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岁看大”看什么?三岁宝宝,新手家长怎么做才是为之计深远?

"

家长邀答:家有小女一枚,三岁了,进入了她的第一个叛逆期,和她的各种斗智斗勇都开始了。怎么样才能把她养育的更好呢?养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答:老人们都说三岁看大,七岁至老”,几个意思呢?是说小孩子三岁的脾气秉性、行为表现是什么样子,就预示了他长大以后也会是什么样子;小孩子7岁时候脾气秉性、行为表现依旧是什么样子,就决定了他一生到老的脾气秉性、行为表现及生活状态就会是什么样子。换个角度说,假如一个成年人的智商总分值是100分,那么,至少有50分是在3岁左右就定了的。而在三岁这个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一些坏的行为和习惯如果到七岁还没有被矫正、铸正的话,则正向心态、良好品行、快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等便将彻底与孩子擦肩而过,终其一生而不能再得。三岁到七岁之间,父母正确培养、及时矫正、妥当干预,则孩子的成长能量值就会铸基牢固并高速成长。

三岁宝宝养育过程中什么才是最难的呢?对中国式父母而言,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最难”与三个给”的恰当匹配。

三岁小家伙养育过程中的三个最难”是什么?一是放下自己的面子最难,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难,三是能够理解孩子最难。

三岁小家伙养育过程中的三个不给”是什么?与三个最难”相对应的,许多家长在对待三岁宝宝时候的态度习惯于三个不给”,一是不给机会”,二是不给反馈”,三是不给荣誉”。

1、放下自己的面子是最难的→给机会

弗洛伊德认为孩子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确实,三岁孩子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完全差不多70%了。通过整整三年各种玩耍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积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经验感受能力、复杂事物认识能力等都有了相当的基础。

第一,家长要找到硬币的第三个面

三岁宝宝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状态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婴幼儿对大人尤其是对妈妈100%完全的依赖;另一面是自我意识的萌芽,三岁的孩子能够懵懵懂懂意识到,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会坚决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比如独立吃饭、独立走路、独立拿东西以及独立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

与此同时,三岁宝宝们会在自我意识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向爸爸妈妈发起挑战,并且不断探索爸爸妈妈的容忍底线。比如宝宝看上了一个昂贵玩具而爸爸妈妈没有即刻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不管不顾大哭大闹甚至满地打滚各种撒泼,大庭广众之下被围观,许多妈妈就会觉得特别难堪,觉得自己里子面子全部丢光光,为了尽快终止孩子这种不得体行为,妈妈们就会违心的答应立刻给宝宝购买这个玩具!

于是,孩子赢了,他们战胜并控制了父母!宝宝通过哭闹撒泼得到了心爱玩具、满足了自己愿望的这种行为,就这样被父母不知不觉中强化,进而会成为习惯——这就是典型的为了不丢面子而放弃矫正孩子不良行为机会的表现。

三岁的小家伙,特别敏感,他能够通过父母任何一丁点的退让而觉察到自己的哪一种行为方式,能够拿下父母。一旦尝到了甜头,这位这种不当行为方式还会被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人和其他事。所以,三岁小家伙养育过程中的第一大难关是父母一定要学会找到硬币的第三个面”,即硬币的脊面”——在宝宝对爸妈100%依赖与独立意识萌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站在这个平衡高点上指引孩子成长的方向。

总之就是,任何时候都保持极度清醒的内省与反思状态: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成长重要?坚决不怕丢面子,坚决给孩子机会,什么机会呢?

第二,不因面子,而放弃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机会

三岁小家伙养育过程中,家长们不因面子而放弃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机会,是重中之重。比如孩子想要昂贵玩具而满地打滚各种撒泼,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错误行为得到温和而坚定的良性矫正呢?

