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说话的“调子”尽量低一点

"

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时都调子很高”,这并非指说话时声音提高了分贝,而是说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要求太高,远远超过了孩子所能承载的范围。

一些父母,孩子还没生出来,就又是听胎教音乐,又是做胎教按摩,恨不得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首绝妙的好诗”。生出来之后呢?又是搞零岁方案”,又是吃各种营养品,恨不得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就是博士后。高调的父母日复一日地在孩子耳边絮叨:

儿子,你要为我争口气啊,一定要争第一!”

你考不上重点大学,我的脸往哪儿搁啊?”

有道是:期望越高,失望可能越大。当孩子无法承受父母的高期望时,就可能走向极端。

1993年4月29日,四川省峨眉山市19岁的杀人犯彭XX被依法处决了,因为他杀死父母,还刺伤了同胞弟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用残暴的手段杀死非常疼爱他的父母,又刺伤同胞弟弟呢?

彭XX的父母把对未来的希望都注入到孩子特别是长子彭XX身上。父亲经常指着电视里面中央领导人的镜头对他讲:你长大了,就要像这些大人物一样给老子风光风光!”为了使彭XX能考上高中、大学,每天他放学回家后,父母就不再让他下楼去玩,而是把他关在家里死啃书本,读报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几乎剥夺了他和外界的交往和其他爱好。专制的教育方式使他愈未愈难以忍受,从洗耳恭听逐渐到公然对抗父母。本未基础薄弱的他,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母非但不帮他分析原因,还一味责怪他没出息”。用他的话说:家里不像家,而像个派出所,父母是所长,他就是小偷。

后来,他因几分之差不得不去读自费高中。他本来就很自卑,在这一连串的挫折面前更觉得抬不起头来。他想到父母是近亲结婚,自己学习成绩差,都是父母近亲结婚造成的。面对父母更多的责怪,他的怨恨心理愈发强烈,进而产生了自杀或杀人的念头......

彭XX在押时说:父母的要求太高,我永远也达不到,所以我恨他们。”在他的日记中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对天下父母说的最后几句话: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孩子,更应该在心理健康上关心孩子,因为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和彭XX的父母一样,千百万的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心情非常迫切,这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病态,折磨着千百万的孩子,导致了许多的家庭悲剧。

许多家长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对自己孩子合理的”高要求总是得不到响应,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报?其实,大多数高要求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高调”要求,许多家长用一厢情愿”替代了顺应自然”的法则。

古训云: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很值得为人父母者的思考。父母的态度太高调,往往只是对孩子空洞的高要求和理性说教,不能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更不顾及孩子的实际情形和内心感受,很容易导致亲子冲突。

在当前的中国,考大学被喻为千万人争过独木桥。很多家长逼孩子考高分,上独木桥”,不惜一切代价考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愿望,但如果家长过高的期望值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世上成才的路有千万条,父母们为何一定要逼孩子上独木桥”呢,为什么不能低调一点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说: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的重要职责在于发现并发展孩子的天赋、特长。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要求孩子在考试分数上比,就会扼杀许多孩子的天赋。

社会永远需要不同的才能和智慧。考试分数的高低,充其量只能证明孩子掌握了多少所学知识;而他们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却不能用书本知识、考试能力来加以衡量。家长应当明白,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真正有本领的人应当拿出别人拿不到、拿不出的东西来!

父母的态度应尽量低调一点,对孩子的要求尽量合乎孩子的实际一点,孩子就容易接受,孩子也活得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当孩子经过努力达成父母合理的期望时,就增强了自信心,也获得了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动力。

小编在上学时老师跟我们说过学业上的成长孩子只需追赶自己的前一名”,不要要求太高,慢慢来,细细体会每一次超越带来的成就感。

那么本期先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亲子教育内容,欢迎继续关注思航趣陪伴,下期再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