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我这个是过敏体质,一到春天柳絮飘的时候鼻炎就犯了,没办法的。
小张:我也是过敏体质,我这个皮肤啊,稍微用点刺激的护肤品就发红起痘痘,挠一挠就红一大片,好半天才消下去,对了,我妈也是这个体质。
妞妞妈妈:我家宝宝就是体质差,从小就是医院的常客,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可愁死我了,这可怎么办呢?
鱼儿妈妈:我家宝宝体质可好了,几乎很少生病,就是很会吃,壮实得像头牛,可不就是体质好吗!

小刘:我体质不太好,医生说我气血虚,所以生完孩子也没什么奶,宝宝只能吃奶粉没有母乳吃,有没有什么下奶的食物啊?
。。。。。。
柳絮纷飞,有人没事,有人却过敏打喷嚏
当你百度一下什么叫体质?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中医概念的词语,可能有些崇尚西医的人会说体质就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老百姓就爱说这套,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日常的生活用专业的词汇解释出来,再用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说起体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所以,同样都是柳絮纷飞的季节,有的人鼻炎喷嚏眼泪一大把,有的人没事。
同样都是用护肤品,有的人发红起痘痘,有的人用着OK.
同样都是被蚊子咬了胳膊,有的人只有一个红点点,有的人痒得不行,不停挠,挠成一个包,甚至还起了大片的风团。
同样都是一个家庭的俩孩子,同样的环境,一个体弱多病,一个壮实得像头牛。
同样都是感冒,一个三两天就好了,一个会从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咳嗽,发烧,甚至于发展到肺炎。
同样都是刚生完宝宝,有的妈妈母乳多到隔俩小时就要挤出来倒掉,奶水又浓又黄,有的妈妈却挂着宝宝喂一整天,试过吃各种下奶食物,也没什么母乳,奶水又稀又清。
挤出来的母乳
人和人,说起体质来,都是说看人的体质不同,那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在这里我们不去讲那些中医里玄乎其神的各种阴虚阳虚体质,我们主要来说说,体质是由哪几点来决定的。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体质
所谓一个人的体质,主要是由三点决定的:
1、父母受精卵质量如何,决定了你的先天细胞器官发育状态
大脑怎么长,身体怎么长,心脏怎么长,都是定好了的,人类的基因是大致相同的,但是每个人又都不一样,因为爹妈给的基因不同啊。
正在分裂的受精卵
比如:
同样是乱吃乱喝,有的人10年就三级高血压了,
同样是乱吃乱喝,有的人20年才会三级高血压了,
同样是乱吃乱喝,有的人30年才会三级高血压了,
所以,你可以说这是体质不同,但是这就是基因差异,但是基因不是高血压的成因哈,具体成因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关于高血压的文章,有分析过的。
再比如:
同样是乱吃乱喝,有的人10年就糖尿病了,
同样是乱吃乱喝,有的人20年才会糖尿病了,
同样是乱吃乱喝,有的人30年才会糖尿病了,但是也有人,还没开始乱吃乱喝呢,孩童时期就糖尿病了(I型的这是),但是基因也不是目前主流的2类糖尿病的成因哈。
你可以说这是体质不同,但是这就是基因差异,基因差异只是能让你撑多久了,基因说白了就是你爹妈给你的本钱,可以理解吧?