▲在去超市前就与孩子做好约定。

约定包括可以选择几种物品,这几种物品加起来的总价值不能超过多少钱。给孩子一个明确的金额上限,比如总价值不能超过一百元五百元等。尽管三岁的孩子并不很清楚哪些东西应该是多少钱、这几样东西加起来又会是多少钱”这样的概念。但是,因为事先有约定,他就会特别乐意遵守这种约定。纵然他不懂,他也会很有兴趣的一点点跟问父母弄清楚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这两样如果都要的话加起来又是多少钱?有没有超过约定呢?超过了的话超了多少?没超的话还差多少?差额还能购哪样儿东西等等,三岁孩子的好奇宝宝模式”一下子就被开启了,他们会非常乐意父母亲把他当大人看待,也非常乐意遵守与父母之间很正式的约定。

提前约定最大的好处是,完全可以避免孩子到超市之后被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奇玩具新奇物品所吸引进而欲壑难填导致家长无法承受引发的冲突。因为到超市以后,亲眼看见了这些实物的新奇玩具和物品,那时候家长才告知他这个不能买、那个不能买,三岁的孩子太小太小了,他们怎么能够理性而自觉的找出欲望与克制之间的平衡点呢?即便身为妈妈的我们,在美丽的衣服和首饰面前如果没有提前计划好额度的话,也会一不小心买买买而导致严重超支。

▲如果没有提前约定怎么办?面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如果没有提前约定怎么办?孩子已经在超市了,已经开始在现场撒泼打滚又哭又闹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当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在自己的面子与孩子的不良行为矫正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是陌生人,他们异样地瞅你两眼又能怎么样?面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当然是孩子良性行为的矫正与引导更加重要对吧?此时此刻家长应当怎么做?两种办法:

其次,家长蹲下身把孩子紧紧的扣在自己怀里,任凭他如何哭闹挣扎,坚决不松手;另一种是与孩子同等高度,默默地看着他,不采取任何措施,直到他闹腾够了自己停下来——请注意,不论他闹腾多么长的时间,家长都要不急不躁地、温和坚定地陪他身边。

再次,孩子安静下来之后的处理非常重要!等他能够平静地听妈妈说话的时候,妈妈就用很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告诉他,玩具很贵,不是不可以买,但需要有计划的买。可以与孩子商量着制定一个购买玩具的计划,然后鼓励他攒零花钱、做家务赚零钱、表现良好赚奖金等方式实现购买玩具的原始资本积累——这是个一举三得的办法,一是训练了孩子的延时满足能力,二是训练了孩子的理财意识,三是训练了孩子被父母拒绝的承受能力。

第三,不因面子,而剥夺孩子成长自我的机会

三岁宝宝基本动作技能开始形成,思维具有了直观行动性,更是学习和发展口语的关键期,他们普遍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喜欢重复和模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二是最初的独立性开始出现。

比如,三岁的宝宝能够交替双脚上下楼梯、能够手脚基本协调进行攀爬、能够双脚同时离地跳远后站稳、能够单脚站立至少3~5秒钟、能够轻松迈过低矮障碍物、能用积木搭桥和火车等简单物体、能拧开螺口瓶盖并且按大小重新盖上、能够拼四块以上的拼图、能够按顺序和秩序套上六到八个套筒等等;与此同时,三岁宝宝也正值猪嫌狗不爱”的年纪,属心理学上的第一反抗期。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够不因死爱面子而剥夺孩子好奇宝宝模式”的自我成长机会?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够不因死爱面子而剥夺孩子好奇宝宝模式”的自我成长机会?并且较好规避孩子的反抗行为进而保持顺畅和谐的亲子关系、引导良性行为和良性心理状态的塑形”呢?

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正面语言避开孩子的反抗,二是以非语言行为表示赞许或反对,三是主动改变环境,优于被动改变孩子;四是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式选择,就像我们前面举例子的买昂贵玩具,提前约定好玩具的种类和价值就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限定式选择。

▲面对三岁宝宝时候,为了自己面子而伤害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

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伤害到孩子的家长比比皆是,最突出的倾向有两类: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

第一类,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三岁宝宝最正式、最正当而又最伟大的、最有创造性的职业就是玩耍。可是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迫孩子过早开始弹琴、画画、学数学、学认字等等,完全不管不顾孩子的本性、天赋及能力,什么都想要孩子学,什么时髦学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说起来就很可笑,谁谁家的孩子才两岁都会弹一整首曲子啦、谁谁家的孩子都能算100以内的加法啦、谁谁家的孩子能背300首唐诗啦……如此等等,为了不丢面子而导致违背孩子天性与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急功近利式养育方式,对孩子生命成长与真正进步而言,完全是揠苗助长式的、后患无穷的。

第二类,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

有些家长自己的行为方式及养育孩子的方式正正好成为了一个冷笑话的最佳注解——孩子因成绩不好被家长骂笨,孩子不服气的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家长问第三类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蛋使劲飞!

