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以为陪伴孩子的时间还很长,为人父母也有有效期

我跟女儿现在就像仇人,说什么她都要对着干,我说一句, 她能说十句,就连带她去商场买个衣服,都能被她气得半死,我说好看的,她就是不要,非要挑她自己喜欢的,她挑的难看死了,我说她又不听,现在的小孩子怎么这么难搞?”小羽妈无奈地说。

看来女儿让你有蛮多挫败感的!”我说。

小羽妈叹了口气说:是啊,主要有太多事搞不定了!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跟她交流,感觉说什么她都不听!”

听她说完各种小羽难搞的事情,感觉她和女儿的交流出现了很多困难。我一边宽慰她不要急,一边跟她分析为什么女儿会跟她对着干,让她知道女儿跟她对着干背后的原因。

当知道女儿对着干的原因主要是内在自我开始成长,她需要通过与父母的对抗来表达自我的述求时,小羽妈恍然大悟。

她说没想到与女儿的沟通不畅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问题,她问我现在开始改变会不会太迟。

我告诉她,现在女儿才9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都来得及。继续这样的模式,才真正的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不由得想起我被车撞那天在医院急诊门口看见的那个孩子。

那时仔爸上楼去与医生聊我的病情,我独自坐在急诊室门口,看着四周人来人往。

就在这时,对面的诊室一群人簇拥着推来一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他紧闭双眼躺在病床上。病床推了一路,护士一路焦急地询问他的状况,但不管护士说什么,孩子始终一言不发。

他们在对面的诊室门口停了下来,护士又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一会。但孩子双眼始终没有睁开过,也没有发出过一点声音。

看着孩子的情况,护士焦急地大叫:家属呢?谁是家属?”

一位爷爷模样的人站出来,看着孩子,深深地叹口气,摇摇头,说:这孩子,就是这样,倔脾气,我也拿他没辙。”

护士说:现在这个情况,您可不能说没辙。你们一定要想办法跟孩子交流,让他说话。只要他开口,一切都好办,如果他一直这样不说话,也不回答,问题就棘手了。现在无法判断孩子是器质性问题还是单纯不开口。”

在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上午11点被老师叫去谈话后,就再没开口说过一句话,中午他给老师留了张假条,说自己头疼,下午请假回家了。到家后就躺在床上。爷爷见到他,感觉很吃惊,问他怎么不上学了,他也不理,刚开始爷爷也没在意。

直到孩子妈妈打电话回家,说老师与他交流了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让爷爷去问问孩子怎么样。爷爷这才警觉起来,但不管他对孩子说什么,孩子都是紧闭双眼不回答。爷爷着急了,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

护士说:你们最好多跟他交流,只要他开口,或者睁眼,只要能证明他的意识是清楚的那就能放心,他现在这样的状况我们无法判断,真的挺让人着急的。”

爷爷站到孩子身边,跟他说了几句话,孩子没有一点反应。爷爷一声叹息,指着一个中年人模样的男子说:让他爸爸想辙吧,我实在拿这孩子没办法。”

我这才发现这个中年男子从孩子被推进来就一直站在旁边围观,半点不着急,与孩子的感觉有说不出的生疏。

他走到孩子身边,耐着性子与孩子交流了起来,孩子还是没有任何反应,爸爸对着护士失望地摇摇头,一副我早知道会这样”的表情说:你看,他就是这个样子。平时我跟他交流,他就是这样,可能只有他妈才能让他开口。”

护士着急地说:那孩子妈呢?赶紧叫她来呀,孩子现在这个状况,不能拖!只要他开口,证明大脑是清晰的,问题就不大,否则就麻烦了……”

我默默看着那个躺着病床上的孩子,内心充满感慨。这个用不说话来进行激烈对抗的孩子内心一定有很多无法言语的述求,或许他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从没有被父母真正看到过,或许他从来没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想法,也或许他曾认真表达过内心的需求,但是从没有人真正在意过,当失望到极点后,只能用沉默来面对周围的一切……

很快,孩子妈妈赶到了,但妈妈蹲在他旁边说了很久,孩子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直到我离开急诊,去办住院手续,那个孩子都一直沉默着……

那一幕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对于他的父母家人来说,孩子棘手的状况一定让他们深感头疼。但为什么孩子会变成现在这个状况呢?

很多时候,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觉得他什么都不懂,很少会耐着性子倾听孩子的真实述求。遇到问题时,常常会用粗暴的方法,极端的方式逼迫孩子听话。

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些方法会激发孩子内心的恐惧,让他压抑下内心的真实想法,被迫屈服,但孩子总会长大,他内在的自我终究会成长,当内在的自我需求与父母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极端的方式进行对抗。

很多父母觉得青春期的孩子问题重重,非常棘手,交流困难。他们只觉得孩子难管,而不会想到是一直以来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才导致现在的结果。

但当问题越来越严重后,再想要回头来教育孩子已经很难很难了。因为与孩子的交流模式已经固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

我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另一个因为女儿厌学向我求助的妈妈。她只希望女儿快点能够回到学校去上学,而根本没有兴趣了解女儿厌学背后的原因,她觉得因为女儿厌学,她特别回家陪在女儿身边,已经很辛苦了。她希望女儿快点恢复正常,而从未在意过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没兴趣了解从一岁开始就被扔给奶奶带的女儿的真实想法!

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陪伴孩子的时间还很长,而没想过,为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有效期内努力,才有效。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越小的时候,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方式越重要。尤其三岁前,孩子全心全意地信任父母。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最耐心的教育与陪伴,孩子的人生就能打下最幸福的底色,父母这个时候的努力是孩子未来一辈子人生幸福与否的根基。

在此基础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只要父母都能保持对孩子的尊重,耐心倾听、保持良好的沟通,彼此有安全的依恋关系,有稳定的信任基础,即使进入青春期,彼此也能用更有效的方式去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反过来,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一直忽视孩子的需求,一直用粗暴的方式进行管教,根基都不稳的情况下,所有细小的问题终究会像滚雪球一般不断累积,最终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极端方式呈现出来。

不想等出了问题再难受,煎熬,那么就从源头开始努力。退一万步说,即使前面不小心错过了,发现问题即使调整,也都来得及,但等出了问题再努力,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而且效果还不一定理想,很可能付出了比原来多10倍的努力,也依然无效!

不希望自己成了过期的父母再懊恼、后悔,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