子受到心灵伤害和打击罢了。
不是待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不是一边拿着手机一边敷衍地和孩子说话就可以了。陪着孩子,并非陪伴孩子;看见孩子,并非真的看着孩子。
孩子需要的是回应,是在回应的那一刻,那一秒钟,一定要是一心一意的。
很多父母陷入一个误区,认为陪伴孩子就是需要专门拿出很大一块时间来陪孩子,却因为忙于生活和工作,而找不出这样的大量的时间,所以只能无可奈何说确实很自责,但也确实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只要是跟孩子在一起,好好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让分秒时间的质量都变得优质,这样就足够了。
二、父母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看见孩子的需求
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孩子可能是独立玩耍的,父母也是忙于自己的事情的,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有任何的需求,父母都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专注地看着孩子听孩子把事情讲完。
比如妈妈,你看我搭的积木高不高,我棒不棒?”让妈妈看看,呀,真的很高的,我的宝贝可真棒。”孩子得到满意的关注和回答之后,就会继续玩自己的去了。
可如果这个时候父母选择了听不见”,或是敷衍的说嗯嗯,你很棒。”那就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和失望。
参加孩子的活动
有人问如何陪伴孩子才是让孩子感到欢愉的,那就是参与孩子的活动。
和孩子一起看书,可以给他讲故事,也可以让他自己看,父母在旁边看自己的书,一起学习,会让孩子有共同陪伴的感觉,孩子不会觉得孤单。
和孩子一起拼搭积木,和孩子一起拼图,采用比赛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孩子做事争第一的欲望。
支持孩子的想法
陪伴孩子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想法要多鼓励,孩子想要父母陪同的事情,父母都应该尽量满足,即使满足不了的,也应该和孩子解释清楚原因。
比如周末时候,孩子希望去游乐场玩,父母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带孩子去的话,应该解释清楚,并作出承诺,周末爸爸妈妈还有一部分工作要处理,没有办法去。爸爸妈妈同意宝贝的想法,我们可以下周末去游乐园,可以吗?”等爸爸妈妈把工作处理完了,也可以带你在附近走一走,可以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当父母诚恳表示孩子的要求是可以被允许的,孩子都是可以体谅父母的。
可如果父母是专制地说不可以,不同意,完全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即使再花费一整天的陪伴都会让孩子觉得不开心。
积极和孩子交流
和孩子在一起,重要的不仅仅是陪着玩,还有和孩子多进行交流,多倾听孩子内心,利用短暂的时间来获得很多信息。
比如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和奶奶在一起都做了什么?等等。
询问孩子和孩子讨论,可以让孩子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讲出来,父母一起去解决。当孩子的意见和父母不一致的时候,父母也要多鼓励、称赞孩子,以此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再说出父母的想法让孩子参考,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听孩子的,这样才会使孩子更加乐意和父母交流。
沟通和交流是获取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所以高质量的陪伴一定要有交流。
提供更大的空间
有父母问,每天陪着孩子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提高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自身加以提升,比如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多看书多阅读;带孩子出门走走,看风景去旅行。
走出去是很重要的,而不是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隔绝外界的一切,孩子需要接触世界,需要接触人群,可以锻炼孩子的结交能力,提升孩子的眼界。
只有这样的陪伴孩子,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陪伴孩子,可以通过共同度过的时光,借以观察孩子的成长状况,并且根据孩子的言语行为和身心情况,更加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所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多用心、多交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这样才是高质量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才会让孩子有幸福感和满足感,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今日话题:大家在平时都是怎样陪伴孩子的呢?大家认定的高质量的陪伴又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爸爸妈妈的育儿良方,你值得拥有!
让孩子拥有双倍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