有些家长自己混得不行,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关系一团糟,事业迟滞不前、功名无望,就反过头来把一切的希望全部寄托到蛋”身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啊,不择手段、无比热切渴望自己孩子的名次和分数能够绝对优胜于人,哪怕只一次不如人都让家长面子大伤”从而更加变本加厉催逼孩子,什么物质刺激啦、情感绑架啦,这种不计手段的强迫、过度势利的教育必然导致孩子求胜心过强而难耐挫折,甚至心理渐渐扭曲,以伤害或拉低比自己优秀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而凸显自己的高”或强”——孩子重要还是面子重要?这是三岁宝宝的父母应当慎而又慎、严肃对待的重大命题。

2、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最难的→给反馈

如果有人要问我,这世间什么事情是最难的?我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控制自己的情绪!

▲选择哪类中心点成为自己情绪这架摄像机的镜头焦点,是三岁宝宝家长必须面对的极限挑战课!

尤其对于三岁宝宝的家长而言,这个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是魔鬼的小家伙,简直是大人好情绪与坏情绪的切换开关。

你下班回家,他老远扑过来抱住你的脖子,软嘟嘟香喷喷的小嘴在你脸上吧唧吧唧亲个不停——啪”一声,好情绪开关打开了!家长简直是一个被幸福胀满的大气球,飘啊飘的要飞起来啦。

你领了一笔丰厚奖金心花怒放进了家门,吼吼,原本干净明亮整洁有序的家简直像是18级台风过境的灾难现场,各种东西乱七八糟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了,妈妈心爱的各色口红和小心藏在抽屉里昂贵的首饰被打翻的牛奶混泡在一起,爸爸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正在孩子的屁股底下当小火车——啪”,坏情绪开关被毫无征兆的全部打开!腔子里熊熊燃烧的怒火汹涌澎湃,要将你自己和孩子一起烧掉!你一把揪了领子将孩子拎起来,并抡圆了巴掌……巴掌还没落下去,孩子就格外凄厉地大哭起来,他被你的样子吓坏了!

你愣住了!这一愣,那疯狂燃烧的愤怒被摁了暂停键!人的注意力就像一台摄像机的镜头,三岁宝宝惹出的这一系列麻烦与问题,每一个都是镜头聚焦的那个中心点!当然,三岁宝宝各种可爱、卖乖和机灵也能够是镜头正对焦的那个中心点,而选择哪个中心点成为自己情绪这架摄像机的镜头焦点,是三岁宝宝家长必须面对的极限挑战课!

▲你寻找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你寻找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句话简直能够作为三岁宝宝家长进退自如控制情绪的不二神器!合理控制情绪,才能够心境平和地分辨并探知,孩子无数调皮捣蛋行为中,有哪些需要鼓励、哪些需要矫正、哪些需要给予正确反馈并以此为出发点教会宝宝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你给自己提一个问题:这个熊孩子为什么这么讨厌?”这时你的注意力焦点便会搜索一切这个孩子很熊、很讨厌的事件和理由,而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很熊、真的讨厌。

相反,若是你问自己,这个宝宝怎么就这么乖呢?怎么就这么好呢?”这时候你的下意识聚焦中心点就会是孩子的各种好,哪怕是那些不怎么好的行为在你眼里都会冒出来一些平常没觉察到的好的方面。同样的一个宝宝同样的一个行为,你在寻找讨厌的理由时,这小家伙就是讨厌的;你在寻找好的理由时,这个小家伙就是好的。所以,家长好情绪与坏情绪的开关,实际上并不在宝宝手里,而在家长自己那里!这个开关是什么呢?就是家长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三岁宝宝家长改变自己情绪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情绪注意力!

▲如果坏情绪开关被摁动,家长要迅速离开现场,在一个相对安静而独立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注意力调整180度

当宝宝调皮捣蛋惹你生气时候,立即去回忆他给予你的那许多美好;当你的愤怒无法抑制时,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开,或者调整一个角度,看看同一个事件背后有没有正向的、建设性的、好的方面?

比如孩子把房子弄得一团糟,而你怒火中烧,即便刚刚领了高额奖金热蓬蓬的开心也被当头一盆冷水浇冷了。这个时候,家长要迅速离开现场,在一个相对安静而独立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注意力调整180度,看看孩子通过玩这些游戏,能够从中得到什么?

