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经过充分的咀嚼,食物被切断、撕碎、磨烂,与唾液充分混和,形成湿滑、柔软的食团便于吞咽。嚼得越细,食物的表面积越大,与消化液的接触面也越多,使得消化更完全。咀嚼作为消化食物的第一个信号,通过神经反射,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液、胰液、肠液、胆汁等的分泌,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咀嚼除了机械地切割食物以外,唾液中的淀粉酶还能把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有利于淀粉的消化吸收,这也是我们反复咀嚼饭团感觉甜味的原因。此外咀嚼还有利于小儿牙齿的萌出以及牙周组织的发育。
如果吃饭速度过快,狼吞虎咽,或吃“汤淘饭”、“开水泡饭”,三口两口把一顿饭吞下去,使咀嚼的时间大大缩短,唾液分泌量也明显减少,唾液不能与食物混合均匀,增加食物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和损伤,甚至发生鱼刺卡住喉咙,油炸和硬的食物划伤食管等。由于咀嚼的时间短,胃肠接收的信号弱,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一些大块的食物到胃里还会加重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吸收减少,甚至胃溃疡等各种消化道的疾病。
因此应培养小儿进食时“细嚼慢咽”的好习惯,有助于小儿的健康。对肥胖的小儿,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以减少摄入的量,因为细嚼慢咽容易出现饱胀感而不觉得饥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