再打个比方:
同样是熬夜,有的人10年就出事了,
同样是熬夜,有的人20年才会出事,
同样是熬夜,有的人30年才会出事,
你可以说这是体质不同,但是这就是基因差异。
熬夜的人
但是,基因不是你能熬夜的理由哈, 基因差异只是能让你撑多久了,基因说白了就是你爹妈给你的本钱,就是你的各种器官代偿能力的高低。
心脏功能先天发育强大的人,熬夜20年后,终于成功了,身体也没事;
心脏功能先天发育偏弱的人,熬夜20年后,终于成功了,然后迅速OVER。比如同仁堂掌门人年仅39岁;比如盼盼集团的董事长韩召善、小马奔腾的董事长李明、春雨医生的CEO张锐
还有心脏功能先天发育偏弱的人,熬夜20年后,还没有成功,身体受不了了,突然就迅速OVER,这就更悲催了啊。
父母受精卵质量如何是体质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想要一个体质杠杠的,心脏功能强大的孩子,就得好好备孕,想办法提高精子和卵子的质量。
2、后天的运动,决定了你身体的微循环能力
运动
我们常常说的健康四大基石,就有运动的一席之地, 适当的运动,对于人的健康,或者说体质来讲,真的是非常重要。
现代人,普遍的缺乏运动,比如80后90后上班一族,大部分都是办公室坐着,一坐一整天都可以不动的,除了喝水跟上厕所。再要么就是周末宅在家里追剧或者打游戏,缺乏运动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体的微循环能力会越来越差,比如你可以看看,身上时候有这样的红点点,这个叫微血管动脉瘤,这是微循环能力差的一种表现。
人体微循环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是血液质量,如果血液质量不好血栓多,钙盐沉积、血小板聚集、蛋白纤维原高、血稠、胆固醇聚集(未必胆固醇高)。而且红细胞都挤在一起,携氧能力很差,这种人是成天打哈欠的;
第二是血管壁质量,正常的血管壁应该是弹性好无内膜损伤,而血管粥样斑块沉积多的血管会逐渐脆化损伤。而上皮内膜细胞缺氧导致无菌性炎症造成内膜损伤,会进一步加重粥样斑块沉积;
第三是平滑肌的蠕动能力,经常运动的人毛细血管的平滑肌蠕动有力的。因为人体单靠心脏要把血液泵到全身不可能的,正是无数的毛细血管平滑肌蠕动把血液逐渐推动到全身,所以无数的毛细血管平滑肌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第四是毛细血管网状态,包括毛细血管网的多少和有无炎症粘连,毛细血管是在肌肉里不是在脂肪里,现代人都是久坐缺乏锻炼,所以毛细血管网不发达。这种现象其实也是一种炎症,很多都是毛细血管网缺氧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比如输卵管粘连就是。久坐的女性朋友们要注意了,你可以做个试验:
蹲在地上10分钟然后慢慢站起来,看看是否头晕(快速站起来头晕是因为大脑血流速度的关系,有些发晕是正常的),当然了,心脏功能差和贫血的人也会这样起身就头晕,但假如你心脏功能不差也不贫血起身就头晕,那就是毛细血管於堵粘连了。
试试蹲地再起身会不会发晕厉害
3、后天的营养基础,决定了你的器官能力根基。
很多人平时大大咧咧不养生、不注重食物营养基础,等到有危急疾病来单指望食疗,这是个错误的思维。这时,他们会问:营养师,我得了急性肝炎,吃什么食物好?我在医院化疗,吃什么食物可以搞定?
其实,他们搞反了,食物是用于基础,不是用于对抗危急疾病。平时讲究营养食物的很少生病,更不会生大病,平时大大咧咧不养生、不注重食物的经常生病或者生大病,对抗危急疾病--靠药物或者营养素,当然这时食物也要跟上慢慢开始打基础,但饮食这块降为辅助性了。
很多人今天绿豆,明天泥鳅,后天指望神医,但是平时基础饮食营养不关心。他们忘记一个真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到疾病来临---临时抱佛脚,到处看三甲医院、名医、神医,结果却是负债累累,甚至家破人亡。
同样是感冒,
有的人一碗姜汤OK,
有的人姜汤不行,必须里面放葱根,
有的人生姜葱根都不行,必须结合泡脚出汗,
有的人泡脚都不行,必须泡澡,
有的人泡澡都不行,必须吃VC,
有的人吃VC都不行,必须配多糖,
有的人吃多糖都不行,必须吃感冒药控制下症状,
正常人感冒一周好,有的人三天恢复,有的人却要熬十天甚至更久
同样是感冒,就能反应出一个人的体质,就能知道平时的营养基础不同,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能看出平时他养的程度,体质,就看你养的程度是到了哪里?
关键是在平时,孩子的体质,或者这里叫免疫力,这就是是平时的营养基础的累加。
不是生病了,你再来给个生姜水、小儿推拿的。
有个宝妈就是--孩子发烧40度,她给孩子小儿推拿,结果孩子烧到抽筋,智力损伤。
还有个宝妈---孩子咳嗽都有肺部啰音了,她不懂,还给孩子吃VC,结果重症肺炎。医院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花了20万,才把孩子抢救回来。
平时用食物打基础,身体出问题时,根据医学原理或者营养学原理配合适药物或者营养素,这才是正确的。
饮食是基础
这样三点构成了所谓体质。
不过,人的体质也是动态的:当你注意运动和营养时,你的所谓体质可能可以提高;
当你不注意运动和营养时,哪怕你先天器官发育较强,也可能变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