能得到的很多很多!一则,小孩子是通过不断的玩耍、不断的体验获得适应身体的技能,尽管房子弄的很糟很乱,可是这个过程孩子很开心;

二则,三岁的小孩子嘛,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不知道家里什么东西能动、什么东西不能动,所以强大到如此程度的破坏力”倒足以说明他的心智健全、情感饱满、身心发展协调统一;

三则,自由自在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三岁孩子建立由外到内安全感的基本场域,家人不打扰他、允许他专心的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是很好的,虽然这个允许和不允许的界限有待完善;

四则,孩子在自由玩耍过程中会养成自己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精神和习惯,这特别有助于他们迎接未来独立的人生挑战哦……吼吼,好处多到说不完哪!哦哦,家乱了可以整理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嘛!

▲心气平和下来的你,会对这件事进行自我反思并找出硬币的脊面”

心气平和下来的你,会对这件事进行自我反思并找出硬币的脊面”——下一次,我会把放贵重首饰和化妆品的抽屉锁起来,会把爸爸的电脑放到高处,我也会教给他哪一些东西可以当做玩具、哪一些东西不可以当做玩具。我还可以把孩子喜欢的各种小零碎藏在房子的各个角落,把干干净净整齐有序的家干脆变成孩子自由自在探索、开开心心成长的神秘乐园,不也挺好嘛!

总之,三岁宝宝的家长,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多的,比如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的数颜色法、写情绪日记法、自我暗示法、运动疏解法、音乐缓解法以及自我平衡法等等,所有这些方法的核心都是共通的,皆在于家长自己情绪注意方向的调节与管控。

3、能够理解孩子是最重要的→给荣誉

三岁,是培养宝宝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宝宝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关键期,对三岁宝宝而言预示和意味着什么呢?

▲印刻现象”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使洛伦茨荣获了诺贝尔奖

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大白鹅妈妈正在孵蛋,鹅蛋眼看着就裂开了,研究者却把鹅妈妈给抱走了。一会儿鹅蛋啪啪的裂开了,毛茸茸小鹅一个个从蛋壳里钻了出来,它们昂着细细的脖子、抖着毛茸茸的身子、小眼睛鼓溜溜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就在这个时候,洛伦茨出现在鹅宝宝身边——结果呢?这群刚刚钻出壳的小鹅们摇摇摆摆紧追在洛伦茨身后。研究人员把鹅妈妈抱过来放到鹅宝宝跟前,可是鹅宝宝不理不睬,依旧紧紧跟着洛伦茨。为什么呢?因为鹅宝宝们把洛伦茨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鹅宝宝在出生的20个小时内会把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都当成母亲。与此相应还有一个被证实的结果,如果鹅宝宝出生24个小时之内,不让它接触任何活动的物体,那么一两天之后鹅宝宝的认母行为就会彻底丧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命名为印刻现象”。而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中,包括人类。洛伦茨将印刻现象”这种特殊生理状态发生期叫做发展关键期”,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使洛伦茨荣获了诺贝尔奖——如此重要的关键期,家长应当怎么做呢?

▲一要给予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鹅宝宝的故事,鹅宝宝和我们家的孩宝宝一样,都需要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什么是安全感?简单说就是让人感到稳定和可控的感觉。有足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孩子,任何时候都愿意相信自己,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常常相反,他们总是会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哪些因素会影响三岁宝宝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建立呢?大约有四个方面:

一是养育者和周围环境是否始终如一,持续稳定。

二是养育者的情绪是否稳定。一个情绪稳定平和的妈妈,是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最基本的源泉。

三是夫妻关系是否和谐。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最幸福的人。”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良好亲密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归宿感和安全感的基本前提。

四是分离焦虑处理是否得当。有些三岁宝宝可以上幼儿园了,但是每一次、每一天上幼儿园都是一场绝望而又惨烈的生死别离,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妈妈的问题,就像鹅宝宝刚刚出生时候把洛伦兹认着妈妈一样,在孩子小小的时候,妈妈没有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共生关系,态度强硬的、近乎强迫式的分离对孩子的安全感破坏极大,每一次哪怕最短的分离对孩子而言都是一场长久不能醒的噩梦。

所以,爸爸妈妈要充分理解三岁孩子这些又矛盾又幼稚又尖锐又极具破坏性的行为,用全然接纳的爱疗愈曾经那些不好的、伤害性的分离焦虑及亲子关系,把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那个心理缺口给补上,这些满坑满谷、汪洋如海的爱,就会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动力能源供给站。

▲二要给孩子足够的规则意识

对三岁宝宝的规则意识,需要家长持续不断的强化和培养。

其培养的关键,是全体家庭成员的要求一定要保持一致,每一个养育者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容忍底线必须保持统一。绝对不能有时候管、有时候不管,也不能这个人管的严、那个人管的松。成年人的标准和要求都是一致的,宝宝就特别容易理解并能够持续一贯的遵守这些规则。

当然,宝宝遵守这些规则的前提是,爸爸妈妈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把这些规则先讲给他听,要耐心的、反复的讲给孩子听,还要以自己的行为方式作为模范、作为模板做”给孩子看。

重点强调的有两条:一是宝宝需要遵守的规则,爸爸妈妈也必须遵守,没有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二是必要时候,一定要采取惩罚措施。比如有些宝宝抢不到玩具就喜欢抓人、打人或推人,尽管这种行为本身不见得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尽管宝宝还不能理解这些行为本身所象征的意义——但是,家长必须要高度警惕,要当机立断以同样方式回击给孩子,让他亲身感受到被抓、被打、被推的恼怒,有了类似切身体验之后,宝宝才能够真正明白大人说的不许打人、不许抓人、不许推人”这个规则是什么样的意思。

▲家长不仅要理解和接纳三岁宝宝积极主动做事的成长需要,还要为这种积极主动所做的事情赋予较为高尚的、有价值的意义

什么是三岁孩子的荣誉感?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人存在的高价值感,并且这种高价值感能够得到孩子本人的高度共鸣。

有了这种高价值感和高度共鸣,孩子就有了奋进的动力,不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有点艰难甚至有点痛苦的大事,孩子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做。因为,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意义。这种因为高价值感和高共鸣感引动并催发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会让孩子愿意去做许多事——人不做事就不会错,做许多事就会有许多错!这种关键时刻,家长的高度理解就显得特别重要!

最最重要的是,家长不仅要理解和接纳三岁宝宝这种积极主动做事的成长需要,还要为这种积极主动所做的事情赋予较为高尚的意义、赋予有价值的意义。不是随口胡乱表扬的那种意义,而是有度、有理、有事实的有力肯定!

▲属于不良行为问题坚决要给予矫正和适当惩罚,这与给孩子荣誉感并不矛盾

当然,对于独立意识正在萌芽的三岁宝宝而言,单单是家长的肯定对他们高价值感的心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会越来越需要来自其他小伙伴和成年人的鼓励和肯定。这方面,三岁宝宝的家长可以与家庭其他成员及幼儿园老师达成共识,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他的兴趣爱好,实事求是对孩子给予一定的语言肯定、表情肯定、拥抱肯定等等。

需要警醒的是,家长理解并尊重三岁宝宝并给予其荣誉感,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最好给孩子定下目标,有了前进方向和梦想,就能够很好挖掘他的兴趣爱好和长处,并且能够帮助孩子长时间保持这个方向、打磨这个爱好;二是宝宝犯错时候,给予正确反馈,分清楚哪些是需要解决的做事情的能力问题,哪些是不良行为问题——属于不良行为问题,坚决要给予矫正和适当惩罚。惩罚与给予孩子荣誉感并不相矛盾,有了明明白白的是非界限、有了清清楚楚的规则意识,孩子反倒更能够体验和感受到因做好某一件事情而得来的高价值感、高荣誉感和高共鸣感,孩子的这种良性体验会促进良性行为,而这些良性行为会圆满作为孩子父母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这是三岁宝宝和爸爸妈妈亲子亲密、共同享受开心与奋进的双赢成长。

小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

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是说三岁宝宝身心两个方面都进一步的成熟与充实起来了,是走向具有个性的人生的起点。在这个生命成长关键阶段,家长们最当警醒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因爱面子而剥夺或透支孩子的成长机会;二是要学会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对于同一件事因为坏情绪或好情绪引发的不同后果给孩子及时正确的反馈;三是理解孩子的成长,并且毫不吝啬、准确及时给予孩子最需要的荣誉感,并助益于宝宝们更好发展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能力。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